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龙虎实乐古村落历史传说故事

2022-7-21 14:0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6| 评论: 0

走进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领略瑶乡厚重的历史沉淀,请点击恭城茶江资讯、茶江风公众号快捷阅读并关注

【魅力瑶乡 康养恭城】

恭城龙虎实乐古村落历史传说故事

概况

实乐自然村位于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茶江中上游,龙虎乡西面,与龙虎关相距四里多路,隶属龙岭村民委员会。实乐村地理坐标是:东经110°55'44'',北纬25°4'50'',海拔185米。实乐村有人口1200多人,其中王姓是大族,人口占90%以上,其余少数为蒋、郑、史、欧、谢、黄、刘等姓氏的村民若干。实乐古村落为明清建筑,以清代为主,保存着占地面积140多亩、60多栋古建筑群。古村落坐西朝东南,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实乐村始建于明代的建筑已基本倒塌,现存的实乐村古建筑群,多为清代早中晚各期风格的建筑群体。整个村落呈方形布局,建筑风格融合了江浙民居和岭南民居的特性。全村面江而居,如同一座小城,进入村内的三座大门一字排开、围墙相接,目前保存完整,村落为大三进布局,每一进又有小三进和两进不等,每一大进又横列着六户。其间为防外人侵扰,又在各进之间建有大大小小11座轧门,安保措施堪称完美。村中曾有供村民休闲的凉亭三座,分别按地理位置起名叫“上角”“中角”“下角”,不过遗憾的是三座大凉亭都已倒塌,现今只剩凉亭四脚的大石礅和当时铺建凉亭的青石。村中间靠前端有一座六层楼高的瞭望塔,为清初建筑,虽塔内木质结构楼层年久失修仅剩残木,但整座瞭望塔仍然屹立不倒,数百年来一直镇守着村庄。

实乐村古建筑群都遵循前(门楼天井)、中(正屋)、后(后房)三进的风格设计建造,规划十分有序。清初所建房屋比较平实,到了清中后期,村里的房屋雕龙刻凤、描画题字的明显增多。可以想像,实乐村在鼎盛时期全村的整体建筑风貌是何等壮观。

1944年,侵华日军由湖南经龙虎关窜入广西地界,刚入关便发现当时的龙虎关内经济一片繁荣,以为是到了经济重镇,遂招来飞机对龙虎关实施轰炸,气势宏大的实乐村,成为轰炸目标之一,日寇还进村烧杀淫掠,村里有近半古建筑毁于战火,目前仍有当时飞机轰炸留下的痕迹。

以前村里一些古建筑上的雕花、字画曾被人凿取盗卖,但在村民的制止下大部分尚存。

可喜的是,实乐村入选全国古村落保护名单后,上级有关部门对这些古建筑采取保护性修复措施,这些受风雨侵袭了百年甚至数百年,正在日渐减少的古老而又脆弱文化古迹,正在开发利用中。









实乐古庄



要细述实乐村,就要从古时候讲起。在古时候,实乐村落房屋整齐,青砖白瓦,同一字向,坐西朝东,各大小巷道花阶石镶钳,平整、清洁。村内上、下两座炮楼矗立高耸,瞭望四方。村上、中、下主巷道有三座凉亭,是村民集中乘凉休息、闲聊、看戏场所以及外来修补工匠,挑箩卖担客人们的安置点。主巷入各小巷扎门紧闭各家各户。有古老工艺精致的王氏始祖宗祠和新文学时期的育才小学三所门楼装饰村貌。村前右下方有建造雄伟、工艺精致美观的清福寺和秀渓庙作挽肘增添风水,村后山有素朴静怡的鸟仔岭作后幕屏美化村庄。
村门楼外是鱼塘,由十多个清水鱼塘连接围绕村庄,鱼塘里草鱼、鲤鱼、鲢鱼和各种杂鱼时而浮现水面。村前鱼塘边有口天然水井,水源很大,水质优美,清凉可口,可供全村人吃水用水。鱼塘外是一片肥沃农田,连接上下农田1500多亩。农田外是茶江支流和茶江主流,茶江主流发源于恭城三江乡,流由湖南江永桃川折回恭城,至平乐县汇入漓江下游桂江。在实乐村前,支流与主流相距间是一片沙洲,沙洲上有参天的香樟古柳,郁郁葱葱,行成天然屏障。茶江主流对岸有实乐村的一片广阔田园,这片田园土地革命时期被划给邻村。相隔农田和陈家村后,有天子坪和燕子山高耸入云的山峰。极目远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村后横旦着由北沿西逶迤延伸的山脉,足像一条巨龙。这条巨龙由源头村施展到岭尾村横旦经过实乐村地段,足有十多里路,岭面松杉茂密。村后,一条爬山越岭的石阶古道由鸟仔岭凉亭经过,通往栗木上灌方向。岭面脚下到村庄之间,是一片200多亩宽的古木园,古木园中有千年香樟松树以及野杂木繁多。最大的香樟足够4位成年人围抱,五丈余高。木园内一片荫森,不见烈日。春夏时节鸟语花香,秋冬之际果实累累,可供鸟儿觅食、栖息、繁衍,是鸟类的世界。林下还有许多野兽,百多年前甚至有老虎出没。实乐村后古木园中的千年古树于1958年大办钢铁被砍毁,后来村民重新育林,树木覆盖现今。
实乐村的大布岭对面山上,松杉繁茂,竹木丛生。紧靠山下一条小河,由源头流经大布岭与二九源江汇流,再向东南流入茶江主流,全长4公里多,由实乐村农田中央穿梭而过。源头河和二九源江灌溉了实乐村大部分面积,是实乐村人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源头村到观音乡的东山隔界是实乐村的二九源万亩山场,松杉野果杂木覆盖,飞禽走兽频繁。自五马归漕河水起源,流到实乐村农田止,共有二十九条水源汇集流出,实乐村人把自己的山场叫“二九源”。实乐村与观音乡的山场合称“马林源”。马林源有五马归漕、石枧漕、鱼跳、白竹田、牛婆射尿瀑布、野猪洼、壁上挂灯等甚多景点。江流边奇石怪碧、江水清洁、清澈见底、鱼虾遍江,弯曲的江流一滩一奇,景致夺目,是游山观景的胜地。
沿着弯曲的二九源江而入到畔田江足有2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山路,只有沿江而上。传说明代中叶官府给实乐村与观音乡断地界时,村民抬着界碑石,县官坐着轿子,一大清早由实乐村起程,马不停蹄地赶路。接近黄昏,抬石碑的村民和轿夫已是疲惫不堪,坐轿子的县官也屁股发麻了,在畔田江处下轿对实乐村人说:“你们实乐村也就是管辖这么远了。”就把界碑石立定了实乐村与观音乡的界限。
实乐古庄倚山傍方,山青水秀,古林茂密,明清建筑林立,田园广阔,土地肥沃,一幅犹如仙境的壮锦展现在茶江中上游。







