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张旧照片,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2022-10-1 06: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5| 评论: 0

“20年前的小患者已经长大啦。”7月15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宁玲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了两张照片。

在第一张照片里,王宁玲医生怀抱两名男童,笑靥如花。第二张照片里,眼含笑意的王宁玲医生已不再年轻,而20年前的娃娃,已长成比王宁玲高半个头的大小伙子了。



王宁玲社交媒体上晒出的20年前与患儿合照

01

“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2003年的事了。”在王宁玲医生办公室的墙面上,记者看到几十张已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在王宁玲的精心布置下,被拼成一个爱心形状。“今年这个小伙子已经快24岁了,如果你看到他如今那么健康活泼,很难想象到在将近20年前,他与病魔展开过一场殊死搏斗。”

将近20年前,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赵(化名)在父母的带领下找到王宁玲求医。“他们虽是安徽人,但是小赵的父母一直带他在外地打工,查出患病后,来我这里就诊。”王宁玲告诉记者,在2003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不仅需耗费巨大的财力,且患儿父母需要十分坚定的意志力。

在小赵的治疗过程中,曾有“凶险一幕”,让王宁玲至今谈及都会神色紧张。“有一次这位小朋友感染特别重,差点挺不过来。”王宁玲说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化疗时,不仅肿瘤细胞会被“杀死”,人体正常的白细胞也会被“打破”,导致免疫力非常低。并且,近20年前,医疗水平不像如今,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未被纳入医保的背景下,因为担心多花钱而导致家庭经济难以支撑,医生在用药时都“束手束脚”的。

凭借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强大的意志力,在3年的化疗治疗后,小赵治愈出院。“能坚持治疗,孩子的父母强大的不得了。”王宁玲告诉记者,那个年代行李箱并不为人常用,小赵的妈妈便每次都背着一大包行李,带着小赵来化疗。“那时候治疗方案周期较长,化疗3年后随访5年,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没见过小赵。”

据王宁玲介绍,去年小赵大学毕业,如今在省内工作,“前两天得空,他和他女朋友一起来医院看我了。”王宁玲称,这张近20年前的照片,小赵和她保存的一样好。“我一眼就认出他来了,他也认出了我。”谈到和小赵见面的情形,王宁玲热泪盈眶。



王宁玲与治愈近20年的患者合照

02

“这些孩子长大真的好难”

从医39年的王宁玲,有着30年的儿童血液病治疗经验。在20年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曾被误解为不治之症,其治疗不仅受经济条件限制,思想约束也是主要原因。

王宁玲称,彼时诊断十个病人,估计只有四五个病人留下治疗,其余则可能选择放弃。“曾有一个患儿在确诊后被其父亲抱了回去,但因其家属实在不愿放弃,一个月后又返回医院治疗,如今都上高中了。”

03

每天查房“1+3”遍

不同于成年人,儿童的自我表达不清晰,所以王宁玲所在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有每天查房“1+3”次的习惯。

“住院总医师早晨6点起来后,会一个人巡查所有病房一圈,其余的便是三次集体查房——早晨、下午、晚上交班前。”王宁玲称,因为患儿无法准确表达,故而医生的主动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次,住院总医师很早查房时,发现一名患儿是休克状态,其家属误认为是患儿冷,实际上患儿已经很危险了。我们赶紧实施抢救,如果是在正常查房时间才发现,可能就凶多吉少了。”王宁玲告诉记者,曾有医生抱怨儿童血液/肿瘤科工作太累,一天查房太多次,“但当这样的查房屡次挽救患者生命之时,我们便觉得一切都是有必要,并且值得的了。”

见习记者:王雅雯 实习生:戴睿

来源: 合肥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小说:案件的见证人失踪许久,如今警方发现腐烂的尸体,再陷困境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3 22:42 , Processed in 0.36789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