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派推理:三津田信三和《作者不详》

2022-10-3 08: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3| 评论: 0

日式推理流派众多,按照案件实现的方式,能简单划分出本格、变格、新本格三大类;按照题材类型,又能划分出社会派、硬汉派、法庭派、民俗派等多个流派。
当然,以上划分并不严谨。如果从推理小说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新流派的诞生,都是作者们对传统流派的一次叛逆。例如变格和新本格的兴起,就是一些作者厌倦了本格推理恪守“范达因二十准则”和“诺克斯十戒”的条条框框,从而写出了一些惊世骇俗之作。
可以说,在极度内卷的日本推理小说界,很多有理想的作者都希望能打破常规,自成一派。
民俗派推理大师——三津田信三,就是这样一位“不自量力”的作者。



三津田信三出生于日本奈良县,他在少年时代热衷于阅读江户川乱步、儒勒·凡尔纳、阿加莎·克里斯蒂、约翰·狄克逊·卡尔、范·达因等人的作品,偏爱本格推理,大学时期又对恐怖小说产生兴趣,受到史蒂芬·金的影响。
参加工作后,三津田信三担任了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后在2001年以《忌馆・恐怖作家的居所》宣告出道,开创了以他本人为主角的《作家三部曲系列》。
《作家三部曲系列》包括:《忌馆・恐怖作家的居所》《作者不详・推理小说家的读本》《蛇棺葬&百蛇堂·怪谈作家述说的故事》以及番外篇《避难所・杀人告终》。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系列包含了恐怖小说、推理小说、怪谈小说这三种元素,这也奠定了三津田信三此后的风格基调。
三津田信三以擅写密室中的人消失、封闭空间的连续杀人事件著称,风格主要是本格或新本格推理与日本风俗、民俗、怪谈的杂糅,喜欢在恐怖的谜团中注入推理的元素,这种独特的文风备受各界好评。
同时喜欢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的三津田信三认为,虽然推理小说追求合理性,恐怖小说的基础却是不合理,但若以记录乡野怪谈的民俗学作为桥梁,或许能成功融合这两种风格。
他在后来的《刀城言耶系列》自序中写道:
“以读者的立场来说,我固然是喜欢推理小说的,但同时亦不排斥恐怖小说。因此,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弄出兼备这两种要素的小说呢?诚然,推理小说追求的是合理性,恐怖小说的基础却是不合理,这两者恰如油水般无法混同。这样的创作方向,十有八九会是一种有勇无谋的想法。何况,就算真的炮制出了这样的作品,搞不好却会两面都难做人——希望所有谜题都被解答的推理读者不会满足,根本不需要合理解答的恐怖读者更会觉得索然无味。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觉得这极具挑战价值。


所以,我选择了民俗学来充当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之间的桥梁。我曾经写过主题是送葬仪式的恐怖小说,当时就觉得这个题材大概可以跟民俗学相辅相成,说不定就是融合推理小说和恐怖小说的法宝呢!”



所谓民俗派推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把各种乡野传说、民间风俗与凶案结合起来的推理故事。这类作品有一个特点,故事往往发生在偏僻的乡村,就像“建筑诡计”、“密室杀人”类作品总喜欢把凶案地点放在“某某馆”一样。
时间证明,三津田信三这种将推理与恐怖结合在一起的尝试成功了。
如今,他已经写出《作家三部曲系列》《刀城言耶系列》《死相学侦探系列》《家系列》等代表作,并于2010年凭借《刀城言耶系列》的《水魑·沉没之物》荣获“第10回本格推理大赏”,成为民俗派推理的佼佼者。
不过要说三津田信三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当属《首无·作祟之物》和《作者不详》。
在豆瓣,由吉林出版集团引进出版的《首无·作祟之物》获得了8.8的高分,位列热门日系推理图书TOP10。该书在日本还获得了原书房的表彰奖“本格推理·BEST 10”二十周年特刊“ALL BEST”的第一名,这部小说的最大噱头就是“三十七个谜题,只凭着一个真相,就可以全部解开”;
另一部《作者不详》由于至今未被引进,只能在网上找到民间翻译的版本,因此相对冷门,但豆瓣评分也在水准之上。



