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疗:以毒攻毒?

2023-9-20 01:22| 发布者: 向往草原403| 查看: 348| 评论: 0



9月28日,因为蜂蜇的疼痛,正在青岛市沧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蜂疗的何女士表情显得有些痛苦。



9月28日,抓取到的蜜蜂被放在两个透明盒子内,每个盒子有30只蜜蜂,可供一个患者进行一次蜂疗。



9月28日,医生毕兆春正在对患者实施蜂疗,蜂针刺入皮肤。



9月28日,姜女士准备接受蜂疗,膝盖上是蜂疗留下的痕迹,姜女士比划着说:“蜂疗之前,膝盖肿那么大,都不能下楼梯”。



9月28日,医生毕兆春的办公桌上放置着一个人体穴位模型,毕兆春说,选穴是蜂疗中重要的一环。



9月28日,青岛市沧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毕兆春穿着隔离服准备抓取蜂疗用的蜜蜂。



10月28日,来中国学习中医的德国人马赛丽(右二)正在观摩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副秘书长安香珍(左一)进行蜂疗皮试,她有多年蜂疗经验。

闭眼咬牙,蜂刺蜇进膝盖,巨大的疼痛使何女士几乎晕过去,她攥紧拳头强忍着。膝盖上的蜂刺还在以半秒一次的频率抽动,数分钟后,何女士感到膝盖逐渐发热,疼痛减轻,表情渐渐舒展。

这是一种被称为蜂蜇疗法(简称“蜂疗”)的医术,即利用蜜蜂碰到危险会释放含有毒液的蜂针的特性,用活蜜蜂针蜇人体病痛部位来求得治疗的操作。70岁的何女士患类风湿病30多年,病情一度重至不能下床走路,从病友口中听说该疗法后,觉得吃药似乎已经不能缓解病情的她决定试试。

在山东青岛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楼顶,医生毕兆春身穿白色隔离服,头戴网帽,套着厚手套,他正在抓取蜂疗需要的蜜蜂。楼顶一角,一张约4平方米的绿色遮阳布下,放置着两个木质蜂箱,用于蜂疗的蜜蜂就养在这里。毕兆春缓缓打开箱盖,十多只蜜蜂瞬间飞出。透过半开的箱盖往里看,更多的蜜蜂在蜂箱内挤在一起。毕兆春挑选着个大的蜜蜂,小心地把它们放到一个透明盒子中。30只,是这次蜂疗所需的蜜蜂数量。

“这些都是从指定养殖场采购的蜜蜂,个头大,毒腺发达。”毕兆春脱下隔离服,露出白大褂,消毒过双手后,准备为姜女士实施蜂蜇疗法。他解释道,要通过蜜蜂针蜇穴位,让蜜蜂的毒液进入人体对抗病变,“其实就是以毒攻毒”。与何女士不同,58岁的姜女士已经持续了两年的蜂疗,对蜂蜇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她淡定地等待着治疗的开始。

毕兆春把镊子尖伸进有机玻璃盒子,轻轻捏动手指,蜜蜂被夹住了胸部。镊子带着蜜蜂靠近姜女士患有类风湿的膝盖,刚一接触,蜂针射出,扎入姜女士的皮肤。说起蜂疗后的变化,姜女士一脸美好,之前身体因为病痛甚至不能站立,如今已能和家里人一起外出旅游。

“像这样疼痛感轻微的病人少,大部分都要承受蜂蜇时的剧痛。”毕兆春谈到蜂疗的弊端。由于有毒性,蜂蜇的疼痛远大于针刺,而一次治疗通常会蜇数十次,一些病人会选择放弃。“过敏反应也会影响治疗。”毕兆春表示,蜂蜇过敏的病人很多,会出现全身皮疹、发烧,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休克。为此在病人首次进行蜂疗前,都会进行过敏皮试,在蜂疗整个实施过程中也会随时做好抗过敏治疗的准备。

治疗结束后,死去的蜜蜂被集中放置在了一个废弃的白色纸药盒内等待进一步处理,毕兆春望了它们一眼:“有那么一瞬间,我想着是不是应该把它们埋葬掉。”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李万瑶认为,除了治疗时对疼痛、过敏等风险控制存在瓶颈,蜂疗本身也因为缺少科学、量化的诊疗标准难以融入现代医疗体系。而因为纳入“中医诊疗科目”时间相对较短,蜂蜇疗法的业界规范也没有确立。李万瑶表示,目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正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有关蜂蜇疗法的临床各项标准,着手从蜂源、器械、操作、蜂产品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的专家团队已经开始运用现代科学对蜂疗以及蜂毒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在临床运用蜂疗治疗类风湿等疾病。毕兆春也期待着蜂疗的发展和规范的出台,他认为,有了大医院专家的研究支持和国家规范的指导,医护人员在操作蜂疗的时候能有迹可循,更精确地对症下药。他希望更多患者能够认可蜂疗。

采写、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越挫越勇”靠的就是这股拼劲创业

下一篇:如何将蜜蜂当“人才”养?记者随专家探访金华养蜂场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5:26 , Processed in 0.50178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