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物经济未来有何机遇?深圳这场学术研讨会来支招!

2024-11-20 17:48| 发布者: 简0| 查看: 198| 评论: 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陈小慧

11月20日,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成功举办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深圳‘20+8’产业政策工具箱的实践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聚焦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汇集了来自政府、学术界及企业界的知名专家与重量级嘉宾,深入探讨人工智能、“20+8”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等多个领域的议题。

AI、生物经济未来有何机遇?深圳这场学术研讨会来支招!-1.jpg

深圳“战新产业成重要支柱

2022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今年3月,深圳“20+8” 产业集群上线2.0版,新增了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旨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长10.6%,占GDP比重达44.6%,其中,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显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等10个产业集群实现两位数增长,已经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深圳“20+8”产业政策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次研讨会正是为了探索如何有效提升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和执行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刘利华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特别是在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减少对外依赖,构建自主可控的科技生态体系。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祖平在发言中表示,深圳“20+8”产业政策在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深化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级分类推动,同时加强市区联动、聚焦重点产业,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肖祖平介绍了“20+8”产业集群2.0版本的主要特点,包括明确不同产业集群的战略重点和资源配置,针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集中全市力量推进,以超常规的支持力度确保产业集群的领先地位等。

共话AI与生物经济未来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推进。本次论坛上,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生物经济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原中芯国际董事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围绕“人工智能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经多次起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ChatGPT的出现,其发展速度迅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周子学表示,企业应抓住颠覆性创新的机遇,通过技术积累、产业协同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他呼吁政府完善AI驱动的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包括制定新规范、法规、标准和实验场景,以支持无人机、无人船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郑文先提出,深圳应当通过全时全域场景开放,通过应用创新带动源头创新。郑文先表示,云天励飞通过“AI算法x芯片”技术平台,在消费级、企业级和城市级产品打造上取得突破,推动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建设,探索中国通用人工智能的“群体智能”式发展路径,由此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AI、生物经济未来有何机遇?深圳这场学术研讨会来支招!-2.jpg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执行副总裁、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梅永红在发言中,以生物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生物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他指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产业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而当前生物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在基因组测序技术方面的进展,使得生物经济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梅永红认为,颠覆性生物技术创新,例如干细胞技术、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正在重塑健康和制造业的未来。企业应抓住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底层技术突破、产业生态建设及政策支持方面深入布局,以确保在未来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优化创新环境和产业政策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新生态。围绕“新发展条件下产业政策工具的改革与创新”,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表示,产业政策应从传统的产能补贴和生产扶持转向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对创新活动和消费者需求的支持,以更高效地推动市场竞争与生产力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地缘政治和技术革命的高度不确定,需要通过金融工具为企业有效分散风险。他建议为企业创造一个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环境,以实现创新突破,并强调耐心资本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原深圳市副市长唐杰深入解读了产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解读。如何提升产业政策有效性?唐杰认为,产业的政策有效性看起来要能够保证市场激励更多企业的参与,而不是把一个产业变成一个项目、一家企业。他指出,产业技术复杂性、关联带动效应及产业安全等多重因素对政府政策选择有显著影响。政府要提供创新发展的“免费的午餐”,放大“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累积效应,构造法治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创新环境。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秘书处(北京)秘书长,原国家科技部秘书长、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阐述了创新驱动下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社会现实,指出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已成为未来的发展大趋势,主动谋划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尤为迫切。张景安呼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建议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

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深圳“20+8”产业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的政策支持和集中资源配置。政府需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积极培育新动能和新增长点,在缩小差距的过程中挖掘潜力,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并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现在及未来生物是热门专业

下一篇:合成生物 “链”成未来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23:32 , Processed in 0.46569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