始祖定居



王氏始祖王元,原籍江苏省南京苏州府吴县小巷村人,祖辈元朝历代为官。元朝末年统治阶级腐朽,经济崩溃,赋税连年增加,农民无法生存。出身农民佃户的朱元璋,领导一支红巾军农民起义队伍,在江南迅速崛起,掀起大规模反抗斗争,给元朝统治阶级沉重打击。在元朝统治阶级即将灭亡时期,王元倒戈反元,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王元被流放广西平乐府为官。当时恭城地界为平乐府管辖。
王元为了给子孙后代选择安居之所,在一次出巡中乘船来到茶江逆水而上,一面观风赏景、一面留心自身目的。在村前茶江中停泊观望良久,留心注目。看到这块地方,前有流水滔滔的茶江主流,后有逶迤延伸的山脉,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田园广阔、土地肥沃、柴方水便、水旱无忧。可谓鱼来之乡,是子孙生息繁衍的宝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王元告老辞官带着家眷来到这块宝地。与早年先居的异姓家族落居,和睦相处,开垦田园,自食其力。在漫长的岁月里,各异姓家族兴衰变迁,相继没落迁徙。王氏家族日日壮大。后来只有王氏家族独居这个地方。
各异姓家族没落迁徙后,在这块地方还留有他们的遗产和田园迹止。现存有蒋家洞、蒋家坝、蒋家屹、蒋家园,还有杨家坝,陈家园,张家木园,张家沟等地名,部分遗迹尚存。张家人是最后从这块地方迁徙别处的异姓家族。
张家沟流传一段故事,张家沟到村尾这段水沟是由张家人的土地凿通的。王氏族人为了开垦下洞(地名)一片水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必须经过和动用张家人的土地。张家人为了保护生态,风水和土地,极力反对王氏族人挖沟引水。王氏族人为了避免在工地上发生冲突,在张家人不知不觉的晚间,男女老幼齐心合力,只用一个通宵将这段水沟凿通。水到渠成,张家人无法争辩。这样就避免王氏和张氏在工地上发生争执和冲突。这段水沟是由张家人的土地凿通流过,名叫“张家沟”。
传说张家人的生态和风水遭到破坏,逐渐衰败,不久迁徙。后来这块地方成了只有王氏定居的大村庄。


“实乐”村名的由来



宇宙空间行成地球以来,地球不断发生地壳运动,行成高山、海洋和陆地等,陆地上行成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土丘。有人类以来,人们将这些自然行成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土丘多以形状等缘由唤作地名。
远古时代,在实乐村这块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有个土山丘,土山上凸出很多石磨般大小的石头,形似螺蛳。千万年来,炎黄子弟生存繁衍,在神州在地上四处求生。最早来到这块地方居住的人们,根据地貌形像,把这块地方唤名“石螺”。
六百多年前,王氏先祖相继来到这块地方,跟着先来到这块地方居住的人们亦叫“石螺”。年久日深,子子孙孙发展,人口逐增多,形成村落,定名“石螺村”。石螺村人口继续繁衍发展,到清朝初期已成一个众多人口的大村庄。
村民为了使村庄中央有个乘凉、休息、闲聊的好地方以及美化村庄格局,于清道光年间在村中央的主巷道建立三座凉亭,以村上、中、下三个角落定名,分别为上角凉亭、中角凉亭、下角凉亭。
古时候,人们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缺乏文化知识,给出生的孩子起小名时,多请仙婆神汉算命取名。如金木水火土五行居位欠缺,取木养、水生等小名。抑或是春夏秋冬四季节令、兄弟排次等等起名,如“春生、东生、满妹、贱狗……。”人口众多的石螺村,出现很多重复人名,各家各户没有编排门户的门牌号,要到石螺村寻找某人,相当困难。村民就以凉亭方位把全村分为三个角落,从此就有你是上角村人,我是中角村人,他是下角村人的称谓。外村人到石螺村寻找某人就容易点了。
石螺村更名,流传一段历史故事。旧时村中有一神似螺蛳的大石,螺蛳形石头脚下有个很宽的积水塘,积水塘四周密林高耸,树影水中摇晃,蓝蓝的水纹深不见底,石螺村这颗螺蛳全靠这个积水塘养活。上角村民就居住在螺蛳形周边。清咸丰同治年间,居住在螺蛳形周边的上角村民发展最快,经济最雄厚。
有一天,有个卖粥瓢的卖担客,在上角村叫卖粥瓢。上角村有个财主,自以为有点家资,财大气粗,出言不逊。责骂卖担客说“我们上角村人是不吃粥的,是吃饭的,你卖粥瓢就到下角村去卖。”还将卖粥瓢的卖担客强行撵走。卖担客被撵走,受到侮辱,怀恨在心,心存有朝一日将解恨。
年过半载,卖担客扮成一个风水先生来到石螺村对上角村人说:“你们石螺村这颗螺蛳太过雄壮了,总有一天,它将会游出外地。你们要使个方法将它困住,石螺村才会永久富强,最好的方法是把那个积水塘排干,才能把螺蛳困住。”村民听信了风水先生的骗言,果然在螺蛳形的一侧挖凿一条深深的沟,把积水塘排干了,把螺蛳困住了。谁知积水塘干涸了,螺蛳被枯死了。
传说当年腊月三十晚夜,螺蛳形周边的上角村民烧香奉神,不意失火,把周边房屋烧得一干二净。加上连年天灾人祸,住在螺蛳形周边的村民经济渐渐衰落下来。
螺蛳被枯死了,石螺村风水被破坏,石螺村这个村名也就不适应了。后来石螺村更名由这段历史故事而引起。
随着历史进化,社会发展,工业手工业进步,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业经济上升,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农产品畅销,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到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宣传新三民主义和民族团结,由当地人所题写,其意为:国共合作是一件实实在在非常快乐的事情。加之村民在这块鱼米之乡安居乐业,实在快乐。村民将石螺村更名“实乐村”。
恭城方言“石螺”与“实乐”同音,“石螺村”由此更名“实乐村”沿用至今。





