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不熄灯”的老城厢办公室里,有道不尽的故事……

2022-6-20 10: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4| 评论: 0



本轮疫情中黄浦“最难啃”的梦花街区域,正在慢慢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在这里有一群人,始终在疫线值守,与疫情鏖战,他们就是老西门街道转运工作联络组的成员。

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开始承担楼栋封控、人员转运、居家管理等各类防疫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不时加班通宵奔赴一线处理突发状况是工作常态。而本轮疫情以来,他们更是聚焦转运战场,开启了连续工作模式。

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走进他们的办公室,电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希望您配合我们的工作。”是转运组成员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有一段时间,老城厢的新增感染数位于高位,处置需要以快制快,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阳性感染者和密接人员的转运、隔离等处置措施。



转运联络组成员火力全开,每天近20小时坐在办公桌前,数千条微信消息及来电,他们要逐一梳理和落实。他们为需要转运的居民建立台账,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电话、住址,基本信息一应俱全,基础病情况、个人其他补充情况等,也事无巨细地列出。“前期工作越细致,居民也会越配合,转运工作才能更好落实。”组长施瑾如是说。

应转尽转,是指挥部提出的工作要求,但实际转运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社区、隔离点、闭环转运车,这三方之间的沟通联系看似简单,其实十分复杂。”沈剑告诉记者,面临新的挑战,他充分发挥三年来养成的经验,用耐心去化解一个个难题,全力保障密接人员应转尽转、日清日结。

最“棘手”的难题,这样解决

即使每天处理各种问题,但对于转运组来说,依然有最“棘手”的难题。比如,方舱里亲子舱床位有限,如果当天没有开舱,就需要先把居民转去临时隔离酒店,等到亲子舱开了再申请,这就需要一直持续追踪。

为此,每晚联络组都要守到最后一刻,等当天所有人都确定入住,做完相应的信息维护,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比起阳性人员的转运,密接的转运情况更为复杂。“我不想转走,我想居家”“我不要去这里,太远了”,根据下发名单联系密接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此时就需要一遍遍与当事人协调沟通,施瑾笑言,“感觉我们这像后台客服部,此起彼伏的电话声、劝导声,政策解释、情况分析、隔离点情况介绍……”

“坐在办公室里,拨出的电话是一串串数字,但这背后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施瑾坦言,“将心比心才能换得真心,宁可我们多费功夫事先多沟通、多确认,把潜在的不确定都搞清楚了,才能保障每一个居民的顺利转运,而留给现场转运员的压力也会小一点。”

她们,坐着坐着就瘦了

在转运组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电话、密密麻麻的笔记,就是水。宋琦说,“早上工作开始后,大家不再离开位子,然后手和眼睛盯着电话和电脑,再一抬头,经常已经临近下午了。”



自3月初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由五位女生和一个男生组成的80后联络组,日以继夜,坚守在这间“不会熄灯”的办公室里。2个多月的坚守,让很多女生都瘦了不少。在这特殊的时期,她们暂时搁下了对父母家人和家中幼儿的牵挂,一天接打成百个电话,家中的幼儿却往往等到睡着也跟妈妈说不上一句话。

凌晨,随着当天最后一名转运人员成功入住的消息传来,转运联络组成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交流复盘、信息录入,高效完成后续工作后,大家迅速倒向一旁的行军床倒头“秒睡”,几个小时后,新的一天又将开始,新的任务又将到来……

记者 / 范煜昊

编辑 / 孙冲

图片 / 老西门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致敬劳动者|值守“疫”线的白衣天使:总有病人令我们破防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3 19:05 , Processed in 0.15957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