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是通过同名剧本杀才知道《作者不详》这部冷门作品。
事实上,《作者不详》是三津田信三的处女作,据说它的首章《雾之馆》曾于1994年4月作为短篇发表于日本光文社出版的《本格推理3 迷宫的杀人犯们》。后来,这个短篇经过多次修改,才重新收录于《作家三部曲》中的《作者不详》,作为该书的七个案子之一登场。
很多作家,尤其是刚刚出道的作家,都喜欢以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进行创作,三津田信三的《作家三部曲》也采用了这种稳妥的创作方式。
在《作家三部曲》中,三津田信三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主人公即为“三津田信三”本人,他的职业也是一名出版社编辑,在日常生活中卷入了各种怪事,从而以作者的身份记录下了这些离奇的经历。
《作者不详》讲的是身为编辑三津田信三无意间发现了一家小众书店,他在书店中淘到了一本名为《迷宫草子》的奇书,书中记载了7名作者写下的7个悬疑故事。当他和好友飞鸟信一郎共同阅读小说时,突然发现身边的环境也随着书中内容而变化,比如读完第一个故事《雾之馆》后,两人也遭到了浓雾的袭击。
随后三津田信三和飞鸟信一郎发现,这是一本受诅咒的小说,之前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失踪了。他们必须在7天之内解开书中7个案子的全部谜题,才有机会从书中逃出去……



《作者不详》虽然成书于20年前,但拿到今天来看,也是足以令推理爱好者惊喜的佳作。
这本书采用了套娃结构,类似于“书中书中书”,如果再加上“打破第四面墙”的设计,可以算是有四层嵌套。故事先是讲主人公发现了一本受诅咒的书,随后主人公阅读每个章节都会有新作者讲述一个新的故事,即“书中书”。
可能是由于取材于作者自身经验的缘故,书中很多角色也是图书编辑、推理爱好者,他们的日记、作品又会成为新的“书中书”。总之,本书的结构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也为叙述性诡计的植入提供了便利。
虽然结构复杂,但《作者不详》的阅读门槛并不高。
本书的目录一目了然,除了序章和大结局,其他章节分别以“雾之馆、食子鬼起源”等7个案子为标题分割。这7个案子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谜题。
7个案子中间则穿插了从“星期一”到“星期日”的7个解答篇,内容是三津田信三和飞鸟信一郎在读完上一章的“书中书”后,为了逃脱诅咒对案件做出的解答。



这个目录排序不仅利于读者的阅读,也为读者参与推理提供了便利。
举例来说,当读者读完第一话“雾之馆”后,在阅读主人公三津田信三和飞鸟信一郎的解答篇“星期一”之前,完全可以根据案情描述做出自己的推理(就像玩剧本杀一样),随后再阅读解答篇,看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总之,这7个案子读下来,包含了多重反转,多个伪解答,甚至最终的解答也不唯一(这意味着主人公给出的解答也不一定正确)。
我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为娱乐而杀人”一案推理出的结论与主人公几乎一模一样,“朱雀之妖”则推出了真相的七八成,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至于其他几个案子,要么完全放弃了思考,要么本身就没有唯一解,具体难度如何,各位还是自行体验吧。
整本书的最大高潮,则留在了最后两章,可谓高能不断,层层反转,虚实结合,如梦似幻……
除了对离奇案件和惊悚氛围的描写,《作者不详》中也包含了三津田信三对推理流派发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出版行业的辛辣吐槽。
在“为娱乐而杀人”一章中,作者塑造了3名不同性格,不同阅读喜好的书迷角色。这3个角色分别钟情于犯罪小说、本格推理、恐怖小说,彼此之间互相鄙视。
三津田信三借这3个角色之口,吐槽了推理流派之间的“鄙视链”现象,并且引经据典地点评了帕特里克·汉密尔顿、希区柯克、江户川乱步、陀思妥耶夫斯基、爱伦·坡、范·达因(威拉得·亨廷顿·莱特)、R.奥斯汀·弗里曼、玛丽·雪莱等人的作品,还对Slasher Film、Snuff Film等小众电影,甚至是本杰明·门德尔松的被害人学侃侃而谈。
虽然趣味性读者会对这种掉书袋式的内容深感头疼,但是对于真正的推理爱好者而言,“为娱乐而杀人”一章简直是为粉丝量身打造的荐书单。
其实推理作家在作品中“夹私货”吐槽业界,早已司空见惯:
例如绫辻行人在《十角馆事件》里借书中角色之口吐槽社会派推理:“在日本风行一时的‘社会派’写实主义之流实在粗俗不堪。住在单身公寓的女白领被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刑警终于将情人上司缉拿归案——我很讨厌这类情节。”
还有东野圭吾在《名侦探的守则》 中吐槽风靡一时的“建筑诡计”:“既然花费那么多钱制造这一装置,不如干脆雇一个杀手,不是更快吗?”
其实就像本文开头所说,推理小说每一次新流派的兴起,都是对传统流派的叛逆。正因为作者们没有抱残守缺,而是不断探索创作的边界,才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推理世界。
文章作者:大海里的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山村怪谈之鬼节惊魂——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发生的那些事

下一篇:山村奇人异事:野洞里的流浪汉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3 02:00 , Processed in 0.62342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