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生物会进化成什么样子?研究员给出模拟图,人类朝着畸形变化

2022-11-26 15:1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98| 评论: 0

审核-小文

自从人类开启工业革命的序幕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几乎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以至于科学家将新世纪的气候变化命名为“温室效应”。想必大家对这个词都不陌生了,我们时不时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因为温室效应所引发的事件或现象。人们除了感觉到天气越来越热之外,很少察觉温室效应潜移默化的作用。




温室效应正在悄悄地改变什么呢?由于整个地球都处于大气层中,因此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会引起全球性的地理、生物等因素的变化,例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等。中国地质大学研究人员田力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教授麦克·本顿共同撰写的研究论文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他们对未来温室效应下生物生态变化进行预测。

他们的预测有什么依据?

根据科学网的报道,田力与本顿合著的文章旨在运用一些经典的生态地理法则来对未来生物形态进行预测。他们一致认为,由于人类无法在应对温室效应上达成共识,无法商讨出共同的应对方法,因此温室效应将会延续下去,而且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是数百年。在这样的趋势下,地球生物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不得不在肢体构造上做出改变。




从19世纪初期到上个世纪末期,生物学界不少生物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经典的生态地理法则,这些法则对生物与地理、气候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田力与本顿钻研了这些法则之后,结合当今地球的气候情况、生物分布情况等因素,对未来还处于温室效应下的生物进行体型方面的预测。

历史上生物学家们提出过哪些经典生态地理法则?

该研究论文对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生态地理法则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先提出法则的是葛洛格,他通过研究发现气候湿热地区的动物在毛色上通常要比干冷地区深色。然后是伯格曼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就提出了自己的生物法则,他发现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生物在体型上要比低纬度地区更大一些。




在达尔文之后,生物学家艾伦提出了热带地区的生物长出更长的附肢。乔丹法则和黑森法则指出,热带地区的生物与寒带地区的生物在脊椎数量和心脏比例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生物法则提出的年代不尽相同,但都在提出后出现过争议。然而现代生物研究在运用了大数据分析以及计算机建模分析后,发现这些法则至少对某些特定种群是适合的。

未来的动物将会变成什么样?

田力与本顿的研究重点就在于利用以上所提到的经典生物法则对未来生物形态变化做出预测,其中田力在文中提出了6大预测。第一,鱼类、昆虫等卵生动物未来产下的卵会更多且更小;第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未来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会逐渐集中,并向两极地区移动,出现“集体北漂”的情况。




第三,由于脊椎变小的原因,鱼类的体型会变得更小,哺乳动物的心脏也会越来越小。第四,深色的肤色、毛色将会成为昆虫、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旋律;第五,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型都会越来越小。第六,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四肢会变得更长。其中人类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心脏和体型变小、四肢变长、毛发和肤色变深等等,想象起来是否和现在的模样有较大差异?

为什么动物在未来会变成那样?

以上推测是基于经典生态地理法则提出的,例如植物和动物未来的分布范围会更集中,而且向两极地区移动。这种推测基于拉伯波提出的法则,他发现低纬度地区生物的分布范围比高纬度地区窄,随着温室效应的持续发生,低纬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会更加炎热,温带和亚寒带也没有那么寒冷,因此生物会往高纬度地区迁移。




再比如“深色的肤色、毛色将会成为昆虫、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旋律”,这是基于葛洛格法则提出的,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热带和亚热带的范围扩大,无法迁移到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生物只能在身体构造上做出改变,毛发颜色变深可能是接受更多太阳照射的结果,但同时也有助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伪装自己。

该研究的意义何在?

该研究在气候变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出,对人类、地球生物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该研究结合了过去两百多年里前人的研究,不仅让人们重新审视前人对自然生物、环境变化的思考,还在那些法则和基础之上提出了未来的预测,这样的预测有理有据,对人类现实的生产劳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该研究还对生物未来发生形态变化的速率和幅度进行了预测,这么做的目的不仅是提醒人类要做出应对措施,拿出共同的解决方案,还呼吁世人更多关注那些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物种。田力和本顿在文中指出,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伯格曼、葛洛格和艾伦的法则适合人类,而黑森与拉伯波的法则也可能适合,因此人类的身体构造变化势必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此,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在和温室效应的“战争”中,人类目前还处于下风,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扭转现在的颓势。尽管许多国家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无法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达成共识,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许多国家已经行动起来了,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了很多措施,制定了许多法规。笔者认为要从问题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氟氯碳化物是典型的温室气体类型,如果人类想要在对温室效应的“战争”中争取胜利,就必须逐步禁止氟氯碳化物的使用,最后形成全面禁止使用的局面。温室气体排放中,汽车排放占到了体量,因此解决汽车排放问题尤为重要。关于汽车减排,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方法,例如改善汽车燃料,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等,但这些举措应该扩散到更多的国家中去。




面对一些必须依靠化石能源的生产活动,应该着力于提高其能源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气的管理。以上所提到的主要与能源方面相关的举措,重点是节能减排。除此之外,保护森林面积也十分重要。森林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例如保持水土、建立生态系统、促进大气循环等等。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其他还没做到的国家应该尽力赶上。




是否能有效应对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合作关系,倘若有一天所有国家都能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大家愿意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来换取共同合作的机会,那么这不仅仅是给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机会,也是给那些与人类休戚与共的生物一次生存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现在及未来生物是热门专业

下一篇:抢跑新赛道,烟台向世界热情邀约!国内外顶尖院士专家共话未来生物医药产业新风向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22:36 , Processed in 0.39495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