实乐清福寺



清福寺的历史,上了年纪的村民都能耳熟能详。实乐清福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村前下南方田垌中央,坐西北朝东南,四周农田,一条弯曲田埂小径入寺。
寺前五十余丈外是茶江支流,流水潺潺。茶江支流与茶江主流相距的河沿岸古木丛生,有参天的香樟和古柳,郁郁葱葱,行成天然屏障。极目远眺,有山峰起伏的燕子山和天子坪。
寺后紧倚村龙古木园,木园后是一条由北沿西的山脉,岭面松杉混生,可供村民烧柴用木。清福寺环境优美,造就雄伟,真乃“前朝笔架高峰,天然毓秀。后倚文头大岭,地势钟灵。”
清福寺设计精致,工艺高超、宽阔。全寺上、中、下三座紧连,三座间隔空间的左右有偏房围固,关闭紧严,全寺主间和偏房共有十六间,宽窄不一。每座中间特别宽敞,上下两座中间各用六根大园柱支撑上盖,中座中间用八根大园木柱支撑上盖。三座的中堂上有天花板,上座中堂前檐,中座中堂的前后檐,下座中堂的后檐雕龙刻凤,各样花草图绘,精致美观。
上座前檐下屹立一对石狮,左雄右雌,石狮工艺精致,生动活泼,远近扬名,见者叹绝。上座与中座相距空间是个大天井,天井中间有两株成年桂树,桂花开时节,大寺内寺外桂香扑鼻。中座与下座相距的天井里生长着一棵奇异远近稀有的罗汉松,这棵罗汉松根粗枝小叶细密集,四季常青。树根足够三童子围抱,树根地面四周用玉米管粗大的鹅卵石镶钳,平整清洁。炎热的夏天,坐在荫森森的树下乘凉,格外清心,久久不肯离去。下座大门口外是宽敞的小草坪,小草坪平整清洁, 阳光充足,空气清爽。每到春意盎然,风和目丽,小草青青时节,坐在小草坪上晒太阳,身暖气和,心旷神怡。
清福寺内设有佛堂、颂经堂、藏经楼、仓库、宿舍、厨房、柴房、厕所、操场等。上座是佛堂、佛堂供奉如来佛、南海观音及左右侍童、阿弥托佛、十八罗汉、四值公曹使者等佛像。佛堂香烟旺盛,颂经堂僧人颂经声终日朗朗回荡。
清朝后期,清政府日渐腐败,帝国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扩张,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出现严重民族危机。在这一历史动荡时期,于清光绪中期,僧人们陆续离开清福寺,自清福寺僧人离开后,清福寺佛堂由实乐村聘请专人代替继续香火。
清光绪晚期,实乐村维新派代理人王立贤为在下层改良旧学制,培养造就适应社会的新人才。他由源头华云庵拨来五十担稻谷及水田作办学经费,在清福寺创办了恭城县第一所维新小学——实乐维新小学。清福寺维新小学直到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清福寺香烟断绝。重新办起新社会的实乐小学,破四旧立四新时期,清福寺佛堂的佛像被毁灭。剩下的清福寺木梁瓦片方便实乐村办小学使用。直到1977年,实乐小学搬迁,清福寺历史文物被拆毁。





实乐秀溪庙



实乐秀溪庙原名忠王庙,三百多年前,座落于实乐村口外的田垌中,现只存遗址。清嘉庆末年间,实乐村与古子村发生一次土地纠纷。在这场官司谁胜谁负的紧要关头,村民王良继,号秀溪。以他的才智,广交和足够的历史证据,并自负经费出庭,将这场官司打赢,使实乐村大片土地回归所有权。王良继为实乐村立了一大功。
传说王良继在为这场官司出庭前,曾到忠王庙烧香拜佛许愿立下誓言,若能神佛保佑他这场官司取赢,愿将此庙搬迁扩建宽敞舒适的新庙宇给神佛安乐享受人间香火。出庭后他果然将这场官司取赢,村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不辜负他的许愿誓言,于清道光初年,将原有古庙搬迁另建新庙宇。根据庙前秀丽的溪水而起名“秀溪庙”,恰好又是王良继的大号。
秀溪庙坐落村前外下方田垌中央,坐西北,朝东南。左、右、后三方为农田,由村前一条弯曲古道入庙。秀渓庙上下两座,两座相距左右偏房,中间天井构造宽敞。上下两座中间各用六根大园木柱支撑上盖上有天花板。屋檐雕龙画凤,木刻花草相镀精致美观。庙堂左边隔墙是仓库厨房及上下房,庙堂隔墙右边是厕所,可供香客食宿方便。
上座是佛堂,佛堂供奉观世音、忠王公、关公、五谷王、周仓、风神、雷神、雨神等佛像,秀渓庙佛神灵验,远近传闻,吸引远方香客络绎不绝。
庙前是一片古林园。在林园南角生长着一株古老的香樟,树根足够四个成年人围抱。这棵古老的香樟比庙龄还大三百多岁,覆盖面积亩余宽。奇异的是香樟丈余高的叉间寄生一株童子围抱大的榕树,寄生榕树的茎部紧缠樟树周围靠吸取樟树外层水分生活,枝叶显得比香樟更茂盛,榕树果成熟,清甜可口,无异味。常有玩童采食,飞鸟觅食。盛夏风吹树叶萧萧作响,坐在疑似凉亭般的大树下乘凉,流连忘返,是避暑的最佳胜地。
樟树的东方有数株成行的老桂花树,分黄白两种,开放的桂花亦呈黄白色。黄桂特别香,白桂稍淡。桂花时节,周围半余里一片桂香。除樟树、桂树外,还有许多参天杂木树,整个林园树青叶茂,覆盖全园,烈日照不下地。
由东北方进入庙林园的花阶石路右边,是一座社公神台,露天社公神台像墓形,立着许多断头社公神像。
庙前林园外是茶江支流,由上而下流经庙前,行成一个很长很宽的清水塘,足有二十余亩见方。因清水塘上宽下窄,形似捞鱼用的捞绞,村民把它叫做“绞子塘”,绞子塘畅流水深,是鱼虾的世界,水族的居所。随时可见鱼翔浅底,虾满水丝。
绞子塘上方有座石桥,整座石桥用宽大的青石板砌成,足有二十余丈长,丈余宽。石桥两端是流水通道,各用三块很长很宽的石板架过。这座石桥是由外地通向实乐村及入秀溪庙的古道石桥,名叫“绞子塘”石桥。因秀溪庙神佛灵验,常有积德积善的人们,从远方市井里购买乌龟和鳖鱼在这座石桥下放生。
秀溪庙拥有100多工(工:当地民间面积单位,约0.55亩,为一个人工一天能干农田收禾的面积。下同)水田,每年有五十多担稻谷入仓,叫做“庙仓谷”。庙仓谷用于聘请专人庙堂烧香的工钱,购买纸钱、蜡烛香,庙堂用物以及维修费。其余积攒用于庙会开支。
秀溪庙神佛灵验,有许多没有生男孩的夫妇要想生个男孩,就到庙里求神拜佛立誓许愿,若能神佛保佑他夫妇生个男孩,愿将一工或多任务水田纳入庙有,一旦实现许愿约言要“还愿”,后来秀溪庙的水田就逐渐增多了。
聘请入庙烧香的都无家无室的老人,单独一人在庙里食宿,孤苦伶仃的可怜相,人们称他“庙祝公”。庙祝公除庙里给的一点生活费外,还会得到一些香客供品赠送和捡收。庙祝公也常常遇到很吝啬的香客,一点点供品都舍不得施舍,有时遇上吝啬鬼庙祝公也会偷吃一点。实乐村现在流传有一句“庙里失猪头,还会有谁偷”的暗示句,犹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秀溪庙神佛灵验,香客络绎不绝香烟旺盛,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香火断绝,庙有的厨房仓库被分为民居。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庙堂被改建猪场,1962年分给各生产队做牛栏,1982年生产责任到户后,村民在庙址上种田种果树,全庙形影彻底毁灭,现只存地基遗迹。


