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研究报告:百年荣光,欣逢盛世

2023-7-31 18:14| 发布者: 霓小沫儿| 查看: 335| 评论: 0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代雯,张云逸,高初蕾)
同仁堂集团:百年老号,历久弥新

历史沿革
同仁堂品牌创立于 1669 年,1992 年北京同仁堂集团组建并于 2001 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 司。经不断的资产运作及整合,目前集团公司拥有七个子集团(其中 3 个为上市平台)、2 个院所及多个子公司,业务涵盖中成药制造、医药商业、中药材种植、医疗服务等。同仁堂探索现代化治理机制,包括制度改革(集团改制)、资本运作(整合资产上市)等。
1) 股份公司:1997 年集团将同仁堂制药厂(同仁堂前店后厂的药厂)、中 药提炼厂(成立于 1955 年的全国第一家中药片剂生产厂)、制药二厂(成立于 1970 年的现代剂型生产厂)、药酒厂(成立于 1971 年的全国最大药酒生产厂之一)、进出 口分公司(国药公司的前身)、外埠经营部(经营分公司的前身)等六大核心资产拆分 上市;
2) 科技公司:2000 年股份公司将旗下制药二厂(感冒清热颗粒、六味地黄 丸等)、中药提炼厂(牛黄解毒片、感冒软胶囊)、进出口分公司、研发中心 4 家单位 组建科技公司并香港联交所上市,随后注入化妆品、药店等资产丰富业务;
3) 国药公司:2004 年股份公司与科技公司共同投资在香港设立国药公司, 并在香港建设生产基地(集团首个境外生产基地),2010 年集团、股份、科技将旗下 海外资产注入国药公司,国药公司正式定位于海外商业平台,并于 2013 年香港联交 所上市,上市后将安宫牛黄丸外销与灵芝孢子粉销售权给与国药;
4) 商业公司:2003 年由集团牵头,与北京首创科技、深圳市海王星辰合资成立同仁堂商 业,2011 年股份公司将旗下商业资产注入商业公司并对其实现控股; 5) 健康药业:2004 年同仁堂健康药业由集团(51%)与香港人士俞俊(49%)合资设立, 其前身是 1992 年成立的同仁堂南洋药业;健康药业 2014 年收购药材参茸集团。 6) 医养集团:2019 年集团划转医疗资源后挂牌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 2015 年 6 月的同 仁堂投资公司,2022 年并购三溪堂(国内最大的中医诊所之一)并划转科技公司与商 业公司的医养资产。
同仁堂集团拆解
同仁堂集团 2013~2018 年营业收入由 131 亿元长大至 190 亿元,利润从 19 亿元长大至 28 亿元, 2019~2020 年因蜂蜜事件及疫情影响,收入及利润下滑连续。随后伴随领导班 子换届完成、经营改革不断推进,2021 年业绩修复并于 2022 年创新高。集团拆分:收入维度,商业公司占比最高,2022 年接近一半;利润维度,股份、科技、 国药、商业、健康过去几乎接近,近年子集团发展不一,2022 年利润主要由股份公司与 国药公司贡献。



同仁堂股份拆解
股份公司:A 股上市主体为同仁堂股份集团(公司),其包括股份公司 (母公司)并控股科技、国药、商业投资子集团,掌握同仁堂集团的多数核心资产。 2013~2018 年股份公司营业收入自 87 亿元增长至 142 亿元(CAGR 为 12%),归母净利 由 6.6 亿元增长至 11.3 亿元(CAGR 为 12%),2019 年业绩下滑,2020 年利润端恢复增 长,2021~22 年全面复苏并启动新一轮长大。
股份公司业绩拆分: 1) 收入端:2018 年前股份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商业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股份母公司 及科技母公司收入的稳健增长;2019~2020 年科技及股份母公司收入下滑拖累,商业 及国药收入相对稳健;2021~2022 年兄弟集团营收全面修复; 2) 利润端:股份公司利润增长主要来自股份母公司/科技母公司/国药公司三个主体的业绩 增长贡献,商业利润端增长相对有限;2019~2020 年利润端受到科技公司利润下滑及 疫情影响,2021 年起伴随治理改革、产品提价及需求修复,各子集团利润端全面增长, 股份母公司贡献最大。
全面谋变

经营治理全面谋变。 1) 管理层革故鼎新:2018 年蜂蜜事件后同仁堂集团大面积换人,邸淑兵 2019 年股份公 司履新总经理、2021 年升任董事长、2023 年升任集团副总分管工业,现管理班子分 工明确、年轻化; 2) 宏观治理升级:2019 年聘请外部咨询推动内部革新、年底党代会确立“三步走”迈向 高质量发展,2021 年出台集团“十四五”规划; 3) 微观改革提速:对外全面开展合作,对内精简部门、资产整理、薪酬改革; 4) 营销改革:股份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精品、大品种三大战略,科技公司从“商销” 转型“商控结合”加大终端开发,国药公司制定营销举措开新局。
经营班子:革故鼎新
革故,1) 源头:2018 年 12 月的过期蜂蜜事件,引发市场舆情发酵,拉开顶层变动序幕; 2) 起点:北京纪委副书记(2018 年 12 月离任)王贵平 2019 年 1 月入职同仁堂集团任 董事长一职,接替老董事长梅群; 3) 过程:2019 年蜂蜜事件相关负责人被警告或撤职,包括刘向光、张建勋、宋卫清等, 2020 年起高振坤相近人士如王清泉、纪勇不断被查,直至 2021 年 3 月高振坤被查; 4) 终点:2021 年 10 月同仁堂集团党委召开“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北 京纪委与组织部参加,组织观看《自食其“药”—高振坤违纪违法案警示录》并通报 2021 年以来同仁堂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及问责情况,至此经营层肃清基本完成。
