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国三大鬼节的传说故事,关于君臣、民生、亲情的传奇

2021-8-19 03: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05| 评论: 0

再过一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只是一个节气,纪念祖先的传统是根据寒食节而来的。

我国有三个节日是与祭祀有关的 ,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被称为三大鬼节。中元节在民间人们都习惯叫“七月十五”,寒衣节叫“十月一”,这三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故事传说。

关于清明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中元节(七月十五):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地宫大赦,每逢农历七月初一,掌管地狱的阎罗王便打开鬼门,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来到阳间享用人们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关鬼门为止。

这一年的七月,阎王照例打开鬼门,那些孤魂野鬼,争先恐后涌出鬼门关,到人间争抢那后人们为先人供奉的祭品。孤魂野鬼大多昼伏夜出,在阳间横冲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间是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胆小的鬼,抢不到供品也就罢了;识趣的鬼,得到一点便知足了;唯有少数胆大妄为的鬼,贪念不休,强取豪夺。这样一来,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无办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着的亲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这样的话,活着的亲人便小灾大难不断。遇此情况,人们叫苦不迭,无法安生。

正当阳间的人们一筹莫展之时,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位高僧。高僧以化缘为由遍游人间,其实是佛祖派下来巡访并做法的。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

说起这位高僧,还有一段小插曲。目连之母在世时贪念不止,死后被打入饿鬼道中,目连念母养育之恩,凭自己的神力化为食物,其母见到,唯恐被别的鬼抢去,一下子吞入口中,哪知这食物又变成了熊熊的烈火,其母痛苦不堪。目连虽有神力也救不了做鬼的母亲,只得求救于佛,佛为目连之母念《盂兰盆经》,并嘱咐目连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为其母做盂兰盆会。所以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我国许多地方又有做盂兰盆会的习俗,用以寄托对考妣的思念。

目连念佛祖救母之恩,决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遍游人间,为黎民百姓解难。求得佛祖的恩准后,目连来到人间。

目连高僧刚到凡间,便听人们诉说原委,目连早已深知其缘故,于七月十五这一天做了一场盂兰盆会。

做过法事之后,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给阴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东西,只能解一时之饥,而且极易被他鬼掠走。高僧告诉大家,在摆设供品的同时,还应该给鬼们送去一些冥币,以解鬼们后顾之忧,据说阴间也有所谓的贸易。高僧还嘱咐人们,给自己死去的亲友送冥币时,别忘了给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接着,目连高僧又告诉人们印制冥币和送冥币的方法(现在流传于民间的烧纸钱,就是送冥币)。送冥币的人,将叠好的一沓纸钱用白纸包成钱包(也叫钱袱),钱包上面要写上死者的姓名和送钱人的姓名,还要在钱包的封口处写上一个大大的“封”字,据说,这样既可以让收钱之鬼收到自己应得的一份,又可以防止钱被别的鬼抢去。包好钱包后,在野外选一地址,摆上供品,开始焚香化钱(即烧纸钱)。送钱的人嘴里念念有词,或心里默默祈祷,说些叫死者快收钱并祈求保佑后人之类的话。

自从目连高僧做法以后,每年七月十五,凡间都有做盆会和烧纸钱的活动,开始几年还真管用,阴阳两界相安无事。然而几年之后,情况越变越坏,不仅那些孤魂野鬼,就连少数阳间有后的小鬼也出来祸害人间。他们不仅抢夺供品和纸钱,而且还有屡屡敲诈凡人的恶行,搞得人间灾难并发,瘟疫横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人们盼望目连高僧再次现身于世。当时有人听说,在阴间,有一位专门打恶鬼的神叫钟馗,若能把钟馗请来,这些恶鬼也就有治了。可是,钟馗是仙界之神,我们是凡间肉体,怎能请得动他?又有人说了,只要请来钟馗神像,他就会随之而来的。

于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还真请来了钟馗的神像,只见画面上的钟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相貌奇异,杀气腾腾。

钟馗原本凡人,不仅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而且正气浩然,刚直不阿;死后更是疾恶如仇,好打不平。传说他因托梦驱鬼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为“赐福镇宅圣君”,自此人间遍挂钟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们在钟馗神像前焚香烧纸,磕头请神,钟馗真身还真的从画中下来了,不过,这情景只有受过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见。钟馗返回人间之后,捉到许多为非作歹的鬼,将它们的头拧了下来吃了,自此,那些为非作歹的鬼们都伏法了。钟馗离开凡间时留下了六个字:“要镇鬼,吃鬼头。”

凡间的人怎能吃鬼头?后来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种办法,就是将各种面粉制成所谓鬼头的形状,然后蒸着吃或煮着吃,而且还要边吃边说:“吃鬼头,吃鬼头……”这样,还真的将那些恶鬼给镇住了。

千百年来,有关七月半的传说和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做盂兰盆会、摆供品、烧纸钱的习俗仍然保留至今。吃“鬼头”也照样进行着,不过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人知晓其中的来由,“鬼头”的样子也简化成了拳头般大小的包馅团子。这便是关于七月十五的故事。

关于寒衣节(十月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据说,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故事完。
<hr>
关注弥陀山下,了解更多传说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山村怪谈之鬼节惊魂——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发生的那些事

下一篇:鬼故事系列:特殊的眼睛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20:02 , Processed in 0.46593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