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疫苗年底出!杨晓明:未来生物产业40万亿

2022-11-22 11: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3| 评论: 0



疫情之下,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疫苗什么时候能出来?

对于这个说法,众说纷纭。

本期《每周一播》,我们邀请到了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先生。

新冠疫情发生后,他率先提出“用康复者血浆治疗危重病人”的建议,引发社会巨大关注,他同时还承担着新冠病毒疫苗快速研发的历史性重任。

疫苗究竟什么时候能用上?后疫情时代,生物技术与产业有哪些机会?

以下是杨晓明独家分享

口 述:杨晓明 科技部“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编 辑:孙允广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很多人问,疫苗什么时候能出?

其实疫苗问题,不仅是中国,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期待的问题。疫苗行业和生物技术行业的人,也是在紧锣密鼓、大范围地合作,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下快马加鞭做攻关。

拿中国来说,目前科技部国家立项攻关的,有5条技术路线。为什么要做5条甚至更多?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病毒,它的一些致病机理、它自身的结构、功能、致病性都还不清楚,需要全球的科学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物资来研究,研究出来它的规律才能作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新冠病毒传播快,中国的有效隔离让疫情确实得到了控制。但要想真正有效地控制疫情,就是要通过疫苗,疫苗是最有效的。

我们有5条技术路线,作为中国生物董事长,我本人作为课题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可以很负责任地跟大家说:中国目前已经做出两个灭活疫苗。

这是国药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单位,与六七个合作方共同合作,做出来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4月12日武汉生物所的灭活疫苗全球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件,4月27日,北京生物所研发的灭活疫苗又获批了临床试验批件,现在已经进入到一期、二期的临床研究了。

这是全球批准的第一个灭活疫苗,而且是中国生物同一个企业,有2个获得批准的灭活疫苗。我们叫双保险,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能够保证供应。

做成功这个疫苗,我们走在了国际前列。

我们从研究开始,到做完临床大概98天时间。比以前的疫苗8年、10年的研究,快了很多。

为什么做得很快呢?

因为这是“十三五”规划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积累,靠国家的优势制度,科技人员48小时连续作战,多线并举、互为备份、互为协作,科研单位、审批单位共同发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举国之力做出来的。

那什么时候能上市呢?

疫苗是一种药品,但比普通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要求更严。所以,我们做的检测指标都是标准不能低,流程不能减少,必须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

现在,距离上市还要临床二期、三期测试,这是必须要做的,还要有一段时间。

乐观估计,今年底和明年年初,可以让公众使用上疫苗。这是一个大概的估算,还要看临床研究的进展情况。

02、生物安全,事关国家稳定

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大家都深有体会。很多人说,上半场是中国,下半场是世界。而我认为,中国一些企业不光是参加上半场,也被卷入了下半场,就是全场比赛。

疫情主要有5点影响:

一是社会影响,社会停摆了。

二是政治方面影响。前半段,中国在积极抗疫的时候,一些国家在看笑话、隔岸观火,等到3月份,国际上大流行,美国的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高过中国。目前各国家对疫情的处理态度,可以说是检验了一个政府的政治倾向,以及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的治理能力。

三是经济方面影响。

四是人文影响。戴不戴口罩,原本只是生活习惯,属于认知问题。一开始欧洲是坚决不戴,现在也不得不戴。还有,要不要关闭社区,要所谓的民主还是要生命。这些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人文高度了。

五是对每个人的影响。疫情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包括英国首相,以及英国很多皇室成员,都得了传染病。

因为上述5个特点,中国最高领导人说,生物安全事关国家安全。

中央把生物安全提高到了和经济安全、粮食安全一样的重要地位。中央明确,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发展、事关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

03、疫情的4个特点

我个人总结,此次病毒的几个特点,以及未来生物技术的变化,和大家分享:

1,突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发展很快

这方面除了新冠病毒自身特征以外,还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关联。比如,100年前西班牙大流感,再早一些的鼠疫、黑死病等,也都造成很大影响,但并未造成全球危机。