秀溪庙庙会



秀溪庙有三年一届的盛大庙会,举行庙会的主目是祝愿神佛保民一方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举行庙会日是农历六月十五日隆重跶鼓仪式,在每届庙会跶鼓的日子里村民热闹非凡。
吹笙跶鼓是古老的瑶民风俗,由瑶民组成的活泼蹦跶的长鼓舞队。以笛笙乐器和着长鼓节拍翩翩起舞,表达民情,敬畏天神一种乐舞表演。秀溪庙举行跶鼓庙会,是实乐村请来观音乡上五排瑶(水滨村)瑶民的无偿献演。这些瑶民跶鼓舞队不要工钱,提供路费食宿即可。在实乐村和邻村庄留有一句成语“瑶人无事领鼓跶”,比喻某人领来别人无偿的事做。
在举行庙会这一年里,村民各家各户早就做好迎接庙会到来的准备,预先给孩子们缝新衣裳。做好迎接宾客食宿的事务。待到庙会日到来日,各家各户都把已嫁出的姑娘姐妹、亲朋好友接回家,一同参加跶鼓盛会。
庙会连日三天进行。农历六月十四日,全村老幼聚集庙堂焚香祝福过往三年里,神佛保佑村民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往事。祝告毕,用香柚叶水给神像洗净全身,换上洁净的新衣裳,待翌日出游。
十五日清晨,村里挑选年轻力壮的青年,穿上庙内统一缝制黄色一致的衣裤,用庙内备制的神轿抬着神像,由负责长鼓吹笛吹笙的瑶民鼓舞队员领先,村民簇拥随后,绕全村一周,再到村后古木园下面历年定用的跶鼓坪。在预先摆好的神桌神凳旁落轿,面南背北依位排列坐次,摆上供品。
在这热闹非凡的日子里,早有全村老幼、亲朋好友、邻村村民将跶鼓坪围成一个大圆圈,穿着新缝和洁净的衣裳,热忱的气氛等待着跶鼓表演。
吹笙跶鼓舞晨时开始表演,鼓舞队员穿着同颜色的瑶民服饰,头戴瑶民顶帽,足履红绿草鞋。有的前腰拍长鼓,有的手持长笛,有的手持短笙。大家拍着长鼓,吹着笛笙,整齐有序翩翩起舞。鼓声、笛笙音乐合奏优雅至极。不时还发出“呜喂”一声呼唤天地神灵的高音。舞蹈表演中体现出瑶族的风俗气派,体现人们敬畏之心。
三响震耳欲聋的铁炮告诉观众午餐时间。午餐后继续入场。
吹笙跶鼓表演直到日落西山,四响铁炮,表演结束。观看热闹的村民,亲友及来宾欢兴而来,乐意而归,此情形深印脑海,久而不忘。村里有个年过半百的村民叫王禹皋,他用很土俗的句子组成一副对联,把整个吹笙跶鼓场面概括起来,对联是“有穿绿、有穿红、四处帷围砰砰嘭。看吹笛、看吹笙、独脚落地煞煞喂。”七十年过去了,村民还在传颂他的对联,还能回忆当年壮观的吹笙跶鼓场面。
农历六月十六日,青年们抬着神像,鼓舞队员领先,村民随后,原道回归庙堂。回归路上,在宽敞的空闲的平地停下重表演一次,表示依依不舍三年一届庙会欢快的场面。回到庙堂后,敬请神佛就坐,香烛供品祝告一番,三年一届的秀渓庙会结束。


