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类以及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2023-4-3 06: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0| 评论: 0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水中的浮游动物由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组成。它们的大小依次分别为:小于02毫米,0.2-0.6毫米,0.3-3毫米和5-5毫米。浮游动物同浮游植物一样都是鱼类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饵料。其中鳙鱼终生都滤食浮游动物。轮虫类和原生动物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鱼类的鱼苗天然开口活饵料



一、鱼池中的浮游动物主要种类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



(桡足类)
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也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
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剑水蚤、臂尾轮虫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大型溞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1、轮虫类



(轮虫类: 鞍甲轮虫)
轮虫类体长0.2-0.6mm,世代时间1.25-7天。种类和现存量都较多,是下塘鱼苗的最佳适口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各类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晶囊轮虫、疣毛轮虫、裂足轮虫、三肢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泡轮虫和龟甲轮虫等。
2、枝角类



(枝角类: 裸腹溞)
枝角类,又简称"溞类",水溞(水蚤),俗称红虫,属无脊椎动物,甲壳纲,鳃足亚纲,枝角目。
身体短小,一般体长0.3-3mm,视具体种类而定,如大型溞可达到4.2mm左右,长圆形,分为头部和躯部,侧扁体节不明显。除头部裸露外,身体其余部分包被于透明的介形壳瓣内。头部有2对明显的触角,第1对触角较小,第2对特别发达,可分为内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胸肢4~6对,摆动时可产生水流, 上有长刚毛,可将食物过滤后送入口中



枝角类世代时间5.5-24天,种类不多但现存量常常很大,是鱼苗培育中后期的主要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种类为:隆线溞、大型溞、裸腹溞和秀体溞等。
枝角类以休眠卵越冬,到春夏之后才出现较多成体,但世代较短,滤食能力强,迅速取代桡足类或轮虫占优势。
3、桡足类



桡足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为小型甲壳动物,一般体长0.5-5mm,营浮游与寄生生活,分布于海洋、淡水或半咸水中。
桡足类活动迅速、世代周期相对较长,在水产养殖上的饵料意义不如轮虫和枝角类。体纵长且分节,体节数不超过11节,头部1节、胸部5节、腹部5节。头部有一眼点、两对触角、三对口器。胸部具5对胸足,前四对构造相同,双肢型,第五对常退化,两性有异。腹部无附肢,末端具一对尾叉,其后具数根羽状刚毛。雌性腹部常带卵囊。变态发育。即有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桡足类世代周期7-32天。其无节幼体是鱼苗初期的主要食物
我国鱼池中的主要各类有:大型中镖水蚤、右突新镖水蚤、近邻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等。
桡足类在鱼池中是全年存在的,冬季在冰下越冬,春季首先在浮游动物中占优势。
4、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纤毛虫)
原生动物,单细胞微型种类(<0.2mm),其世代时间不到一天,种类多而现存量通常不大。
我国养鱼池中以纤毛虫为主,主要种类有:筒壳虫、弹跳虫、侠盗虫、喇叭虫和钟形虫等。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世代时间更短,繁殖更快,其种群数量通常随着营养条件的变化而波动。



二、鱼池中浮游动物的发生
1、池塘清塘注水后浮游动物种群的发展规律
纤毛虫和滤食性轮虫——肉食性轮虫——小型轮虫——大型轮虫——桡足类顺序占优势。
2、井水或泉水是几乎没有浮游动物的水源
在这类水体中,首先出现的优势种通常是从池底休眠卵萌发的臂尾轮虫,几天后出现晶囊轮虫,再是裸腹溞和溞的高峰。随着鱼苗的生长,枝角类几乎被食尽,最后仅剩下桡足类和少数轮虫。