但是,现在交通的发展,一两个小时可以从北京到日本、韩国,到国内其他省份。所以,以往局部的传染病都会变成全球的。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不到半年时间,全球20万人死亡了,300多万人确诊。如果检测全面的话,感染人数可能会更高。

这是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疫情发展地非常快。

2,疫情影响广

这点无须多言,所有人都有体验,整个社会停摆了、工程停工了、湖北封城了,小一点国家都封国了,牵涉面很广。

3,持续时间长

这并不是疾病自身持续时间长,实际上传染病周期都是4个周,都差不多。我是指的影响的持续时间长,从国内上半场变成国际的下半场。

有人预测说,到下半年以后,全球可能还有第二次高峰,基本上累及全世界。

从疫情的特点来看,有点像打持久战的转变,SARS几个月就消失了,结果SARS兄弟来了,它进行了一个变化,让不可控的时间变长。

4,不可预见性

不可预见性的事情很多,比如,地震就是不可预见性的。有些是相对的,有些是过去不可预见,将来可以预见,比如说天气预报,以往不太好预测,现在根据大数据、卫星的计算观察,基本可以准确预见了。

传染病的整体不可预见性,目前还预测不到明年、后年,要来什么病毒。

比如说,非典以后,很多机构认为非典消失了,很多研究工作就不做了,该进一步投入的不投了,“刀枪入库”了。结果这次新冠来了,有点措手不及。

不过好在是,我们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投入、科研投入,国家和企业在生物技术、人才方面有积累,为这次疫情的应对,提供了一些基础。

不可预见性是指某一种传染病什么时候来?明天来、还是后天来,不一定能预见。

但是,对未来的应对是可以预见的,通过这次疫情,世界各国,一定会加强投入,这是可以预见的。

04、生物技术,未来产值40万亿

疫情之前,大家都认为生物技术是一个很窄的行业。

疫情之后,大家发现,生物技术是一个更广泛的范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对全球近200个国家都有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未来生物技术,将大有可为:

一是,现在大家都想劫后重生,尽快复工复产,有了安全有效、充足数量的疫苗,有了免疫力,大家才能真正放心地回归正常社会和生活。这是生物技术对社会的价值和作用。

二是,生物技术、生物产业未来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十分看好生物技术的未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1,大家对健康的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国家的重视程度。

2,人类发展至今,大家讲GDP很多,但实际上,人类和自然界的和平共处,是一个永恒话题,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有效提升人类的健康、人类生活的质量,如何应对传染病,以及肿瘤等其他慢性病,都是人类未来的主题。

中国现在,人均寿命在76岁到78岁左右,不同地方有些差别。

但是将来,靠生物技术活到100岁应该不成问题,用疫苗、抗体等,可以延长10年寿命。

如果说再加上器官移植、组织培养等新技术,可以更换人体器官、换心脏、换肾脏等,可以再延长10年。所以说,人均活到100岁,是可以期待的。

单从延长寿命角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中国人均寿命已经从解放以后的30多岁,延长到现在接近78岁,增长了1倍多。

未来还有第二方面需求,就是品质的提升。延长20年后,还要健康、愉快的活着,这方面还有很多生物技术可以提供。

3,生物技术还可解决除了人类健康生命以外,其他业态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现在的农业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空间生物技术,这些都是属于生物技术范畴。未来空间很大。

我刚才举的几个例子,就是生物产业对未来的展望。

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以后,全球政府的重视、公众的诉求以及行业技术的进步,这3个层面将推动生物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人粗略的估算,生物技术可以达到20到40万亿产值。

当然,这统计没有那么精准。但是总体来说,生物技术和产业,未来应该是非常期待的,就像我们现在的IT技术一样。

我是干哪一行,说哪一行的话。

那么,未来生物技术如何发展呢?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技术投入的产业,是需要以创新为核心支点的行业,它的发展全靠提升核心竞争力。

还有生物技术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面对的问题都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共同迎接的挑战。

要想推动这个行业发展,除了人才投入、技术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大量的国际、国内、民企、国企、科研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等政府、监管部门方方面面的合作,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思考和理解。望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现在及未来生物是热门专业

下一篇:未来科学城生命谷生物工程创新中心项目启动,总投资20亿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3 08:08 , Processed in 0.37466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