求雨



生活在古老年代的人们,种五谷杂粮全靠上天吃饭,遇上干旱年成,无法引水灌溉农田,只有求助上天降雨滋润禾苗,挽救阳春。遇上特别干旱的年成,实乐村民也有求雨的习俗。
实乐村求雨是在秀渓庙前举行求雨仪式,举行求雨仪式时,村民请来求雨法师,在秀渓庙前搭台布阵,台上张灯结彩,五彩旗幡飘扬。请出风神、雷神、雨神、五谷神安坐台上,神桌摆放供品,香烟直熏天空。村民围满台下,渴望法师求来一场急时雨,免受饥荒。
进行求雨时,法师在阵台上穿着长袍道服,头戴佩符条的尖顶帽,手持长剑,画妆做鬼脸,吹着牛角,一副俨然的面孔,叩神请仙,舞弄一番,喃喃自语道:“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唠叨罢,仰头观望天象,用长剑指划天空,使出呼风唤雨神功后,默默静待。
几个时辰后,也有巧合,天上偶而降下倾盆大雨,显示了法师的法力。久旱逢干雨,庄稼得救了,村民拿来钱物赏赐法师。
传说有一年特大干旱,禾苗枯萎了,辛勤一春的作物将要颗粒无收。在遭受严重旱灾情况下,村民求雨心切。就从外地请来一位求雨法师,法师法能很大,求雨成功后,村民将要酬谢法师。问他要多少钱物,法师说:“我不要其它钱物,只要装满一牛角大米。”他把牛角插在墙壁上就去游玩去了。村民看到牛角这么小,端来一小瓢米往牛角里装,一小瓢米装完了,不见牛角满起来,就用大瓢盛米来装,一大瓢米装完了,还是不见牛角满起来。村民干脆用箩筐抬米来装,结果一箩两箩三箩都装完了,仍然不见牛角满起来。村民抬来很多箩米来继续往牛角里装。谁知法师将装进牛角里的米寄回家里去了。法师的老婆在家里忙乱了手脚,把家里所有的坛坛罐罐都装满了,再也找不到什么东西可装了。法师老婆在家里骂起来,“你这个死老鬼头子,要别人这么多米干什么。”法师知道老婆在家骂起来了,回到他的牛角边,村民问法师:“你的牛角怎么是装不满的。”法师回答村民“不会吧!”他用手在箩筐里抓了两抓米就把牛角装满了,用食指往牛角平面一抹,拿着装满的一牛角大米回家去了。途中遇着的人都认为他帮别人求得一场急时雨,得到的酬谢金只是一牛角大米。


收虫



在封建迷信时代,人们种五谷杂粮,收多收少随着自然生长而收获,依赖上天赐给。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只得随天意。农田里发生自然灾害,没有科学方法去解救,只有求助上天和神佛。
古时候的实乐村民都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收入,每年农历五月初,农田里的水稻就有发生一次卷叶虫和二化螟的高峰期。处于迷信时代的实乐村民,都认为是妖魔作怪带给民间的害虫,是人们不可制服的,就到庙里去求神佛收去稻田里的虫子。在秀渓庙用神轿抬着五谷神、菩萨,扛着长条五彩旗幡(村民叫“蜈蚣旗”)敲锣打鼓,吹笛吹笙,带着香纸蜡烛。在一群种田种地的村民簇拥,好似一行迎亲嫁女的迎送队伍,沿着实乐村的农田周围绕游一圈。每经过一个农田入水口,将五谷神菩萨停下,插上草标,舞动旗幡,吹笛吹笙一阵,然后烧香燃烛祝告菩萨来到此处收虫,保佑我方农田五谷丰登。
半月之后,虫子老了,虫情退化,禾苗长出新叶,开始扬花抽穗。虫子不见了,菩萨显灵了。所以每年虫情高峰期,村民都要到秀渓庙抬着五谷神菩萨在实乐村的农田周围绕游一圈,成了实乐村抬菩萨收虫的常规。现在此种仪式在其他瑶族地方还有流传。







鸟仔岭凉亭



具有文明道义、慈善的实乐村民历代相传行善积德、筑桥修路、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格。清同治年间,由实乐村民及外地义捐部分资金,修筑了由实乐村通往上灌村翻山越岭的一条石阶古道,这条石阶古道给由湖南前往栗木的远程行人方便和超近二十多里路。
民国年间,为方便过往行人避风避雨,乘凉少憩,在实乐村与上灌村的山界顶端建造一座凉亭,叫“鸟仔岭凉亭”。
鸟仔岭凉亭是实乐村王大秀、王大才兄弟俩承传文明道义和善积德而合资建造的公益凉亭。凉亭建造简朴,地处恰当。亭内放置石制茶缸,简易茶几,茶杯和瓢勺,还有摆放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凳。每年夏秋季节,聘请专人担水烧茶,方便远程行人停步少憩,避雨避日解渴。每当炎热的夏秋,登程路客,路过鸟仔岭凉亭,喝上一口清凉可口的凉茶都感叹实乐村人的慈善良心,全村人由此内心感到自豪。鸟仔岭凉亭虽简易朴素,却体现实乐村的文明风尚,增添了实乐村一幅人文美景。
鸟仔岭凉亭边流传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鸟仔岭凉亭到上灌村一段山沟里,有很多巨大的乱石填满山沟,山沟水从乱石底缝流过。流水潺潺,常年不断。两面山壁,古木丛生,阴森蔽日。在乱石缝里匿藏着一条千年雄性大蚂蟥精,经常在这段山路出没,残害姑娘妇女。遭到蚂蟥精残害的姑娘妇女,全身血液被吸干,直到面黄肌瘦而死亡。在这段山路上有蚂蟥精残害姑娘妇女的事,一起、两起、三起……,从此姑娘妇女们再也不敢往这条山路经过。
实乐村清福寺有个老僧人,是上灌村周氏人,名叫“周秉能”,人称秉师傅。秉师傅青年时代曾在四川峨嵋山修道成佛,神通广大,云游四方降妖避邪。鸟仔岭有妖精残害姑娘妇女的事传到秉师傅耳里,秉师傅立刻来到这段山路,为人们降妖除害。他化身成一个年芳二九的美貌姑娘,引诱妖精现身。蚂蟥精见来了一个美貌姑娘,即刻扑来残害,被秉师傅使出佛法降住捉拿,就地掀开一块巨石将蚂蟥精关押石洞里,用大拇指指甲在巨石石缝闭合处,刻上“唵嘛呢叭咪吽”佛门六门关闭咒语条符,将石洞缝隙牢牢封住。只要过路人将咒语符念上遍,妖精被关押期就增加五百年,使妖精永世不能逃脱。蚂蟥精被秉师傅捉拿关押后,再也没有妖精在这段山路残害姑娘女的事出现了。
鸟仔岭有蚂蟥精残害姑娘妇女的事流传数百年,在人们心目中始终存在恐惧,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鸟仔岭附近的村民迎亲嫁女的新娘,宁愿绕道几十里路,也不敢超近道从这段山路经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鬼神不再迷信,科学走进日常生活,鸟仔岭以前的事成了一个历史传说。