鼎新,1) 新班子:2019-2021 年期间股份公司管理层持续变动,邸淑兵接任总经理并顺利升任 董事长(邸淑兵曾任安牛专营公司负责人,带领安牛从 2014 年至 2018 年收入翻三 番),2019 年进行大量提拔,将生产、销售的无污点人员提拔至管理层; 2) 分工清晰:现任班子分工明确,2 人侧重销售、3 人侧重生产质量、2 人侧重财务披露; 3) 年轻化:现任管理层大部分处于 45 岁~49 岁,最大年龄在 54 岁~55 岁,整体班子较 为年轻,有望实现多届任职。
子集团加强控制。1)健康药业为集团非全资子公司,蜂蜜事件后集团加强管理控制,目 前董事长与党委书记均为集团管理层;2)医养集团为同仁堂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集团委 任。
宏观治理:动用外部力量革新,确立高质量三步走,十四五与国改方案
启用外部智囊,推动内部革新。2019 年起公司积极动用外部力量革新体系:1)启用战略 咨询:公司多次聘请德勤等知名咨询机构制定发展战略、营销改革等方案咨询;2)推动 数字化建设:公司积极与第三方信息网络服务商合作建设舆情优化平台、数据管理平台、 财务数据管理系统等。
确立三步走战略。2019 年 12 月召开的北京同仁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三步 走”战略,改革、创新、管理联合驱动,着力构建以工业为核心,健康养生、医疗养老、 商业零售、国际药业为支持的“制药+大健康”产业集团,推动百年老字号实现转型发展。 2021 年制定了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新的起点上贯 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同仁堂新发展格局,开创新发展天地。 1) 集团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明确的改革并购、大品种战略、营销改革、采购改革、 创新驱动五大重点任务; 2) 6M21 同仁堂集团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计划,成立小组部署《同仁堂集团国企改革三年 行动实施方案》,改革计划进行中。
微观落地:主动出击,组织改革,资产重构,薪酬改革
主动出击,1) 集团层面,2019 年以来开展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项目,与国开行、中国政法大学、中 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非营利机构,安徽潜山、内蒙古呼 市、安徽亳州等地方政府,杭州娃哈哈、吉林森林工业、腾讯公司、西藏育宁科技、 大连中信海港投资、建安投资、百年巨匠文化等企业签署协议,涉及中药材种养殖、 中药饮片加工与销售、线上业务、科研创新、新产品开发、医疗养老、零售终端、文 旅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 2) 二级子集团层面,子集团近年来寻求合作,涉及中药材及生产、销售渠道等层面。
精简职能部门,改革持续进行,1) 同仁堂股份 2020 年开展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项目,2020 年 10 月将原有 21 个职 能部室合并重组至 16 个(减少部门 5 个、重新更名部室 5 个),部门职责重新梳理, 部门架构及运行更为清晰、顺畅; 2) 同仁堂健康药业 2021 年 8 月发布《健康药业内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加强内控体系 建设,包括责任人履职尽责、经营风险日常管控、总法律顾问履职尽责、违规投资经 营责任追究、京外境外投资监管等方面,2021 年底修改组织架构凸出党建与职能区分。
同业竞争开始逐步清理,1) 同仁堂科技将第二中医医院及南三环中路药店 49%股权转让至医养集团(6M22 公告); 2) 山西连锁药店转让北京同仁堂太原医疗管理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51%股权(6M22 公告)。优化薪酬,1)薪酬激励:集团 2020 年深化薪酬考核体系建设,制定《同仁堂集团生产经营类二级单 位领导班子岗位设置、薪酬标准及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在总额管控的基础上,确保效益联动,职级联动基础薪酬、考核(年度绩效考核+月度 绩效考核)联动绩效薪酬。 2)分层激励:对不同工种、不同层级施以不同激励,如 2020 年股份公司实施《同仁堂大 工匠聘任及考核管理制度(试行)》,建立关键技术岗位人才晋升渠道,1H22 制定大工 匠年度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考核与激励。 3)结果兑现:2021~2022 年股份公司高管薪酬整体上浮,2022 年董事长年薪 222 万, 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在 73~128 万。
营销改革:安宫牛黄丸、股份公司、科技公司
安宫牛黄丸:成立专销公司,严控区域市场,渠道扁平化,终端动销从无至有。 1) 2014 年启动“一品一策”改革,从股份、科技、国药自产自销,改为股份、科技负责 生产,商业设立安牛专销公司负责内销,国药负责港产外销; 2) 7M14 全面断货,1M15 重新供应,专销公司直发零售、不发批发,目前全国分为 15 个配销分中心(7 家同仁堂批发、8 家外部流通)、严格区分国际国内区域市场; 3) 2012~2014 年销售收入在 2.5~3.6 亿元,改革初期计划五年内力求突破 10 亿,但 2016 年销售收入已接近 10 亿元,我们估算 2022 年销售收入约 25 亿元。
股份公司:2020 年启动营销改革。 1) 架构更新:2020 年 4 月启动营销改革,经营分公司、营销分公司与药酒经营分公司合 并,分为 4 个事业部(品种运营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疗事业部、药酒事业部),其 中品种运营事业部下设 2 个专项小组(大品种、发展品种),2022 年成立电商运营部, 并组建 5 个大区优化省区配置; 2) 大品种战略:1)保障大品种供应;2)坚持不饱和策略:2020 年全面启动不饱和营销 策略,提升经销商的获利能力;坚持一品一策、一区一策,差异化销售。3)推进精品 战略:精品系列从原料、渠道、终端用户人群与传统品种建立区隔,推动高质量发展。 3) 深化改革营销:营销采取外部+内部平台、直供终端、特色品种经销商三大模式优势组 合,加大重点品种的宣传力度;丰富广告投放打造多维度推广体系,有效提升产品终 端覆盖率与控制力。



