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面临调整,药企亟需培育新增长动能

2023-8-22 02:50| 发布者: 123456819| 查看: 407| 评论: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年我国集采、医保谈判等医改政策推进速度及强度不断超出预期,其背后核心逻辑是鼓励创新,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优化医保支出。医保控费常态化趋势已定,商业保险前景仍不甚明朗,中国处方药医保支出“腾笼换鸟”蓄势待发。

与全球医药市场相比,中国医药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以生物药为例,过去十年,全球生物药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相较小分子药物,市场份额显著提高。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医药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医药界人士关注的共同话题。6月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产品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发起,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健康产业创变领导力峰会暨中国健康产业领导力联盟启动仪式”于线上成功举行。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在峰会上介绍,受到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生物政策带来的新需求、健康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健康消费需求激增,医疗医药大健康产业将实现进一步加速发展。在此大背景之下,科学技术成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而随着各项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精准医疗和智能化生产工具的不断推陈出新,药品研发效率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受阻、产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全球产业格局面临调整的一系列的影响,也进一步加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医药产业格局调整。

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到来,近年我国的药品消费市场规模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在政策、创新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国产药企竞争力不断增强,整体市场份额开始反超外资企业。

此外,国内药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生物药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及占比均逐年攀升。化药受到冲击,市场规模占比出现回落。

“在化药市场,尽管重大专项、新药加速审评、医保准入谈判等政策持续激励促进着我国药品创新,但我国药品创新程度较低,以Me-too为主,究其原因是源头创新力量不足。目前,中国的化药企业已经站在仿制到创新的转折点上,仿制药由于利润逐渐削薄,企业开发热情降低。而随着创新跑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创新投入越来越大,创新产出质量也将上一个台阶。”郭文介绍,除了化药,我国生物药领域的创新也在不断加速。

近年来,我国生物药在研发投入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数量逐年攀升,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出将助力生物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国生物药创新能力已经提升至国际前列,生物药在研品种数量已跃至全球第二名。如此也使得我国生物药在医药产业中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药市场份额基本保持在20%左右,其中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市场份额近1/3,;从重点品种看,抗体药物快速崛起,TOP20品种中抗体药物从2016年4款提升至2021年的5款;国产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多款单抗品种开始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郭文指出,展望未来,在新发展环境下中国医药产业依旧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需要从五方面入手:

一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不高;

三是供应保障方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需增强,小品种药仍存在供应风险;

四是制造水平方面,仿制药、中药、辅料包材质量控制水平仍需提高,原料药绿色生产和布局问题仍需解决;

五是国际化方面,出口结构升级慢,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优势不强。

“中国医药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亟需培育新的增长动能。这也是由于,面向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用药结构升级,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创新药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此外,面向国际大循环,需要强化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维持原料药出口基本盘的稳定,并丰富出口产品组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出口结构升级。”郭文强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医药私募一哥 谈疫情下的医药股

下一篇:2022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5:51 , Processed in 0.36015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