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时令养生应用之二——旬月养生

2023-8-2 00:16| 发布者: 计划你大爷计j| 查看: 288| 评论: 0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指出人体气血的运行及盛衰,不仅和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关,而且同日照的强弱和月相的盈亏直接相关。如现代医学发现,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体温、激素、性器官状态、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等都以一月为周期,正如《妇人良方·月经诸论》中指出的,“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婴儿的出生也受月相影响,月圆出生率最高,新月前后最低;满月时,人头部气血最充实,内分泌最旺盛,容易激动。人体具有微弱的电磁场,月球产生的强大电磁力,引起人体磁场周期性潮汐样变化,影响人的激素、体液和神经递质等的复杂平衡,从而引起人的情绪和生理的相应变化,称之为生物潮。
另外,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消长变化,在每个月都是不同的。《素问·六节藏象论》有言:“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开始从头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再分候,也是这样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不但医者治病需要根据气候的不同来区别用药,对于养生而言,也应该了解每个月养生应该注意的事项,顺应天时的变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常应遵循农历月份规律逐月施养,具体如下:
正月,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天地之气开始复苏,万物生发,称之为“发阳”。一月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正月是从“藏”转向“生”的早期,邪气容易直中伤肾,而肺气亦微弱,饮食上应该少吃咸、酸,多食辛辣,如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大枣等,这样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因为春季阳气初生,而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正月既不要冒风受寒也不要太过温暖,应该晚睡早起,以舒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二月,春天将半,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二月时肾气微弱,肝气旺盛,宜戒食酸味而增食辛味,这样可以助肾补肝。宜除去胸膈间痰液,将皮肤擦热,使之出微汗,以驱散冬天蓄积在人体内的邪气。《千金要方》曰:“是月食韭,大宜人心。”建议二月多食韭菜,于养生大有裨益。除了韭菜之外,还可以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如大枣、荠菜、鸡肉等。
三月,是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包含“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万物萌发,天地充满生气。三月,肾气平息,心气渐渐生发,木气正旺,适宜少食甜味、多食辛味,补精益气,顺应时令。这时天气转暖,适宜早睡早起,以养脏气。人的形体应该自由放松,使之安泰,以顺应天时。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对花粉过敏的人应注意防范。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常见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要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
四月,为孟夏之月,即夏季的第一个月,包含“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是天地交泰、万物花开的时节。中医理论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通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地保养心气心阳。适宜晚睡早起,以受天地间的清明之气,不要大怒、大泄。应少房事以壮肾水,静养以息心火,以使志安宁,顺应天地造化之机。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功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鲜鱼类、生蒜、辣椒、韭菜、牛羊狗肉等。老年人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可饮少量低度酒,以保持气血通畅。
五月,包含“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是夏天真正开始的时候,天地化生,万物已成。此时要避免大热、大汗,也不要露宿于星月之下,谨防邪气入体导致疾病。要早睡早起,又因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可以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饮食调养宜减酸增苦,以清补为主,宜食用蔬菜、豆类、水果等。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如羊肉、牛肉、辣椒、葱等。
六月,包含“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生长之气隆盛,主养四时,万物生长茂盛、繁荣。六月阴气内伏,暑热外蒸,如随意当风,任性食冷,易致泄泻等胃肠道疾病,故饮食须清淡、温软,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蔬菜,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忌辛辣油腻之品,注意饮食卫生。此时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者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七月,包含“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宜静性情,衣着宽松,行动舒缓,并收敛神气,使心神安宁。初秋温燥伤津,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要注意多饮水,顾护津液,不要大热大汗,适当防暑降温。《千金月令》说:“七月暑气将伏,宜食稍凉,以为调摄。”饮食应多食酸,少食辛。如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葡、梨等食物,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碱性食物。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还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八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原则,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万木凋谢,人们容易产生“悲秋”之感,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天气晴好之日,秋高气爽,多外出走走,登高望远,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心旷神怡,同时还锻炼了身体,使身心愉悦,可排解秋愁。此时养生防秋燥也非常关键,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不适,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如黄瓜、萝卜、梨、冬瓜等,或用中药食疗,如服用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等。
九月,包含“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为秋季的第三个月,草木凋零,众物蛰伏,气候寒冷,须注意避风,少食生冷。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精。精神调养在此时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特别是北方,万木凋零,草枯叶无,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时,更使抑郁多发。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又因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宜适当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大枣、山药等以滋阴润肺、增强体质,少吃葱、姜、蒜等辛辣之品。
十月,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为孟冬之月,即冬季的第一个月,天地都处于闭藏的状态,水冻地裂。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精神养生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饮食宜多吃热量较高的膳食,还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类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宜减食辛味、苦味以养肾气。
十一月,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为冬季的第二个月,即仲冬,天寒地冻,寒气正盛,气温下降明显。“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此时是进补的最佳时令,可根据每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膏方。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可选择“慢补”,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体质较好的人选择“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
十二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天地闭藏,阳潜阴施,万物伏藏,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此时,应去寒就暖,避免感受风邪,不要劳伤筋骨,不要出大汗。可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时令养生|大暑养生防中暑

下一篇:「时令养生」秋分至,养生正当时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21:15 , Processed in 0.41575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