科技公司:2021 年调整战略,从商销为主转变为终端服务。 1) 2021 年 3 月科技公司发起成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终端战略联盟”,国大药房、 老百姓、一心堂、九州通、好药师等等 200 余家单位加入; 2) 2021 年 9 月科技公司举办高端论坛宣布《终端战略联盟三年工作规划》,第一年 (2021-2022)开展终端服务(品种定制化)、第二年(2022-2023 年)终端动销体系 (扩充终端推广人员并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第三年(2023-2024 年)数字精准 营销; 3) 首批纳入“焕彩行动”包括六味地黄丸系列、金匮肾气丸系列、感冒清热颗粒、板蓝 根颗粒、西黄丸等五个核心单品,此后增加生脉饮、牛黄解毒、永盛合阿胶、加味逍 遥、壮腰健肾等五个品种,2022 年年初全面启动铺市与动销,“焕彩行动”第一季截 至 2022 年 12 月 25 日含税销售金额 16.57 亿元、同比增长 10.09%。
研发改革:临床挖掘,支撑营销
同仁堂集团 2020 年确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并于 2021 年形成《同仁 堂集团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确定了 32 项重点科研项目及资金投入计划: 1) 大品种二次开发:《同仁堂集团关于推进大品种战略实施指导意见》明确“科研支撑”, 集团制定 27 个重点大品种“一品一策”总体研究方案(其中股份公司 16 个),并于 2021 年启动 17 个大品种临床评价临床研究(其中股份公司 14 个),此外加大儿科品 种、男性不孕不育、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领域研究; 2) 产品创新:近年推动清脑宣窍滴丸、疏风止咳颗粒、补肾舒脊颗粒等中药创新药临床; 完成了 20 个经典名方新产品研发的前期工作与立项启动。
股份公司聚焦二次开发。股份公司近年将研发投入向二次开发倾斜,聚焦安宫牛黄、巴戟 天寡糖胶囊、贞芪益肾颗粒等品种,此外亦聚焦提升制造工艺,如原粉灭菌工艺、中药丸 剂智能制造等。二次开发聚焦安宫牛黄丸。2016~2018 年公司主攻安牛的标准化建设,2018~2019 年聚 焦其解热机制研究,2020 年以来大力投入于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研发成果包括推动 《安宫牛黄丸急重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安宫牛黄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落地,以及 开展安牛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加大循证研究力度。同仁堂系统各单位围绕大品种药效学研究开展科研攻关,进一步为同 仁堂药品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同仁堂研究院初步制定了安宫牛 黄丸、巴戟天寡糖胶囊、同仁乌鸡白凤丸等 54 个大品种的“一品一策”方案。
财务指标: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1) 公司毛利率总体温和提升,2021 年底及 2022 年初股份公司多个核心品种提价,带动 1H22 毛利率提升明显; 2) 费用方面,公司缩减管理层级、优化管理效率,管理费率自 2019 年起持续下降,研 发费率温和上行; 3) 2020~1H22 净利率及 EBITDA 利润率明显提升,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营运能力显著改善。应收款项持续下降(狠抓渠道管理、缩短供应链),存货周转天数下 降,合同负债持续增长并维持高位;2021~22 年现金流及回款较 2018~20 明显改善。
同仁堂股份:新人新气象,产品量价齐升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股份公司(母公司)收入增速有望维持 15~20%: 1) 三大战略高质量发展(2019 年提出高质量党建、科研、生产、营销、管控、人才)、 精品(2023 年推出“御药传奇”)、大品种(2020 年成立专项小组)持续赋能; 2) 我们估算安宫牛黄丸收入 25~30 亿元、对应百余万人群、在脑梗患者中渗透率较低, 伴随大品种战略(专家共识全国宣贯)、精品战略(手工版推出)我们预计 2023~25 收入增速有望 15~20%; 3) 二线品种推进不饱和与精品战略,销量与定价均有弹性,有望维持 15~20%增长。
股份公司(母公司):资源禀赋集中的传统中药领导者
同仁堂股份成立于 1997 年并于同年上市,是同仁堂集团最重要的子集团, 我们本章仅分析股份公司即母公司。股份公司的产品特点如下:1)以传统剂型大蜜丸为 主(vs 科技公司品种以现代剂型水蜜丸、片剂、颗粒剂为主);2)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 争激烈,但公司以“同仁”独家冠名或天然麝香/牛黄资质形成护城河。股份公司 2012~2018 年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贡献稳健增长,2019 年蜂蜜事件影响致业绩 下滑,2020 年尽管面临疫情但业绩平稳,内部管理改善与营销改革推动 2021~2022 年收 入同比增长 15%、9%,销售费率自 2018 年高点后下降明显,管理费率及财务费率持续下 降带动主业利润(剔除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28%、23%。
