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医派学术思想研究传承工作委员会

2023-7-24 22:28| 发布者: 麦子971| 查看: 405| 评论: 0

中和医派学术思想研究传承工作委员会诠释





中和医派掌门弟子杨建宇
中和医派是由第二届国医大师孙光荣2007年在北京创立,孙光荣——第五届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执行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终身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药文化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和医派”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顾问兼中医学院荣誉院长等。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创立的中和医派以“中和”思想为核心,尚中贵和,持中守一而医百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精髓是中和。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和思想亦贯穿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始终而指导临床用药和诊治。中和医派针对临床治疗理念就是致中和,调阴阳,和气血,调气机升降出入。中和医派强调气血中和而百病消。调畅中和是每个中和医派临床的最高追求。中和医派善用对药角药,亦是与中和之思想密不可分。既“中和思想、中和辩治、中和组方”,形成“谓气血、平升降、衡出入”的诊疗思想。
孙光荣始终秉持着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木、效法自然、和诺平衡济世活人”的核心理念,治学、行医既善于正木清源,又善手拓创新,并提出培养新名医既要达到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业之“入明”的要求,真正成为中医药学的代“名医”。
杨建宇——杨建宇,男,1965年5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医学学士,执业中医师、研究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创始人,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管委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副秘书长、科普分会副秘书长、肿瘤分会常务委员,卫生与计生委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北京知医堂中医专科门诊主任中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荣传承工作室主任,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医派掌门弟子,中药泰斗、中医临床药学的倡导者、学科创建者、推广者祝之友教授的大弟子。北京中西医肿瘤防治技术创新联盟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常务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养生保健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编辑出版分会副秘书长、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医慢性病防治产业发展促进会学术交流委员会、高血压、经方医学、扶阳医派、针刀埋线专业委员会常务主委,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学院文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北京光明中医学院研究员、教授,澳门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澳亚卫视中医药养生科普特约专家。
先后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科普著作100余册,其中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5部。参加省市级科研12项,获省级奖3次,市级奖3项,在研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奖3项,中医药文化类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普巡讲项目的参与组织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培训项目参与组织管理者,接受培训学员达3000人次。
自2000年起,连续16年举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参加培训学员2000人次以上。现有入门徒弟及学术经验传人19人。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索,兼攻金元四大医家张子和攻邪学派的研究和传承,力创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与推广,格外重视治未病理论研究和实用技术(疗法)的培训和临床推广应用,尤为重视医圣仲景文化、经方及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的学术传承和临床推广应用。
截止目前已完成书籍 170多册,并出版发行。
杨建宇收徒师训提出“六明” 、“六要”。
一曰:明志,要志坚心定:入我中医门,当做中医人;为国承传统,为民解疾困;终身业中医,志坚又心定。
二曰:明德,要修德正身:重仁和谦廉,求精诚慎严;淡泊名利事,慈悲注心田;深修大医德,泽惠苍生前。
三曰:明理,要精研经典:古代文史哲,医经与医诀;天人合一论,阴阳五行学;勤求古训理,方为医中杰。
四曰:明术,要苦练笃行:练望闻问切,精辨证论治;识升降沉浮,知生克乘侮;博采众术,可解万民苦。
五曰:明法,要继承创新:崇古不泥古,创新不离纲;融会出新知,古义应发皇;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
六曰:明业,要发挥优势:中医本姓中,糅杂难竟功;疾风知劲草,立根不放松;发挥我优势,伟业五洲通。
以上‘六明’,惟求明医之道;以上‘六要’,乃成名医之钥,尔当正心修身,磨砺自强,继往开来,永续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致中和》导读 | 吕玉波:努力把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四)广泛吸纳:医院殿堂与民间疗法

下一篇:谈谈中和之道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22:41 , Processed in 0.36509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