这样的鱼池优势种通常突出,生物量绝大部分集中于臂尾轮虫、裸腹溞和溞属的种类。
3、水源是水库、湖泊或其他已形成浮游动物群落的水
在这类水体中,池中的浮游动物种数较多,与臂尾轮虫、晶囊轮虫同时出现的还有桡足类的无节幼体、疣毛轮虫、巨腕轮虫、三肢轮虫、龟甲轮虫和多肢轮虫等,在枝角类中还有较多的象鼻溞、秀体溞和船卵溞等。



三、浮游动物对鱼类的不同影响
在养鱼条件下,鱼类摄食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在鱼苗池中生长后期常常把枝角类食光。但在食用鱼池中鱼类的摄食一般只改变浮游生物的组成,常因成鱼吃大不吃小之故,大鱼选食大型种类而使小型种类易于占优势,但对浮游动物总量影响不大,但在鱼的密度增大时,象鼻溞、网纹溞之类小型枝角类的比重则增大,大型的溞属种类变小。
我国高产池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多数在10-20mg/L,组成上轮虫占绝对优势,原生动物次之,枝角类和桡足类均微不足道



(车轮虫)
然而,在浮游动物中的原生动物中,有部分原生动物种类寄生在鱼体和鳃上会引起鱼病的发生,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鳃隐鞭虫病、复口吸虫病、中华鱼蚤病、锚头蚤病等。
如果浮游动物的量过大形成绝对优势,大量吃食浮游植物,会使水质变瘦,并大量消耗水中溶氧,造成鱼类浮头或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它们与鱼类苗、种争氧气、争饵料,使鱼类苗、种生长慢、成活率低,甚至“全军覆没”。如果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随水流进入孵化器内,还会危害鱼类卵、苗,降低孵化率。
由于浮游动物适温多在18℃-28℃之间,往往春末夏初数量明显增长,易于形成优势,其次是秋季数量较多;而夏季高温,不适合浮游动物生长、繁殖,生物量相对较少。



鱼类孵化用水须排除大型浮游动物,可用60-65日乙纶胶丝布窗拦截过滤。浮游动物在池塘中形成优势,可用杀虫剂杀灭,或增加鳙鱼放养量等。



(轮虫)
在池塘里池水如果由于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多时,一般情况下首先出现浮头死亡的是白鲢。若池水缺氧,而池水中轮虫等浮游动物的数量比较正常时,因缺氧致死数量最多的鱼多是鲤鱼。这与池水中不同的浮游动物数量有关。通常池水里浮游动物有剑水蚤、松藻虫、轮虫、纤毛虫等。



(水蚤)
剑水蚤的幼体比较小,在池水的数量不是特别多时,白天不容易发现到它们。可是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的量时,对池水中的溶解氧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趋光性,在晚上用灯光贴近水面照射池水,只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剑水蚤就会逐渐聚集成团状松藻虫同样具有着趋光性。如果剑水蚤的数量继续增加,清晨我们在池塘水边就可看到一缕缕的剑水蚤,它们会争夺池水中的氧气,鱼可能会因水中缺氧,新陈代谢减慢而食欲不振或浮头。



还有一种少有和不易被人关注的奇异现象:有时水中缺氧时,开启增氧机后会出现白鲢不在增氧机附近,偏偏到池塘四周浮游去吸氧,嘴巴一张一合的像在喝水,下颌拉得很长。这是一种池水浮游动物特别过多的奇异现象:虽然池水中缺氧,鱼却不愿意在增氧机附近吸氧。
有人认为:因为池水中缺氧 ,轮虫等浮游动物也到了增氧机附近吸取氧,它们虽然不是寄生性的虫,但是鱼用鳃呼吸时,会把它们带到鳃里,鱼会感觉不舒服,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继而游开



至于为什么首先是白鲢游走,随后才是其它的鱼,有人认为是,各种鱼的鱼鳃的结构不同而致
四、过多的浮游动物的处理
池水中如果有了过多的浮游动物应需适当灭杀,用什么药物来杀灭值得探讨。追溯历史,最初鱼池杀灭浮游动物和虫类时,首选是有机磷类的杀虫剂;随后又普遍使用成本低于有机磷类的菊酯类药物。但由于游动物和虫类产生了抗药性,这两种药物成分杀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近几年改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的杀虫剂。
但是,无论什么杀虫药,杀灭轮虫与纤毛虫的难度大于杀灭剑水蚤的难度。