安宫牛黄丸:救急症于及时,挽垂危于顷刻
安宫牛黄丸我们估算 2022 年销售收入约 25~30 亿元,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增速有望维 持 15~20%: 1) 米内网显示安宫牛黄丸品类中同仁堂具备绝对统治地位,我们估算公司 2022 年安宫 牛黄丸销量在 400~500 万粒,对应用药人群约百余万人(脑卒中患者池约 1700 万人), 渗透率存在十倍空间; 2) 公司近年每年投入 2000~5000 元研发支持安宫牛黄丸的临床研究,形成危重症专家公 司、专家共识以及待发表的真实世界研究,借助各地的中医药力量高举高打推开全国 市场教育,我们预计安牛销量有望保持 15~20%的增长; 3) 鉴于天然牛黄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我们预计安宫牛黄丸终端零售价 860 元仍有提价 空间,此外 2023 年推出手工版、其定价有望突破 1000 元,带动 ASP 上行。
安宫牛黄丸:脑卒中用药。安宫牛黄丸为处方药,适应症为脑卒中急救,日常服用多为脑 梗及脑梗高危人群的预防性保健,由于天然方未纳入医保,销售基本为零售药店。2013 年前天然方为同仁堂独家品种,2013 年起广誉远、达仁堂、南京同仁堂等多家企业获得 天然麝香使用权,玩家逐渐增多。目前市场上仅 5 家企业具备安牛的天然麝香资质,其中 同仁堂以自有基地与国家配额,原材料供应最为充分。同仁堂以一己之力深耕安牛市场,带动市场快速增长。中康 CMH 数据显示 2021 年安牛 市场药店端市场规模约 37 亿元(2017~2021CAGR 26%),其中同仁堂约 23 亿元 (2017~2021 CAGR 23%)、市占率第一。



同仁堂的营销改革:成立专销公司,严控区域市场,渠道扁平化,终端动销从无至有。 1) 2014 年启动“一品一策”改革,从股份、科技、国药自产自销,改为股份、科技负责 生产,商业设立安牛专销公司负责内销,国药负责港产外销; 2) 7M14 全面断货,1M15 重新供应,专销公司直发零售、不发批发,目前全国分为 15 个配销分中心(7 家同仁堂批发、8 家外部流通)、严格区分国际国内区域市场; 3) 2012~2014 年销售收入在 2.5~3.6 亿元,改革初期计划五年内力求突破 10 亿,但 2016 年销售收入已近 10 亿元,我们估算 2021 年销售收入约 20 亿元、2022 年收入 约 25 亿元。
价格展望:原材料与人工成本驱动提价。 1) 原材料供应偏紧,且仍不断涨价:天然牛黄及天然麝香为安牛的两大贵细原料,天然 牛黄为市场化交易、2017 年以来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天然麝香为管制药材、分为国家 配额与企业自养、价格亦持续增长; 2) 毛利率较低,原材料与人工成本驱动提价:同仁堂安牛分别在 2007 年、2019 年、 2021 年提价至 560 元、780 元、860 元,但公司心脑血管产品(预计大头为安宫牛黄 丸)毛利率维持在 60%,我们预计受到原材料与人力成本压力,未来有望持续提价;
销量展望:地域拓展存在空间。 1) 安牛的消费具有较强地域性:在华北、华南地区认知度较高,销售较好,这些地区往 往具有本地的优势品牌,如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湖南(九芝堂)、山西 (广誉远)、云南(云南腾药)等; 2) 同仁堂安牛区域拓展空间广阔:公司安牛的优势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华南、港澳 等地,而在多数地区销售相对薄弱,我们预计主因市场教育较不充分、公司营销较少 所致。公司对安牛实行“一区一策”的营销策略,有望推动安牛在全国市场的拓展。
量价对比:安宫牛黄丸 vs 片仔癀 1) 成本层面,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相似,主要为天然牛黄与天然麝香,但安牛牛黄更多、 片仔癀麝香更多,此外片仔癀采用智能化生产、人力成本与制造费用较少(2021 医药 制造业 COGS 中人工、制造费用占比 4.2%、5.3%),安宫牛黄丸为人工搓丸、人力 成本较高(2021 年医药工业 COGS 中人工、制造成本占比 11.8%、22.4%); 2) 价格层面,片仔癀相对规律、每 2~3 年提价、幅度约 10%,同仁堂提价频次较低、近 年相对规律,我们预计随着渠道理顺、安牛有望呈现相对规律的提价; 3) 销量层面,片仔癀从 2015 年通过体验店扩张驱动销量从 2015 年约 200 万粒增至 2021 年约 800 万粒,同仁堂安牛内销销量相对平淡在 200-300 万粒波动、2021 年快 速增长,我们预计随着营销推广深入,安牛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安牛临床二次开发不断推进。近年来公司持续投入安牛的二次开发,成果包括推动《安宫 牛黄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落地、纳入《急重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并推进多项真实世 界研究项目,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
三大战略推动二线品种快速增长
我们看好二线品种伴随大品种策略未来三年增速在 15~20%: 1) 股份公司二线产品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丸、乌鸡白凤丸、国公酒为核心,我们观察 到核心品种在药店零售端的销售额在 2019 年公司面临品牌危机下依旧表现稳健, 2020 年受疫情影响牛黄清心及国公酒略有下滑,2021 年除国公酒外均明显修复,大 活络及乌鸡白凤销售额突破前高; 2) 公司心脑 TOP3 品种销量数据显示(安牛+大活络+牛清心),2021 年销量已经超过 2019 年、库存水平持续降低,动销良好; 3) 公司 2022 年初对双天然牛黄清心、乌鸡白凤、壮骨药酒终端零售价提高 13%、16%、 25~30%,出厂价提升幅度相近,渠道及公司利润均有提升。
