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炭火教授”赵家和的人生故事

2022-7-30 11: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5| 评论: 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经济管理学院退休教授赵家和,一生省吃俭用。他在退休后隐姓埋名,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于捐资助学,帮助几千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2012年7月22日,赵家和教授永远离开了我们。赵家和教授为人谦逊低调,生前未曾向外界宣传相关信息。去世后,这位老教授的故事才慢慢被同事、朋友、学生传播开来,这些故事给清华大学的学子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人

与赵家和教授共事25年的陈章武教授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2009年春天,赵教授确诊患上了肺癌,并且发现癌细胞已经有转移,此后的两年他一直在积极治疗。

2011年3月,赵教授请陈教授去一趟家里,并告诉陈教授,退休以后,他一直在发挥余热,他在国外讲过学,在国内也有些兼职,还做了一些投资,所以手里有一些钱,希望能用这些钱帮助那些寒门学子完成高中学业。

原来从2006年起,赵教授就已经制订了助学计划,还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了合作,主要帮助在高中学习的寒门学子,一人一年有2000元助学款,接受资助的学生已经有1000多人。现在赵教授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支持他再做这件事,所以希望陈教授能帮助他继续完成这个心愿。

赵教授想要把所有的积蓄都捐掉,但陈教授劝他给自己和老伴,还有孩子们留一点,可赵教授认为把钱留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对的事,还说林则徐有一副对联写的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后来,在众人的协助下,兴华助学基金会成立,本来陈教授提议用“家和”两个字,但赵教授极力反对,他并不希望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也不希望人们把他的名字告诉受助的学生,最后大家决定用“兴华”,因为兴华、兴华,振兴中华,以后大家都可以参加进来。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强调自己和家人不会在基金会中担任任何职务,这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情怀和风格。

兴华助学基金会开始在甘肃、青海等地开展助学活动,当地政府还对外进行了宣传。但赵教授特地打电话嘱咐宣传的稿件里不能出现他的名字,还有来京的时候不要给他带任何礼物。

人们只知道赵教授是清华大学的退休教授,对于他本身并不是很了解。赵教授是地地道道的清华子弟,他于1934年9月21日出生于清华园,成长过程中跟随父母几经辗转,后来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时,因为他品学兼优,获得了清华大学首届“优秀毕业生”奖章。

后来,在赵教授教书育人的43年里,他先后担任了多个学科的负责人,在教学过程中,他最高兴的时刻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

赵家和教授的一生,就像持续释放光和热的炭火一样,燃尽了自己,温暖了寒门学子。

为师

在赵教授的一生中,他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很多学生都以受过赵教授的教导为荣,徐瑜青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徐瑜青也已经成为一位老师,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暑期,徐瑜青带着学生在农村进行了十多天的调研,直到学校正式开课的前一天才返回学校,所以第二天的第一节课徐瑜青就迟到了,当时负责教学工作的赵教授严厉地批评了她。

过了几天,徐瑜青一直在等处分,不料赵教授和蔼地说:“培养一个教师不容易,以后这样的错误可不能再出现了。”

赵教授虽然在学生犯错误时严厉批评,但对待学生还是像父亲般慈爱。他的办公室没有任何豪华的摆设,仅有几平方米,连一扇明窗都没有。徐瑜青常看到有学生在赵教授的门口排队等着问问题。有次,徐瑜青问赵教授:“您一天和那么多学生交谈累吗?”赵教授却说,和学生在一起是他的快乐。



《“炭火教授”赵家和》新书首发式

赵教授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还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学者,更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智者。在清华的学科建设上,赵教授是最早投身其中的拓荒者和推动者。

作为国内最早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学科设置的院系之一,现在的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系之一了。1990年底,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H股,赵教授是最初的推动者之一。

赵教授是无私奉献的老师,也是富有远见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相信在他的精神激励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教育行业,成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

为学

赵教授省吃俭用,将几十年的积蓄共1409万元用于成立基金会,帮助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在基金会章程的起草阶段,赵教授说:“我们这一点钱,做不了多少事,要坚持雪中送炭,把钱用在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热闹的地方我们就不去了。”赵教授还亲自把“雪中送炭”作为兴华助学的宗旨写在了章程中。

2012年7月22日,赵家和教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天晚上,赵教授的遗体就被送到了协和医院用作医学研究。后来在追思会上,基金会的志愿者白瑞刚见到了赵教授的儿子赵强,当时白瑞刚看到赵强手里拿着一个在市面上很少见到的按键手机在打电话,白瑞刚问他:“你父亲把这么多钱一点都没留给你,而是捐赠给了甘肃,用于帮助毫不相干的寒门学子上学,你难道一点怨言都没有吗?”

赵强很平静地说:“我们全家都很支持父亲的决定,我们敬佩他,知道他是对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许多接受了兴华资助的孩子们,写了感谢的话语表达自己的心情。李旭华说:“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兴华人,我想,未来也将会有我资助的兴华学子,他们朝气蓬勃又不愿为命运所束缚的脸庞一定恰似我当年的模样。”

卢彦宏说:“如今,我已在兴华的帮助下,如愿进入梦想中的大学,在这里舒心地学习,不只是我,还有一个又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孩子。我们一起铭记着这份大爱。”

苏亚梨说:“谢谢,感谢你们用爱心和关怀温暖了我整个青春,今后我也会努力像你们关心我一样,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赵家和教授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学生、对教学工作、对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特约通讯员 路文)



这本书是一本纪念文集,读者可以通过第一手资料,了解赵家和捐资助学成立兴华青少年基金会的经过,了解赵老师是怎样的人,了解受资助的中学生们得到了怎样的激励和成长,了解赵老师的精神是如何激励很多人一起加入爱心助学的队伍。

作者:路文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微商引流技巧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3 22:16 , Processed in 0.53703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