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寓言故事:中国人的寓言故事,孩子长大路上的良师益友!

2023-9-14 23:34| 发布者: 敢想敢做敢拼| 查看: 749| 评论: 0

寓言,一直被称为“智慧的花,哲理的诗”,它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以充满诗意的美.它好像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类的享受,刺却使人警醒反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上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诸子百家时期的寓言故事蕴藏了很多大道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下面这些是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诸子百家有关寓言故事,衷心地希望这些寓言故事成为孩子长大路上的良师益友。
善良与宽容





1.廉颇请罪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

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2.释鹿得人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反省与欣赏





3.邯郸学步

春秋时候,赵国首都邯郸地方的人走路特别好看,众人都说邯郸人走路时胳膊的摆动、脚的迈动,以及速度、气质、节奏,看起来都特漂亮。

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十六七岁,走路不好看,别人都说他,“你走道撇肢撇脚的,让人瞅着别扭,要好好练习啊。”小伙子就想,人们不都说邯郸人走路好看吗?我干脆去邯郸学算了。

寿陵少年就来到了邯郸,他问自己投宿的店里的伙计:“听说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走路好看。”伙计一说:“对呀,是有这么一说,您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从燕国来的,专门上邯郸来学走道的。”伙计乐了,头一回听说还有专门来学走道的,“那您怎么学呢?”“我明天到街上学去,你们有专门教这个的吗?”“这倒没有,您自己看着学吧。”

转过天,寿陵少年就站在大街边上看邯郸人走路。男女老少来来往往,走得确实都挺好看。寿陵少年琢磨了半天,自己也学着别人学走几步试试,可就是不对劲,他就干脆直接跟在别人身后学着走,人家怎么晃胳膊、怎么抬腿,他也同样晃胳膊、抬腿,人家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他,“你怎么老跟着我?”“我只想跟您学学。”“学什么?”“跟您学学走路,我觉得您走得挺好看的。”

“走路还学什么?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呗!真是神经病。”人家急走几步,把小伙子甩在后面。小伙子抹不开脸,一转身,又跟着一个走得挺好看的学上了,走着走着前面的人站住了,一回头,“你干吗呀?臭流氓。!”原来前面是个姑娘。小伙子臊得满脸通红。

学了好几天后,小伙子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了,一琢磨,“我还是按照原来的走法走回家吧,别学这玩意儿了。”可是又一想,“我来是怎么走的?我是先迈哪条腿来着?”真糟糕,他忘了自己怎么走路了,新的也压根儿没学会,回家的时候只好爬着回燕国去了。




4.一叶障目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他十分高兴,于是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蝉时用来遮蔽自己的树叶。

偶然发现了,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树下原本就有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回家。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树叶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折腾了一整天,妻子于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人一听心里暗暗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虚伪与真实

5.邻人献玉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6.黄公嫁女

从前,齐国有一位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为人谦让自卑。他有两个妙龄女儿,养在深闺,双双长得容貌艳丽,堪称天姿国色。因为她们长得漂亮,黄公也就经常地反说她们长得丑。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于是,黄公二女便丑名远播,早就过了婚嫁的年龄,整个齐国却没有一个人上门来求聘。

  卫国有个汉子,早死了老婆,一直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公门上求婚,而且成功了。等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是一个绝色佳人,消息传开了,人们才明白,原来黄公是过于谦虚,才把自己的女儿说丑的。于是,许多名门望族都竟相聘他的第二个女儿。一时间,贡公家门庭若市。
励志





7. 愚公移山

上古时候,北山有个老头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他觉得这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出入很不方便。愚公九十岁的时候,把子孙们叫到面前,同大家商量,想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子孙们听了,都同意他的想法。

一家人不管老小都去挖山,挖下的土和石头,用担子挑到渤海湾去倒。这两座山在上党南部黄河附近,从这里到渤海湾去,来往一趟要走半年,因此往往是穿着棉衣去,换上单衣回来。他们一家这样不停地干,感动了沿途许多人。

愚公有决心,有恒心,移山意志不变,带领全家老少,日夜搬山不止。他这种行动,不但感动了大地上的男女老幼,而且也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帮助愚公移山。他们把一座山背到朔东,一座山背到雍南。
求学

8.不耻下问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态度





9.买椟还珠

很久以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一个好的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了一下,楚国人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智慧





10.狡兔三窟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他在家里一共养了三千个客人。由于人实在太多,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虽然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意,但是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毕竟人的才能是有差异的,待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有一个朋友给孟尝君介绍一个叫做冯谖(音:宣)的人,孟尝君问他的朋友:“这个叫冯谖的人有什么专长呀?”朋友想了很久说:“好像也没什么专长!”孟尝君听了之后也没有说什么,但还是把他留下了。因为孟尝君觉得冯谖没有什么专长,所以就不怎么理会他,家里的佣人看到孟尝君不理冯谖,以为主人瞧不起冯谖,通通把冯谖当下等的客人招待。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妈妈吃的和用的东西。但是,冯谖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地去讨债。冯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些什么东西回来?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好了。”

冯煖到了薛地,他见欠债者都是贫苦庄户,立即以孟尝君名义宣布债款一笔勾销,将各户的债务契约烧掉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孟尝君见到冯煖后,问他给自己买了什么,冯煖说:“你财宝马匹美女应有尽有,我只替你买了‘仁义’回来。”当孟尝君知道冯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债务,此即买了仁义之后,又气又怒,但是已无法挽回,十分无奈。

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冯煖为他买的仁义价值所在,连连感谢冯煖。

孟尝君问冯煖:你为什么会看得这么长远呢?

冯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大意是:一只兔子要有三个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猎人猎杀的危险。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只有一个洞,是很危险的!万一齐国的国君对您不满意要杀您,您连其他躲的地方都没有呢!所以,您还不能把枕头垫高,安心地睡觉!

孟尝君一听:那我该怎么办呢?

冯谖: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办!我会让您象狡兔一样,有三个安全的洞藏身!

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梁惠王听了之后立刻派人带着一千斤黄金、一百辆马车去请孟尝君到梁国做相国。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

同时,冯谖又叫孟尝君在薛地建立宗庙,用来保证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庙建好以后,冯谖就对孟尝君说: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废弃医院的诡异经历,胆小勿入

下一篇:寓言故事:农夫与笨鸡(上)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7:00 , Processed in 0.91513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