同仁牛黄清心丸 1) 牛黄清心丸源自张仲景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的“薯蓣丸”,后经宋代太医局加减化 裁收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按组方来源可分为普通方和局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 疗眩晕、神经衰弱、中风先兆、脑血栓后遗症、高血压、精神萎靡不振等症;按原料 属性牛黄清心丸分为天然方、体培方/人工方,天然方未纳入医保、生产厂家包括同仁 堂、南京同仁堂、广誉远,体培方/人工方生产厂家较多、纳入医保报销; 2) 市场快速增长,同仁堂主导: 2017~2020 年牛黄清心丸市场平稳增长,2021 年受同 仁堂及广誉远销售额增长驱动,零售端销售额攀升至 2.8 亿元(+29% yoy);市场高 度集中,同仁堂股份份额最大(2021 市占率~67%),广誉远次之(2021 市占率 31%)。
3) 我们估算公司牛黄清心丸收入超 5 亿元,预计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 10~15%:i)下 游需求刚性仍在增长:公司牛黄清心丸零售端销售额保持增长,在零售渠道营销较少 且多重不利因素下,2019~2020 仍表现稳健,凸显需求的韧性;2021 年疫情影响减 退后销售额同比+16%至 1.9 亿元。ii)营销改革有望驱动渗透率提升:我们估算 2022 年公司牛黄清心丸收入超 5 亿元,渠道以自有门店、零售药店为主,过往营销平淡。 牛黄清心作为公司战略大品种,营销改革包括不饱和策略、差异化营销等,有望不断 驱动销量增长;iii)2022 年初完成提价。
同仁大活络丸 1) 大活络丸源自明朝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中的“大神效活络丹”,后经同仁堂第三代 掌门人乐礼修改,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受阻麻木、中风瘫痪、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人工方大活络丸为医保品种,生产企业较多; 2) 零售端大活络丸的市场规模总体维持增长(2021 年 2.6 亿元),2020 受疫情影响略有 波动,2021 年温和修复;竞争格局,2021 年同仁堂零售端市占率 62%、仁和 26%, 市场高度集中; 3) 公司大活络丸在零售端 2021 年销售额约 1.6 亿元,疫情后有所恢复但未至 2019 年水 平。公司大活络丸品牌认知度较高,受益于营销改革我们预计大活络丸未来三年收入 保持温和增长。
乌鸡白凤 1) 乌鸡白凤丸出自明朝龚云林《寿世保元》,由乌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蛸、人参 等 20 味药物组成,为著名理血通经药,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是临床上中医妇科治 疗气血两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的常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为医保、双跨品种,生 产厂家较多; 2) 2017~2020 年零售端乌鸡白凤丸市场规模在 2.7~3.1 亿元,整体温和下滑,但公司品 种销售额稳健,主因其他品牌销售额下滑;2021 年公司乌鸡白凤零售端销售额同比 +40%至 1.4 亿元,竞品延续下滑,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 3) 公司乌鸡白凤丸于 2022 年初提升零售价(+15~16%),有望提振药店销售积极性,公 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扩大,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乌鸡白凤丸收入复合增速在 15~20%。



养生酒 1) 酒剂是传统中药八大剂型之一,同仁堂独特的炮制技艺中很多药材在炮制过程中会用 到酒炙,公司养生酒板块包括国公酒、壮骨药酒、同仁御酒等,2022 年 9 月北京同仁 堂养生酒研发中心成立,旨在助力股份公司养生酒板块的高质量发展; 2)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养生酒市场总额不到 280 亿元,占酒类市场 总额的 3%, 2020 年养生酒市场总额已经突破了 430 亿; 3) 公司国公酒在药店端销售额呈现下滑,我们预计主因营销较少所致。公司将国公酒纳 为重点品种,执行“一区一策、一品一策”的多渠道营销,我们预计养生酒板块有望 销售转暖。
同仁堂科技:经营革新,营销焕彩

科技公司为公司旗下的现代中药平台,我们预计 2023~25 年收入 15~25%的增长: 1) 短期看,品种有望受益于诊疗修复、呼吸疾病高发及补益类用药需求提升:科技母公 司品种集中在呼吸及补益大类,流感/新冠变异株对感冒药的需求、康复过程中的长期 补益用药需求、压抑三年的诊疗需求复苏有望推动 2023 年销售趋势向上; 2) 长期看,营销改革驱动核心品种再次增长:过往公司销售较为被动,但六味等核心品 种仍保持市占率前列,体现品牌认可度。科技公司自 2021 年调整销售策略,由商销 为主转为终端精细化营销,搭建终端联盟体系,推出“焕彩行动”对六味、金匮、感 冒清热、板蓝根、西黄丸核心单品加大营销力度,有望带动销售长期复苏。
科技公司:新剂型中成药领军企业
同仁堂科技是集团旗下的中成药制造平台,业务包括中成药(科技母公司)、 海外销售平台(同仁堂国药)、日化品(麦尔海)、中药材等。科技公司以生产颗粒剂、水 蜜丸、片剂、软胶囊等现代剂型为主,品种方面以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感冒清热颗粒、阿胶为代表。