王氏宗祠



王氏先祖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来到实乐村落居后,子孙后代繁衍,族内分支。为纪念祖先,祖德流芳一脉宗亲,至五代祖礼茂公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始建宗祠。因当时族内人口较少,经济溥弱,只建造一座简陋狭窄的祠堂。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族内人口壮大,经济富裕起来,祠堂积累比较充实,简陋狭窄的祠堂不方便祭祀祖先、安置祖先牌位和各种祠堂内事务,经各小族商讨另建阔绰的祠堂。在筹备事务中延续数十年,直到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建成现有两座三廊的宗祠,几经复修至今。
宗祠由村老族长管理族谱、祠堂田、祠堂谷和清明节、中元节祭祀祖先以及祠内其他事务。
宗祠拥有二百多工水田叫“祠堂田”,每年有百多担稻谷入仓叫“祠堂谷”。祠堂谷每年除提留部份固定资金外,其余在清明节购买生猪宰杀分给已加入钵子的族人,叫做“分钵子”。宗祠由四小族集资投工建立,分为四小族。清明节分钵子时,所有加入钵的族人将钵子拿到祠堂按每小族房人位置排放、贴上名单,祠堂将猪肉平均分到各小族,小族再将猪肉平均分下各家各户的钵子。已加入祠堂分钵子的族人,不论清明节分得的猪肉多或少,到中元节都要到祠堂供奉祖先一餐。
各家各户到祠堂分猪肉用的钵子,由祠堂统一定制模型大小一致,不能他用,不准将其它器具代用,否则显得宗祠族人不纯洁。如有偶尔撞破钵子的要交纳本钱,祠堂补上一致的钵子。打破钵子是家庭不吉祥的事,所以将钵子视如珍宝,一年使用一次,轻拿轻放,小心翼翼。
每年中元节,自农历七月初一接祖先回祠堂享受子孙供奉。由祠堂抽签排日、排餐、排次序进行,所有清明节有钵子分得猪肉的族人,都要办一席稍微丰盛的十碗到祠堂轮流供奉。子孙轮流供奉到十五日晚结束,由祠堂(张灯结彩)纸船明烛,挑着肉粥隆重送行祖先。(在宗祠内的家庭,七月初十接祖先回家,十三日款待祖先,十五日送行祖先)。每年中元节,是实乐村纪念祖先的重大节日。
王氏宗祠立有规章制度,族内男丁要年满十六岁才能入族谱名单,十八岁后成家有室才能加入钵子。女孩子不能入族谱,不许招郎入赘。族内有娶妻随男孩来的,要纳一工水田入祠堂,方可改姓入谱。没有男孩和没有生育的夫妇,百年之后要想享受人间香火,就纳一工水田入祠,祠堂统一招募烧香出殡。在实乐村范围或其他地方见有“三槐祠其墓”字样的墓碑,就是纳田入祠亡故的公墓。
王氏宗祠自建立以来,为使子孙后代铭记水源木本,分支有序,兄长之分,流芳百世而不紊,每传宗一代都要添修族谱一次,给后代们有传承之源。


实乐古村规



实乐村自形成村落以来,村民就有维护公有场地,公有财产,生态环境,风景和生产的共同观念。为使村民安分守纪,共同维护村方秩序和村民生产利益,成为一个文明村落,定立村规。
村规规定:
不许砍伐村前村后风景林,河边防护林以及属村有的自然林。不许在风景林下、防护林边割青叶铲灰土。如有风景林、防护林和村有自然林被风吹倒,洪水冲倒、自然枯倒的树木,要优先给砍柴度日的贫困户。只许用柴刀砍枝,不许用斧子和锯子砍锯,剩下枝干由村里作价处理。村里所有的树木上的枯枝,只许村民用竹杆在地下钩取,不许用刀斧锯等爬树砍锯,违者罚款。
农田灌溉期间,不许挖坝挖沟塞水弄鱼。规定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由村里统一挖坝挖沟疏通水渠,方可各自弄鱼,每年六月六日成了实乐村修沟弄鱼节日。杨家坝流经实乐村这段水沟是村民用水防火的主沟,除年农历六月初初六日外,任何时候不许塞水弄鱼,违者罚款。
家畜家禽不许损坏糟蹋庄稼,违者罚款赔偿。只有每年清明节后到犁完茹菜田止,在这段期间不论谁家的茹菜田可以放养耕牛,村民把这段时期叫做牛放茹菜田时期。如有在田里留茹菜的,各自插上草标明留种。
不许在别人山场砍柴割草,偷砍建材木,违者罚款。村民配制木犁、牛额适用的树木,除公有林外,不论谁人的山场可以砍,不算偷,不罚款。
村民在山上和旱地种的西瓜(洗籽瓜)成熟后,有人摘瓜充饥解渴,只要吃瓜人将瓜籽用植物叶就地装好不拿走就不算偷。
村民在农田里的稻谷秧,小满节后,不管主人还需不需要,欠缺稻谷秧的人去偷扯一点,不算偷。如主人还需要被发现,原物退还。
村民种的辣椒和瓜菜类在农历十月初一后,还余剩地上的,没有辣椒瓜类吃的人可以摘一些,不算偷。实乐村民有十月初一,辣椒乱摘的说法。
不满十周岁的儿童偷吃别人瓜果,损坏别人庄稼,不罚款,损失严重由家长赔偿。
稻田需要用水期间,自己的稻田用水要由别人的田经过,要由上方沟渠引水,不许挖取别人现田水,违者罚款。塞自己的水田口,要由下田取泥,各自农田管理上田管下基。
插秧期间,通往田垌中央主路旁边田里的秧苗被人和牛踩踏坏的,割禾期间被人踩踏坏的稻谷不罚款,不赔偿。“插秧莫在前,割禾莫在后”成了实乐村民的谚语,也就是“有钱莫买三边田”的其中一边。
为使村民遵守村规,教育男女老幼防火、防水、防盗等意识觉悟,村管理人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鸣锣向全村民宣讲一遍。如有村民违规、盗窃、家禽家畜损坏他人五谷的,将处理事件当晚点名道姓向全村人鸣锣宣告。
村民违规、盗窃、家禽家畜损坏五谷,被失窃受损失者本人抓获举报的,罚款归公赔偿归本人;被他人抓获举报的,罚款尝半举报人、赔偿归受损失人。
每年立秋后,村里组织村老、族长、管理村内事务人员和宗祠加入钵子的族人,将一年的罚款,学堂谷、庙仓谷、祠堂谷、义仓谷、渡船谷结算一次,公布清单,将一年收得的罚款和其它收支公示。用罚款办一餐酒席,村民把这餐酒席叫做“罚秋至”。
古时,在实乐村的二九源山场内有很多外地人开荒种地,这些开荒种地的人,是经过实乐村同意允许。只许他们种植梧桐竹笋五谷杂粮作物类,不许他们种植松杉等林木。这些长年在实乐村的土地上开荒种地的人,不用交租。只要他们每年冬至节给实乐村村老、族长、甲长和村里管理人员办一餐稍微丰盛的酒席,作为交租费,村民把这餐酒席“办租酒”。
村里老人过世,扶柩登山途中被踩坏庄稼不责罚。


