中医养生|今日大雪:3类疾病要防住,5款“温暖”方式拿好

2023-8-11 13:34| 发布者: 杨柳657| 查看: 337| 评论: 0

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此时寒意已浓。那么,应该怎样安然度过“大雪”时节与即将迎来的冬至呢?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了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学博士马界,一起来看看她的建议。



一、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及处理办法

►关节问题

马界介绍,大雪节气后,天气越来越冷,寒风凛冽,“寒则收引”,身体肌肉与关节韧带经常会处于紧绷状态,易造成关节疼痛,对于本来就患有各类骨关节炎的人群,在这个时节会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针对于以上问题,马界给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1、防寒保暖

关节部位及邻近的肌肉韧带等一定要加强保暖,比如在外出的时候要注意戴上手套、围巾,穿保暖性好的靴子,尤其是对于腿部和腰部,可加戴护膝与腰带。

2、防滑、防损伤

冬季的路面就算不积雪也容易结冰,在这样的路面上步行一定要缓慢,防止跌倒,进而造成关节损伤。特别是老年人及关节炎人群,上下台阶、楼梯时要抓好护栏扶手,必要时要借助拐杖等辅助物,防止跌倒、扭伤、碰撞等意外伤害关节。

3、多吃高热量、含钙量高的食品

多摄入乳制品、豆类制品、牛羊肉制品及部分水产品等食物。它们不仅含钙量高,而且热量也高,如:牛奶、羊奶、乳酪、黄豆、豆腐、黑芝麻、鱼虾、牛肉、羊肉等。这类食品有利于提高关节的灵活度。

4、热敷按摩关节

可以将艾叶、花椒、小茴香等炒热,装成药包,热敷或按摩关节处,既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放松关节肌肉,还可以驱寒除湿通络。

►心脑血管问题

除了关节问题以外,马界表示,气温骤然下降,人体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易感受寒邪。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心血管神经脆弱,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粘滞或血管痉挛,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重病症。中老年人就是这类病症的高发人群。对于上述疾病,马界表示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头、颈部保暖

由于头、颈部经常裸露在外面,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在外出时应该戴上围脖或者是穿上高领的衣服,戴上帽子,以防止头、颈部受凉。

2、多喝热水

由于天气比较干燥,特别容易使人感觉到口渴,人体内在缺少水分以后,血液的粘稠度就会增加。应当多喝热水,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喝些诸如干姜红枣茶、山楂枸杞茶等,以温经通络。

3、定期监测血压

血管在寒冷刺激下处于紧缩状态,血压往往会升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就算是服了降压药,血压也会波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适量调整服药量,并监测血压。

►呼吸系统问题

马界提出,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为华盖”,容易受外邪侵袭。“鼻为肺之窍”,外界寒冷空气从肺的门户鼻通过咽部达到支气管、气管,如果老年人及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免疫力比较低,一旦接触到夹杂有病毒、细菌的冷空气,整个呼吸系统就会“崩溃”,出现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气管、支气管及肺叶部炎症,会影响到肺功能,并且直接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外出穿好保暖大衣或羽绒服。

2、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细菌等的感染,可以每周2次用醋兑水熏一下房间。

3、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到市场、超市、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好口罩,减少病毒、细菌的感染风险。

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要用流动的水来洗手。

5、加强锻炼,尤其多练习深呼吸运动,提高抵抗力。

6、人在淋雨、受凉、熬夜或者是过度疲劳的情况下,抵抗力是下降的,很容易感冒,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如果有流涕、咽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二、几款“温暖”的养生方法

1、浴足——“泡脚胜吃补药”

脚是人体经脉汇集处之一,“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有60多个,所以脚对于全身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中药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腿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而且对消除全身疲劳和改善睡眠大有好处。

感冒时可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g、生姜50g、艾叶50g。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至50℃左右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浸泡时间为15~30分钟,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即可,建议在睡前1小时泡脚,水面最好至脚踝上3cm。

2、三九贴——冬病冬治

三九贴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属于“冬病冬治”的范畴。中医讲天人相应,在三九天时大自然温度低,比较寒冷,而人体阳气也处于收敛状态,属于阳气最虚弱时,气血运行较缓慢,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寒邪侵袭,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各种不适。而三九贴通过在选好的腧穴上激发经气,可以起到较好的温中、散寒、祛邪效果。

3、食补——温热补益 养阳滋阴

在寒冷的天气中选择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调节自己日常的饮食,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和暖身御寒的目的。可选择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养阳时滋阴以达阴阳平衡,防止上火,宜配食鳌、龟、鸭、鹅、藕、黑木耳等护阴之品。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对抵御冬季干燥有好处。

【特推荐两款温阳营养食谱】

①老姜枸杞炖羊肉

原料:羊肉500g,老姜30g,枸杞子30g,盐2小匙,醋、料酒各1/2碗,植物油2大匙或按此比例搭配。

制作方法:羊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中加醋,焯煮10分钟后捞起;老姜不去皮洗净后,拍裂。炒锅加热放入植物油,爆香姜段,下羊肉块炒,续入8碗水和料酒,加枸杞子煮沸,改小火慢炖约1小时。待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肾气

②党参红枣炖排骨

原料:党参30克,红枣8颗,排骨500克,姜、葱、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党参洗净,切3厘米长的节;红枣洗净,去核;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将姜、葱洗净,姜拍松,葱切段。将排骨块、党参段、红枣、姜、葱段、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

4、艾灸——温经通络妙处多

冬季气候寒凉,寒湿之邪盛行。寒湿邪气侵袭人体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疾病症状,而艾灸通过给人体腧穴以温热性刺激,有助于预防感冒、缓解痛经、治疗寒湿泄泻等等好处。

一般家庭保健以温灸器(灸盒、灸筒)灸或艾条灸较为方便。使用灸盒时,调节好绑带位置,固定于施灸处。艾条灸是传统的艾灸方法,操作时要避免艾灰或火星溅落到皮肤上,同时也要注意开窗通风。马界强调,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隔物灸,操作方法较复杂,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同时在施灸的过程中,顺序和时间也很有讲究。

5、改良火龙灸——温通调补还无烟

改良火龙灸是通过总督一身阳气的背部督脉、膀胱经敷上特制药酒后运用火热加温结合手法导引的方式,使温热效应激发阳气,透达全身脏腑、经络、四肢,起到温、通、调、补之功。

①温:以火攻邪,祛寒散滞

②通:通经活络

③调:调节平衡脏腑气机

④补:扶正袪邪,固肾壮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中医养生,熟水建功

下一篇: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6:00 , Processed in 0.48587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