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价全国最高?福建39家陶企103条线退出

2023-8-11 21:36| 发布者: Aim_yuan| 查看: 307| 评论: 0

8月1日—9月1日,《陶瓷信息》“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历时32天,完成对福建省全部建陶企业的产能调查(共计196家)。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1日,福建共有建陶(瓷砖、陶瓷屋面瓦)生产线434条,瓷砖日产能433.31万平方米(年产能13.4亿平方米),陶瓷屋面瓦日产能79.4万片,发泡陶瓷日产能120立方米。

2017~2020年三年间,福建建陶产业格局及产品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与2017年相比,福建建陶企业数量减少39家,生产线减少103条,陶瓷砖日总产能减少82.95万平方米(以310天生产周期计,年产能减少2.6亿平方米)。



《陶瓷信息》“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福建走访调查途中。

泉州:7年间生产线减少50%,外墙砖、仿古砖大量萎缩

泉州市建陶产业主要分布在南安的官桥镇、水头镇和晋江的磁灶镇、内坑镇、安海镇、紫帽镇,其中官桥镇、磁灶镇、内坑镇三地分布了泉州95%以上的陶瓷企业,其他地区加起来仅剩6家陶瓷企业,且三地相互接壤,形成了密集的建陶产业集群。
    与“煤改气”前相比,生产线减少近300条

根据2020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泉州市目前拥有各类建陶生产线330条,但不少生产线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实际在产生产线不足300条,2020年在产的生产线中,有超过50条长期处于被租赁状态。

福建省陶瓷协会执行会长、晋江建材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吴声团回忆称,早在2013年,官桥、磁灶、内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600多条生产线,地方小、密度大,环境容量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这为泉州建陶后来的发展走势埋下了伏笔。

2013年下半年,泉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强制推行“煤改气”的建陶产区,相关资料显示,完成改造的2014年就有1/3生产线退出,到今天,与“煤改气”前相比,生产线减少近300条。

泉州不仅是全国第一个强制完成“煤改气”的建陶产区,更重要的是气价之高常年“稳居”全国之首,2020年夏季,全国各建陶产区天然气价格普遍低于2.5元/立方米,但泉州地区仍高达2.8元/立方米。



实际上,导致泉州建陶生产线大幅退出的不仅是“煤改气”、环保收严。更重要的是,泉州建陶企业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且没有统一的规划,多在村中圈地而建。很多企业不仅设备老旧,产能也普遍较小,平均单线日产能仅在1万平方米左右,与如今日产能动辄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线相差甚远,生产能力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在原地也无法扩张、改造,只能等待自然淘汰。

不仅全面改用天然气,而且近两年泉州对陶瓷企业环保、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管也愈加严格,使得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攀升。并且随着泉州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原陶瓷产业集中区域,被房地产和商业地产所取代。



一边是退出的陶瓷厂,一边是新建的商品房住宅。

有当地资深陶瓷企业从业者预测,根据当前泉州陶瓷的发展现状,到2021年底,还将减少50条以上生产线。
    地铺石线达45条,仿古砖、外墙砖线减少50%

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拉动泉州产品结构的大调整。

时至2020年,泉州拥有158条外墙砖生产线,仍是全国外墙砖第一大产区,但与2014年的近300条相比,已萎缩近半。与外墙砖同样面临生产线“腰斩”的还有曾大规模上线的仿古砖(含木纹砖),2017年,泉州仿古砖生产线曾达到113条,但这一势头并没有得到延续,到2020年,仅剩59条。

外墙砖市场萎缩和改用天然气后生产成本攀升双重因素,使得泉州外墙砖生产线骤减。2017年前后,仿古砖市场大爆发,泉州陶瓷企业也紧抓机遇,大面积改产仿古砖,但随着仿古砖市场的饱和,泉州生产成本高的劣势尽显无遗,大多依靠性价比取胜的厂家难以为继。

“福建有地缘优势,那么多年积累的销售网络也在,广东的产业调整对福建也是利好。另外福建有比较多专业化的产品,产能也不是特别大。”福建宝达集团执行总裁张刚认为,福建陶瓷总能凭借自身的特点找到局部突围的道路。

地铺石(厚砖)的出现便是泉州陶瓷突围的一大现象,2017年,福建地区几乎没有专业的地铺石生产线,但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0年福建共有45条专业的地铺石生产线,其中35条在泉州,漳州9条也均为泉州企业建设,此外还有不少外墙砖线和仿古砖线也混烧地铺石。



据悉,地铺石在泉州的兴起,一方面受益于矿山开采受限的政策,瓷砖得以跨界抢占石材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泉州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建陶生产基地,位于其中的水头镇还是我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这一地缘优势更有利于泉州陶企获取石材资源。此外,泉州作为以外墙砖为主的产区,工程是主要的销售渠道,这与地铺石销售渠道不谋而合,资源可以无缝转化。

除地铺石外,中板、岩板、薄板、大板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在泉州崭露头角,为泉州陶瓷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渠道是优势、成本是硬伤

在调查中,仍在产的130多家陶瓷企业,大多认为如今泉州陶瓷已无任何优势。

福建宝达集团执行总裁张刚分析:“依靠福建老乡的销售力量,而且成本管控比佛山更加严格,这是为什么生产成本高企,福建还有那么多企业能够生存的原因。”不过越来越多的泉州陶瓷企业感受到,仅凭这一优势,泉州陶瓷难以走远。

“现在泉州陶瓷尴尬的地方就在于销售网络再强大也耐不住成本高,品牌没有、价格没优势。”有当地陶瓷企业负责人如此感慨。

据悉,长久以来仅依靠老乡批发、出口和贴牌,泉州大多数企业仅赚取微薄的利润,缺少研发创新、营销团队建设,自我提升之路受限制。



截至目前,泉州产区的宝达,以及南安协进、铭盛、国星、晋成、豪山、丹豪等一批优秀企业在产品创新、渠道建设、品牌打造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积极走出福建,成为广东各大展会的常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但大多数企业,只能停留在生产层面,止步于传统产品的生产,缺乏创新。

