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21日电(记者 向定杰)营养餐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的一种营养膳食补助,自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资金使用、食品安全等隐患也部分存在。记者近期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贵州省铜仁市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创新推出“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通过大数据在较好解决上述难题同时,还促进了“校农结合”,带动了农村产业扶贫。
“云端”信息化管理把好安全关
中午时分,伴着下课铃声,贵州省铜仁市第十一小学顿时热闹起来,1100余名学生走出教室,兴高采烈地来到食堂排队吃午饭。
“今天的菜是青椒炒肉、炒冬瓜、炒油麦菜、小瓜汤。”食堂负责人邹丽说,起初接手营养餐这项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涉及生产、采购、加工多个环节。“以前拿本子记,现在都在平台里,要什么表,输入关键词,几分钟就能导出来。”她说,自从学校加入“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工作轻松了不少,食品安全、财务管理等也更加有序。
铜仁市第十一小学副校长付智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用App管理食堂,食材采购、进出库均在手机下单完成,系统自动对进出库食材进行记录,对保存期只有1天的食材会预警。另外,每天还要上传食堂日常的视频和图片,方便有关部门监管。
据统计,目前铜仁市已有2700余所学校接入了“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覆盖学生40多万人。研发企业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伶说,学生今天吃了哪些食品,明天该吃哪些食品,食品由哪里生产,谁进行配送、检测、加工均能做到一目了然。
“套餐”个性化订制守好营养关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营养餐更“营养”,智慧云平台上提供教育部门给出的多个营养套餐方案,并试点开展学龄儿童体质监测。就读于铜仁市碧江区灯塔幼儿园的吴加晴,每月在校的饮食状况,下一月营养均衡方面的建议,都会定期推送到家长的手机上。
铜仁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当地严格执行《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制定食谱,学校按照食谱进行食材采购和供餐,解决了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和“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切实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结构,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
为巩固营养餐成效,铜仁市政府还从2016年起出台规定,要求各区县学生营养餐在国家4元膳食补助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每天由市县财政另行补助1元。这样,学生除了“一荤两素一汤、饭管饱”的营养餐外,每天还可获得水果、糕点、牛奶等食品。
此外,当地投入资金2.9亿余元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食堂301所,并规定向学校配送的米、油、肉、蔬菜等食材价格低于市场价10%到15%,交通便利的学校应一天一次配送,以保证食材新鲜度。
“校农”精准化对接破解产销关
在碧江区和平村一片上百亩的蔬菜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李发龙正在现场调度当日的蔬菜采摘包装。“上午拉了1200斤白菜、1200斤黄瓜走,下午还要送点莲花白和小瓜。”李发龙说,像这样的基地,他们锦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有很多。
跟随运输蔬菜的货车,记者来到了公司的配送站点。在这里,几条流水线上堆满了即将配送到各个学校的食材,工人杨新光拿着纸和笔盘点着货物。在配送站点一侧,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快检中心,2名工作人员在对食材进行取样检测。
“‘学校 配送企业 生产基地 贫困户’,实现了农产品信息与食堂需求相融合,实现‘产供销’精准对接。”杨伶介绍,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也得益于“学生营养餐智慧云”平台把66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纳入其中。今年上半年,平台上农产品交易额达到9.81亿元,这一模式也被成功推向省内外多地。
铜仁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田琼表示,“学生营养餐智慧云”等平台的运用不仅解决了食品安全、资金监管问题,通过合作社优先采购贫困村农产品,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了脱贫攻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