业绩于 2019 年触底后修复。 1) 2017 年之前:同仁堂科技脱胎于股份公司(由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 司等整合上市),得益于历史负担较小及营销策略更优,业绩保持较快增长; 2) 2018~2019:2018 年因阿胶市场环境变化致整体增速下滑;受到过期蜂蜜事件影响, 叠加科技公司新旧产能转换引发产能不足,2019 年业绩触底; 3) 2020 年至今:2019 年集团内部逐步启动改革,高振坤卸任科技公司董事长,公司声 誉及经营逐步改善,科技公司与国药公司业绩均呈现修复,整体利润边际提速。
盈利能力受科技母公司拖累较大,国药次之。 1) 毛利率:同仁堂科技毛利率自 2018 年后呈下滑趋势,其中国药毛利率相对平稳、下 滑较小,科技母公司及其他业务毛利率下滑较大,我们预计主因品种结构及成本压力; 2) 净利率:同仁堂科技净利率 2019 大幅下滑,主因科技母公司毛利率大幅下滑(毛利 率下降叠加新产能折旧摊销加大),后续小幅恢复并维持稳定;其中国药净利率自 2021 起下滑明显(主因营业成本及开支加大),科技母公司净利率较为稳定。
从商销转型终端服务,焕彩行动带动全品类快速增长
2017 年前科技公司分设三个销售分公司,对应不同产品,2017~2018 年推动渠道改革, 从产品划分改为渠道划分,利于产品推广。2021 年科技公司推出“焕彩行动”,计划在五个核心单品(六味地黄丸系列、金匮肾气丸 系列、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西黄丸)的三个渠道(OTC、医疗、电商)上实施 “一品三规”差异化营销策略,加大资源投放量力度:1)医院端: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开 发,拓展基层市场;2)电商:注重大平台合作对接;3)零售终端:整合品类、渠道、营 销队伍资源,加强与头部连锁合作。随后第一季增加增加生脉饮、牛黄解毒、永盛合阿胶、 加味逍遥、壮腰健肾等五个品种,“焕彩行动”第一季截至 2022 年 12 月 25 日含税销售金 额 16.57 亿元、同比增长 10.09%,取到较好成效。
六味地黄丸 1) 六味地黄丸由金匮肾气丸减附子、桂枝化裁而来,出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 为非独家、医保甲类、双跨品种,主要用于滋阴补肾; 2) 市场稳健,头部集中。六味地黄丸零售端市场规模相对稳定,中康 CMH 数据显示 2017~2021CAGR 为 4%;市场上六味地黄丸品种较多但集中度较高,2021 年 CR5 68%,九芝堂、宛西、同仁堂科技呈三足鼎立; 3) 供应恢复及营销改革有望驱动销售增长。六味地黄丸系列为公司收入第四大品种,收 入持续增长至 2017 年达到阶段高点(~8 亿元),2019 年因产能转换、2021 因说明书 修订影响供应致销售下滑,2019 年触底后整体呈恢复趋势。考虑到公司过去营销较为 被动,我们认为公司六味地黄丸有望在营销加强、品牌加持下扩大市场份额,我们预 计 2023~25 年收入复合增速有望在 10~15%。
金匮肾气 1)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组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医保非独家品种,多用于治 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哮喘、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 2) 市场: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阳虚,金匮肾气丸用于肾阴虚。与相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 气丸在零售终端的市场规模较小(2021 年~2.8 亿元),但持续扩容(2017~2021 CAGR 14%)。竞争格局上同仁堂科技一家独大(2021 年市占率 55%),2021 年同仁 堂科技金匮零售端销售收入同比+21%,引领市场增长; 3) 我们估算科技公司金匮肾气丸已从几千万收入长大为 2021 年超 3 亿元品种,收入位 列股份公司第五位,且表现相当稳健(2019 年仅下滑 5%,随后快速恢复)。我们认 为金匮肾气丸较六味地黄丸知名度低、未来可渗透空间较大,且竞争格局优于六味、 公司具有龙头优势,未来三年有望在营销发力驱动下维持 15~20%的收入增速,长期 有望长大为超 5 亿元品种。



阿胶 1) 阿胶: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具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等功效; 2) 市场:零售端阿胶市场规模在东阿阿胶持续提价及高强度营销驱动下于 2019 年达峰 (~62 亿元),渠道库存高企使行业在 2020~2021 经历去库存周期,终端销售规模明 显下滑(2021 年~51 亿元),2021 年库存基本出清(阿胶终端销售额小幅回升,东阿 阿胶收入逐季修复),福牌阿胶在此间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主要得益于其高渠道利润及 差异化市场(主攻下沉市场)的策略;
3) 科技公司阿胶收入规模由 2012 年的 1.2 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6.9 亿元,2016 年因质 量负面新闻影响及阿胶行业渠道库存致销量下滑,出厂单价亦受到渠道库存大幅下降。 伴随库存消化,单价于 20 年出现明显拐点,带动 2020~22 销售额实现恢复增长。 4) 我们认为公司阿胶系列有望依靠品牌背书、合适的价格带(同仁堂阿胶的日常售价较 东阿阿胶折价约 30%,电商大促价格较东阿阿胶折价近 70%,整体微高于福牌)、连 锁药店合作加深逐渐扩大市场份额,我们预计 2023~25 年收入复合增速在 10%。