福州:6家陶企退出、6家易主、1家停产

福州闽清,是我国重要的瓷片生产基地。2017年福建德胜新建材有限公司在福州罗源投产,目前已成为福州产能最大的陶瓷企业。

福建德胜新建材有限公司凭借强大的集团实力,在福建产区拔得头筹。但闽清的陶瓷企业发展则显得举步维艰。



    闽清仅余32家陶企,40条线

上世纪90年代,是闽清陶瓷发展的高峰时期,彼时152×152mm小瓷片风靡全国,闽清陶瓷企业多达250多家,因此闽清也被认知为我国专业的内墙砖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后,152×152mm小瓷片逐渐退出市场,300×600mm成为瓷片的主流规格,闽清陶瓷企业急剧减少,到2014年仅剩40余家。

闽清现有建陶企业不仅产品结构单一,以瓷片为主,而且单一企业规模较小,多数企业仅有1~2条生产线。

几乎与泉州同一阶段,闽清也推行“煤改气”,不过闽清的“煤改气”与全国其他各产区或窑炉改用天然气,或窑炉、干燥塔同时使用天然气不同,闽清作为以二次烧内墙砖为主的产区,实施“半煤半气”,即素烧环节使用水煤气、釉烧环节使用天然气,仅少部分一次烧产品厂家全部使用天然气。因此改用天然气初期,闽清陶瓷企业发展尚算稳定。

2017年以来,在全国建陶产业萎靡的大环境下,闽清建陶企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闽清2017年原有的30家陶瓷企业,在过去3年间有6家退出,6家被租赁。此外,拥有3条仿古砖生产线,曾被称为当地规模最大的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停产已久。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已有当地企业租赁豪业陶瓷生产线,改造后将重新投产。



据当地业内人士透露,导致闽清陶瓷这一变化,最直接的原因是近两年天然气价格上涨和纸箱价格上涨,但产品价格却在持续下滑。据悉,闽清天然气价格与泉州一样,2018年后长期高位“稳定”,2020年夏季气价高达2.94元/m³,为企业增加了不小的生产成本。

目前仅剩32家陶瓷企业40条生产线的闽清,在中国建陶版图上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出口受挫、全面“煤改气”, 或使闽清陶瓷进一步萎缩

闽清陶瓷,不仅产品结构单一,现有40条生产线,有26条生产瓷片。销售渠道更是高度依赖出口,出口量占总产量一半以上。

与泉州南安、晋江先后探索仿古砖、地铺石、中板、薄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局部突围不同,低温快烧的内墙砖窑炉难以改产其他产品,因此即使成本一直攀升,也始终以瓷片为主。

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及产业形势发生巨变,瓷砖出口本就出现断崖式下滑,加之2020年疫情影响,更是让瓷砖出口雪上加霜。2020年闽清陶瓷企业复产普遍较晚,甚至不少出口为主的企业在7月份以后才恢复生产。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闽清调查期间了解到,在全国大规模全面推行“煤改气”的大背景下,2019年当地也曾规划全面改用天然气,但因疫情影响没有最终实施。

对此,当地陶瓷企业普遍认为,一旦全面改用天然气,闽清产区将不复存在。“生产抛釉砖的联兴陶瓷、生产仿古砖的豪业陶瓷是全部使用天然气生产的企业,但最终都坚持不下去。成本高就意味着产品价格高,但是又没有一线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很难生存。”当地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按照闽清以瓷片这一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区特征,如果全面改用天然气,大多数陶瓷企业都无法生存。

闽清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大量闽清陶瓷人转移阵地,选择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建厂。

漳州:泉州企业的转移“阵地”,多家陶企规划建设新线

与南安、晋江、闽清等地陶瓷企业散乱分布相比,漳州陶瓷产业均位于具有规划性的工业园内,规范分布在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四县。

目前,漳州是福建发展态势最好的产区。即使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漳州也是全国整体开窑最早的产区之一。



作为晋江陶瓷产业的扩张和转移阵地,漳州现有19家陶瓷企业中,几乎都由晋江企业投资建设。且除天星陶瓷1家本土企业建于1989年外,其余企业多建于2010年后,无论生产水平还是管理水平,较晋江原有企业有很大的提升。

传统老产区南安、晋江、闽清陶瓷产业调整,使得福建陶瓷产业呈现萎缩态势。但漳州是福建目前唯一一个还有新建生产线的产区,2020年,位于平和的华诚陶瓷在建1条仿古砖生产线,晋江的豪山陶瓷也在平和工业园规划建设新厂,铭盛陶瓷规划在华安高规格新建3条岩板线。

据当地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漳州之所以成为晋江企业的转移阵地,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水煤气为燃料,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土料资源丰富,销售则可以直接依靠晋江企业的原有渠道。不过当地企业普遍认为,在全国“煤改气”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漳州也未必能独善其身,一旦改用天然气,当地企业优势不再,或与晋江无异。



漳州企业多以仿古砖、抛釉砖、地铺石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现有52条生产线中,仿古砖17条、抛釉砖7条、地铺石5条,其中漳州建华、漳州瑞成、美艺陶、万利等企业多次携特色产品亮相各大展会,极大提高了漳州陶瓷的知名度。此外,万利、建华更是福建少有的能够生产薄板/岩板的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万利金融:中国3亿“新中产”崛起 青睐互联网金融理财

下一篇:高屹东 韩涛调研绿动万利新能源智慧陆港建设情况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3 06:04 , Processed in 0.37990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