义仓



王氏先袓来到实乐村落居后,经过数十代发展,家庭人口众多起来。家族中各家户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遇到各种困难,逐步行成贫富差别。实乐村民有扶贫济困互相支持的良好的风格,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为了解救困难家庭度过难关,于清嘉庆年间,成立慈善会,设立义仓。
慈善会成员由村老和族长组成,都是些享有信誉办事正义具有业务能力的村民,在慈善会成员中推行会计、出纳、保管等管理人员,管理义仓收支事务。
义仓近有二百多工水田,叫“义仓田”。每年近有百多担稻谷入仓叫“义仓谷”。义仓谷用于救济受到特大困难、春耕生产和青黄不接时的特殊困难户,帮助贫困户度过难关。每年义仓开仓前,由贫困户预先向慈善会申请,由慈善会评比审批。精准扶贫困难对象。开仓后,按贫困户人口每天所需口粮当天供给数量。稻谷由义仓加工大米,按市场米价折半价供给贫困户见购买,将折半价卖出的钱,再收购稻谷充仓,每年的义仓谷出多入少,来回周转,直到仓库见底后关仓。
旧社会的穷苦人家都以砍柴度日,为了使贫困户生活不受到影响,慈善会还在村里委派几家财主和富裕户定价定量收购贫困户砍来的柴火。不论天晴下雨,贫困户砍来的柴火就有一个固定地方销售。不论再怎么恶劣的天气下也能在义仓买回一天的口粮。
实乐村慈善会这一义举,救济村民一百五十多年,直到1950年废止义仓。







义渡



很久以前,由实乐村前横渡苶江对岸的河口上设立一个渡口,这个渡口有个称号叫“实乐义渡河”。
实乐义渡由实乐村聘请专人摆渡,义渡河边建有一间房屋叫“渡船屋”渡船屋供摆渡人居住,实乐义渡拥有百多工水田叫“渡船田”,每年有五十多担稻谷入仓叫“渡船谷”,渡船谷用于摆渡人的工钱,购买船只和维修费。实乐义渡不收行人过渡费,这一慈善公益义举感动远方行人,亦体现实乐村人的文明素养。
每当远程经过这个渡口时过渡不收费,纷纷感到很奇怪,登岸举目相望,却在河口渡般屋的门头上方有三个黑亮醒目的大字“义渡河”,原来如此!解放后,生产队付工钱继续开展义渡,2002年后,实乐村建好简易水泥桥,舟船渡河自然退出历史舞台。




秀才王时钟



王时钟少年时期聪明伶俐,四处求学,饱读诗书,成为一介书生,于清道光年间在平乐府应试文科中举,名列文科秀才。中举后到恭城县栗木局坐局待任。
王时钟特别精通法律,对当时法律条款了如指掌,是官场上的能手,常为民众伸冤解恨,邻村他乡赫赫有名。本地和异乡人遇上官司都聘请他出庭全权代理。当时恭城北乡有三名官场强手,人称“老虎”,王时钟就是“北乡三虎”之一,人称“王老虎”,成了他的绰号。
很久以前,龙虎下面马坪一带,实乐村占有大片土地。陈家村人要想占领这片土地,在外地请来律师,以不符事实的理由上诉到官府。“王老虎”绰号如雷贯耳,远近闻名,一般律师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被陈家村人请来的律师估计这场官司没有胜算,就打算利用陈家村人与王时钟有亲戚关系,想暗中收买王时钟。王时钟的家住在实乐村最后,陈家村人就背着银两从村后木园由后门入他家,收买他不要参与这场官司。谁知王时钟不是贪钱好财的人,是维村方尊严,维护村民利益的人。他不受钱财收买,厉言喝退。背来银两的陈家村人见收买不成,只好撤回上诉。
清咸丰末年,朝庭混乱,兵荒马乱,土匪猖獗,人心惶惶,实乐村在马坪一带的土地不便于耕种和管理,就把这片土地半送半卖给了陈家村人。
王时钟为人正直,维护村方尊严,维护村民利益,在官场上是非分明,勇于伸张正义,抑恶扬善,遇不公平的事他都挺身而出,为受屈者打抱不平。因他伸张正义,打抱不平,难免触怒曲礼者,在栗木坐局待任期间,不幸被土匪强盗谋害。


举人王秉礼



王秉礼号子仪,少年时读书不上进,和同伴们过着普通乡村生活,他年满十八岁还在家中种田,青年时代才发奋读书成才。
有一天,和几个青年一起挑牛粪下田,在途中休息的时候,见来了一位算命先生,青年们就请算命先生看相算命。算命先生一到青年们身边,就把眼神注视到王秉礼身上,心思此人气度不凡。当看到王秉礼相貌和掌纹,听他报上生辰年月日时,默默曲指,语重心长地对王秉礼说:“小兄弟!你不要挑牛粪了,赶快回家好好读书,将来是有出息的人,不然就会误了你的前程。”王秉礼回到家里,丢下粪箕,把挑粪途中遇到算命先生说的话告诉家父。家父喜出望外,望子成龙,及时聘请名师教诲。
王秉礼的家父是一名九品小官,颇有点家资。三年后,家父看到儿子聪慧,近处名师不足以教,带着家眷远赴上海南京为他求学,后全家定居上海。王秉礼长达后,习得一身好文才,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南京应试中举。王秉礼还在南京求学期间就已经结婚做了父亲,中举后荣归乡里,命任平乐府司法通判。在平乐为官多年后调任外地做县令,不久在外地逝世。王秉礼为官清廉,明断是非,是真正为人民办事的父母官,深受百姓拥戴。
王秉礼的出生流传一段故事。清朝晚年,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经济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偿,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清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权,积极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团练大臣四处招兵,抢夺民财,名为招兵实是抓兵,各地方百姓不得安宁,到处逃躲避难。王秉礼的父母在乱世中逃到古子村虾公垒躲避。清同治年间,王秉礼在古子村虾公垒降生。