西黄丸 1) 西黄丸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症治全生集》,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良性/恶性肿瘤、乳 腺增生等炎症性疾病、带状疱疹等。西黄丸主要原料为牛黄和麝香,生产厂家较多、 但多为体培方或人工方,医保乙类报销限制为恶性肿瘤适应症; 2) 米内网数据显示 2020 年公立医疗端肿瘤疾病中成药销售规模在 200 亿元左右,1H21 疫情影响减弱,同比增长 9.3%,受益于肿瘤发病率提升、中医诊疗意识提升,市场有 望温和扩容。抗肿瘤中成药市场相对分散,主导品种为注射剂,口服次之,领军品种 分别为康莱特注射液、华蟾素胶囊; 3) 科技公司西黄丸为双天然方,销售收入自 2007 年起持续上扬,2018~2019 受公司经 营影响有所回落,2020~2021 开启修复,接近恢复至 2017 年高点。我们预计随着公 司营销资源倾斜、院端加强拓展,西黄丸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我们预计 2023~25 年收 入复合增速有望在 15%~20%。
同仁堂国药:疫情消退,重启增长

国药公司作为集团旗下的海外枢纽,通过旗下 70 余家门店向港澳及海外地区销售资产或 兄弟集团的同仁堂产品,我们预计其收入端在 2023-24 年有望恢复 15%~20%的增长:1) 香港疫情趋缓,产能供应无虞;2)香港入境政策放开,有望大幅带动访港游客、商旅游 客流量增长,公司线下销售有望修复;3)疫后海外新增门店速度有望边际改善。
国药公司:中国中药的海外发展旗舰
同仁堂国药为集团的海外发展平台,成立于 2004 年,2013 年在香港上市。国药公司核心 业务为工业(生产安牛)及零售门店销售药品(遍布香港及海外 20 余个地区),收入主要 包含四部分:1)在香港大埔工厂自产安宫牛黄丸后销售给港澳及海外;2)自产的灵芝孢 子粉胶囊在内地的销售贡献;3)子公司国际药业在境外市场独家经销关联方产品(股份 公司、科技公司);4)在内地以外的门店销售各种其他商品的收入。防疫政策优化,经营拐点已现。国药公司业绩从 2011 收入 1.6 亿元、利润 0.5 亿元,通过 悉心经营持续增长至 2018 年收入 13 亿元、净利润超 5 亿元,2011~2018 年收入、净利 润 CAGR 分别达 35%、40%。
2019~2020 年因香港事件及新冠疫情接连影响,致国药公 司业绩下滑, 1H22 因香港 Omicron 大流行致利润再次同比下滑,2H22 防疫优化、恢复 通关后不利因素消除,推动业绩创历史新高。港澳地区为大本营,安牛是核心产品。公司销售收入主要由安宫牛黄丸和灵芝孢子粉胶囊 贡献,我们估算 2021 年安宫牛黄丸收入占比超过 50%,灵芝孢子粉胶囊占比~10%。香 港地区作为国药的大本营,2022 年收入占比达 48%,澳门贡献 15%收入,考虑到公司经 销股份及科技公司的产品收入计入内地收入,我们预计港澳收入的实际占比更高。
外销安宫牛黄丸与内销灵芝孢子粉贡献核心收入来源
外销安宫牛黄丸:需求与提价有望共振。 1) 需求:香港中风高发,安牛需求旺盛。香港卫生署数据显示香港每年平均超 3000 人 因脑血管病去世,是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病的“第三号杀手”。长期以来,安牛在香港 及澳门地区具有较高的认知及用药基础,主力品种包括同仁堂、马百良等,受益于市 场教育逐步提升,我们预计安牛在港澳及海外地区的需求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2) 供应:产能及原料供应充足。国药安牛原料(安宫牛黄丸粉)购自于股份公司,在香 港工厂揉成蜜丸。原材料采购额整体呈现增长,其中 2020~21 年下滑,我们预计主 因疫情影响;
3) 营销:注重安牛营销,拓展线上渠道。国药公司的安牛营销较为灵活,通过广告投放 及线下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渠道方面,港版安牛主要通过零售门店在港澳及境外流 通,疫情下公司积极拓展线上电商、跨境电商渠道,丰富渠道; 4) 定价:外销安牛仍具有提价空间:安宫牛黄丸外销版近十年数次提价(vs 内销版仅 2012/2020/2021 三次提价),终端价从每丸 405 港元(2009 年)提至 1060 港元 (2023 年),主要驱动为汇率波动及成本因素,我们认为在成本高企及国际汇率波动 较大的背景下,国药公司安牛仍存在较强的提价预期。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保健佳品。 1) 灵芝孢子粉的有效成分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具有调节免疫力、养心安神、抗衰老等保 健功能,适用于癌症患者的免疫力修复、亚健康人士日常保健。 2) 市场有望不断扩容:据我们草根调研,2022 年国内灵芝孢子粉的市场规模约 100 亿元, 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癌症患者基数增长,灵芝制品市场近年有扩容趋势; 3) 国药灵芝孢子粉主打胶囊剂型,较竞品的粉剂使用依从性更高;主要销往国内,公司 加强线上线下营销力度,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占率。经销品种采购额有所下滑。国药公司在大陆外地区经销科技及股份公司品种,其采购额增 长至 2017 年达峰,随后下滑,我们预计与国药公司清理库存及外部因素(疫情、香港事 件等)影响有关。



经销品种采购额有所下滑。国药公司在大陆外地区经销科技及股份公司品种,其采购额增 长至 2017 年达峰,随后下滑,我们预计与国药公司清理库存及外部因素(疫情、香港事 件等)影响有关。海外收入稳健,香港疫后修复。香港地区是国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20 年受社会 事件及疫情影响,香港地区收入下滑;疫情背景下,国药公司自 20 年开始数字化运营, 增设官方网上商城、进驻大型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等弥补线下消费平淡的影响;2H22 受防疫政策优化、通关恢复、消费刺激等驱动业绩全面修复并创新高。
门店开设节奏有望复苏。至 2022 年末国药公司在全球拥有 73 家门店(香港 25 家,海外 48 家),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新开门店节奏放缓。伴随通关修复,我们预计国药公司门店 拓展有望边际提速。此外,公司于 4M22 中标全球最大免税城的海口新海港项目,计划开 设品牌门店,开拓免税渠道布局。