(桡足类)
使用阿维菌素灭杀浮游动物和虫类时,虽然安全度很高,但单一的阿维菌素成分是不易杀死水中浮游动物和虫类的,一些药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阿维菌素与高浓度的菊酯类药物复配,杀灭剑水蚤和水蜘蛛等浮游动物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对幼苗的危害很大,因为幼苗生命力脆弱。
有的药厂用阿维菌素与中药成分复方,杀灭剑水蚤与水蜘蛛等浮游动物的效果也非常好,对幼苗的安全度也大大提高。
目前用于杀灭池水中的轮虫与纤毛虫,代森类药物是杀灭效果最好最快的,代森类的药物包括有代森铵与代森锰鋅。近几年也有采用吡虫啉与硫酸铜、戊二醛复配后,对池水中的轮虫,也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同时对寄生在鱼鳃上的小车轮虫属,也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五、浮游动物对于水产养殖的益处
就如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缺点一样,有优势也必有劣势,有弱点也必有优点,我们要辨证的看问题,不能光从浮游动物的缺点来看问题而忽视它的益处,未免有失偏颇。
有实验表明,保障鲢鱼苗良好生长的轮虫最低生物量为3毫克/升,最适为20-30毫克/升,鲤鱼苗最适为50-100毫克/升。枝角类和桡足类大型浮游动物还是草鱼、鲤鱼、鲫鱼、鳊鱼和团头鲂等多种摄食性鱼类小规格鱼种(2-5厘米)喜食的天然活饵料。
根据浮游动物对鱼类和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活规律,进行人工利用与调节。如春季适时通过施用绿肥和粪肥培植原生动物和轮虫,4-5天后形成轮虫高峰,鱼苗适时下塘培育;7-10天后枝角类和桡足类大量出现,夏花适时下塘,进行鱼种培育等。



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还有常会出现的两个现象:蓝藻暴发花鲢生长不好,出现这种现象究竟原因何在?是为什么?
其实,除了水质变(恶)化的因素外,还可能是下列因素促成的也未偿不能:



蓝藻暴发其实是蓝藻成了优势种群,从这个角度出发(暂时排除水质变化因素),蓝藻成了优势种群是因缺少了一定比例及数量的浮游动物或白鲢来消耗吃掉它,因而造就了蓝藻一霸天下。
说通俗点,就是白鲢混养少了,或者浮游动物的比例微不足道,再说白一点,从这个观点出发,蓝藻暴发其实是"生态失衡"而促成的



众人皆知,花鲢的食性是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其生长不好也大多是水中浮游动物饵料严重欠缺不足以维持其正常生命机能所需营养物质而造成的,也就是说花鲢的天然饵料不足,浮游动物少了才会如此。



在水体微生物的构成中,浮游动物本来所占比例就很小,浮游植物的比例大得多,所以,花白鲢在同一塘中共生时,一般都是白鲢的投放量比花鲢大但且生长速度还比花鲢好得多,原因就在于浮游动物所占比例小之故,因此,如果一味的强调和重视浮游动物的耗氧及夺料等缺点而灭之,恐会人为的促成"生态失衡"的现象发生。
在浮游动物中,特别是轮虫与剑水蚤本身就是鱼儿最喜食的天然饵料,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手段来促成塘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两者所占成份尽量相适应,提高和促成浮游动物变现鱼产量来增产增收。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浮游生物##水产养殖##水产##鱼##育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酥咔集团李庆南任清晨生物董事长

下一篇:晨光生物大幅拉升4.53% 股价创近2个月新高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6:40 , Processed in 0.43512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