同仁堂商业:稳步扩张,店效回升

同仁堂集团医药商业业务,主要通过商业公司(942 家门店)、科技公司(南三环中路药店 已转给医养集团)、国药公司(大陆地区以外 73 家药店)、医药集团等开展商业业务,产 品以自产药品、代理药品、饮片为主,部分门店开展中医坐堂服务(2022 年 595 家),营 收贡献主要来自于商业公司。2019 年前商业公司的收入及利润整体保持较快增长,2019~2020 年业绩下滑,主因香港 事件及疫情影响,2021~22 年快速修复并创新高。公司商业业务收入主要由成药及饮片贡献(2022 年占比 79%),盈利能力总体平稳。
门店数量平稳扩张,单店收入温和回升。2011~2022,商业公司门店数量从 288 家扩展至 942 家,自 2019 年起门店扩张节奏放缓,更注重经营质量。因公司大部分门店开展中医 坐堂服务(2021 年 595 家),使公司单店收入维持较高水平,2016 年后单店收入有所下 滑,我们预计主因新增门店较多拖累单店收入以及疫情影响,2021~22 年单店收入有所回 升。我们预计 2023~25 年商业公司收入增速在 10%,增长驱动为:1)门店数量有望持续稳步 扩张,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门店数量扩张增速在 5%左右;2)单店收入有望持续回升: 受益于中医诊疗意识提升,公司门店诊疗人次有望持续提升(2015~2019 中医类医疗机构 诊疗人次增速在 5%~9%),假设客单价中枢维持稳定,单店收入长期趋势向上。
同仁堂健康:大健康战略平台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是同仁堂集团七大二级集团之一。公 司作为同仁堂在大健康领域的战略分支,通过约 1600 家零售门店销售养生滋补保健品, 主要品类包括高端滋补品(燕窝、虫草等)、日常养生品(蜂蜜、养生茶/酒等)、保健品 (维生素、益生菌等)。 2010~2017 年,健康药业收入维持增长,利润端有所波动,主因 2014 年反腐倡廉影响消 费品需求、收购毛利较低的同仁堂参茸药材影响当年利润,2015 年起通过调整产品结构 及加推新品,盈利能力逐渐回升。
健康药业主营各类滋补保健品,1H16 虫草、参类及海参等传统保健品贡献 54%收入,现 代保健品(燕窝、蜂产品等)贡献 21%,化妆品及诊所服务等贡献 24%。毛利端,1H16 健康药业毛利率 43.1%,化妆品及诊所服务(50.2%)、现代保健品业务(53.2%)毛利率 相对较高,传统保健品毛利率较低(35.6%)。健康药业依托门店及线上渠道分销,下辖~1600 家门店,分为大兴店、店中店、院中店等 类型,店中店及大型店为主力终端,1H16 分别贡献 55%、19%的收入;从地域来看,京 津冀地区为公司的优势市场。
拓展年轻化保健客群,电商业务再上台阶。 1) 成立知嘛健康,打造国潮新零售:同仁堂健康旗下 1600 家终端零售门店,定位为医 馆、滋补品专柜,目标客群年龄偏大,2018 年健康药业成立“知嘛健康”品牌,定位 于开拓年轻化的健康消费市场,以养生咖啡切入,从门店单一的滋补养生品销售,拓 展至“象、食、养、医”全套解决方案。 2) 牵手青源堂,赋能电商渠道。健康药业自 2006 年起探索电商模式,2009 年设立电商 事业部,摸索“电商自营、电商品牌授权”等多种模式。2021 年,同仁堂健康与青源 堂共同出资设立电商公司,依托同仁堂品牌及青源堂的运营能力共同推动电商业务的成 长。
同仁堂医养:养老产业平台

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成立于 2019 年,其前身是同仁堂投资公司,目前业务主要为中 医服务、医养、膳食等。医养公司通过内部划转与外部并购目前拥有多家医院资产,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5.1 亿元,净利润 161 万元,净资产 5.3 亿元。医养集团在医疗领域的布局策略如下: 1) 核心资产为已托管、划转 2 家专科中医院、6 家社区医院;2)并购:2022 年 4 月医养集团收购义乌三溪堂(全国最大的单体医馆,下辖 6 家分馆, 辐射浙江、北京、南昌等地,2017 年收入体量超 2 亿元),义乌三溪堂曾于 2018 年 9 月 被宜华健康(000150 CH)拟收购(对价 5.14 亿元,2017 年 PS 为 3.7x)但随后解除收 购。3)集团内资产整合:2022 年 6 月,同仁堂科技将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及南三环中路 药店的 49%股权转让至医养集团,梳理集团内部资产结构。
我们认为集团内部医养类资产仍有持续整合的可能性:1)同仁堂科技:第二中医医院及 南三环中路药店 49%股权已转让至医养集团;2)同仁堂健康:旗下有多家诊所,分布在 四川、北京、浙江等地;3)同仁堂商业:2021 年商业公司共设立 920 家门店其中 560 家 开设中医诊疗业务。4) 外部战略合作:2021 年 9 月,医养集团与济南市槐荫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医养集团 将在槐荫区设立华东区域总部,计划新建或合作多家专科医院,打造线上互联网医院,建 设城市医疗集团,打造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康养综合体项目。
养老业务:打造全国性的养老产业平台。2017 年 5 月,医养集团推出健康养老品牌“粹 和康养”,其发展战略为“同城协同,异地联动,全国布局”;2018 年天坛生活馆作为全 国性品牌展示中心正式成立,2019 年至 2020 年,同仁堂粹和康养社区健康中心、城市健 康生活馆、旅居健康养生馆在北京、吉林、山东等地陆续营业。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帖学的一面大旗:陈忠康老师书法欣赏

下一篇:外贸信托五行财富品牌升级 2014年直销规模破400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6:06 , Processed in 0.41059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