维新派王立贤



王立贤,号升庭,清光绪年间于平乐府司法学院毕业。毕业后,在平乐府司法局任官多年。
当时正是封建社会起向资本主义社会转折时期。腐朽的封建统治,外国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扩张,中华民族面临危亡。戊戌变法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运动。
在全国维新变法高潮中,王立贤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积极投入维新变法运动。为改良旧学制、培养造就适应社会的新人才,他由源头村华云庵拨来五十担稻谷的租作为办学经费,在实乐村清福寺创办了恭城县第一所维新小学——实乐小学。他给维新小学购办新式教科书,聘请新学教师,给新入学的少年儿童统一缝制校服。每年农历八月初五,是全国大中小学祭孔日,在这一天祭孔的日子里,学生还饱尝一餐美食,把实乐维新小学办得如火如荼。
王立贤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响应人,是实乐村开办新式教育第一人。他从源头村华云庵拨来的水田,成了实乐村长期的学堂田,直到1952年土改,学堂田才被废弃。
维新变法被光绪皇帝采纳,主张新政,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新政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软禁。维新变法运动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宣统登基,王立贤被流放恭城栗木总局,中华民国成立,他弃职归田。


新文学传播人



王希天,号佈云,是由封建社会过度到半封建半官僚半资本主义社会成长起来的人。他自幼勤奋读书,曾往平乐梧州等地求过学,富有一身文才,善于书法、绘图、纸剪。他广交知名人士,接受和宣传外界新思想,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
王希天思想觉醒,积极投入这场二十世纪初的革命运动中。为在当地传播新文学,他以实乐村原有学堂田的积累,建立一所育才小学“实乐育才小学”,遗迹现今尚在。
他给育才小学办购新型白话文教科书,聘请白话文教师。这所育才小学白天是少年儿童入学启蒙的学堂,晚上是青年人和成年人学文化的业余夜校,甚至很多喜欢学文化的的妇女也参加夜校学习。这所小学开学后,实乐村民掀起一股学文化的热风。这所小学开办不单学习语文知识,还增添算术、珠算两项农村适用的新科目,深受实乐村民赞扬。王佈云为全村少年儿童入学,成年人学文化创造良好机会,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是实乐村新文化传播人。
王佈云不但文学出众,一手好书法。还是纸剪绘图、设计建造的能手。实乐育才小学是他亲身设计构造的结晶。他还参加恭城孔庙重建绘图设计等工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胆识过人王詠楼



民国初期,在实乐村前大河边柳树林发生一启人命案,死者是湖南籍人,是个卖布老商。案发的当天早晨,一个湖南人背着几匹青布由实乐村经过前往栗木出售,被一个强盗由湖南跟踪而来。强盗跟踪到实乐村前河边,看到河边这一片阴森密集的柳树林是个抢劫易逃的好地处,就不再跟踪了。在柳树林里等待卖布人返回就地行抢。
黄昏时候,卖布人从栗木返回湖南。此时,日落西山,行人稀少,强盗跳出来,凶相毕露,乘机下手,将卖布人拉进密林深处行劫杀害,抢走钱财向对岸逃窜。
第二天,死尸被人发现,消息很快传遍四周。死者家属获息恶噩,前来认证亲人,急报官府。按当时官府制度,案情发生在某村管辖区内,由当地管辖区内居民提供查案官员及死者家属的食宿,由查案官员提出条件,坐地损草,直到案情查清为止。
实乐村将面临一场经济损失灾难,村民惊恐万分。在危急关头,王詠楼挺身而出。以他的胆识和谋略,组织村民商讨对策,把年轻力壮的青年武装起来,叮嘱村民停止外出生产劳动,号令青年护守入村大门,武力抵抗,拒绝前来查案官员及死者家属入村。为壮大青年们的胆,鼓足青年们的勇力,如有强行入村者,被打死打伤由他一人担负全部责任,为将可能出现的一场激烈搏斗做好充分准备。
不出所料,第三天一早,湖南查案官员及死者家属果然结成浩荡队伍来到实乐村大门口外,强行入村查案。青年们早已簇涌村大门口内,戒备森严,个个手持各种利器,威风凛凛、慷慨激昂,等待拼搏命令。
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王詠楼衣冠楚楚、威风凌然、健步走出村大门,以雄辩的口才与查案官员辩驳事理。驳得查案官员理屈词穷,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查案官员及死者家属目睹村民武装的队伍护守村门,森严壁垒、望而生畏,不敢冒然入村,退却离去。
半月之后,案情查清,真凶被捕,行劫的强盗是湖南籍人。王詠楼的胆识和才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敢与不分青红皂白的官府作斗争的勇气,解除了一场恶劣是非,为全村父老避免一次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王詠楼的声誉和财路



王詠楼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勤奋读书,精通业务,习得一手好书法。青年时吃过军粮(当兵),好学、文学出众。在吃军粮期间,亲善和人,广交知己,敬畏上司,得到上司好感。返乡后,振兴家业,在栗木铁矿加入股东,被栗木铁矿聘请担任矿区总经理。在任矿区经理时,对工作热心称职,把矿区财务理得整整有条,深受全矿区人拥戴,他矿区出口的锡砂纯净优质,得到外地收购处满意,在栗木锡矿享有一定声誉。
有一天,在他吃军粮时的上司来到栗木锡矿视察矿区,得到王詠楼的热忱接待。常情厚谊,感动了王詠楼的上司。两人谈及过往历情,财源途径和现有家资时,王詠楼的上司对王詠楼说“我要为你开口井给你吃水。”十多天后,外地收购处以为了保质保量收购栗木锡矿的矿砂为由,外出的矿砂必须要有王詠楼的亲笔手书和印章随行,没有王詠楼的亲笔手书和印章不能出差销售。从此王詠楼在栗木锡矿的声誉就更大了。矿区的其他股东们为了求得他的手书和印章销售矿沙,纷纷送股和低价卖股给他。这样一来,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成了拥有大量股份的股东,成为资本家,由一个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成了拥有雄厚家资的富翁。
王詠楼在实乐村享有很高信誉,他富而不骄,维护村方尊严,亲近村民尊老爱幼,受到全村人敬佩。他热心先祖史实,为实乐村宗祠族谱历史作出很大贡献。始祖王元的墓坟在清咸丰乱世年间被异族毁灭失跡,他带领族人恢复原基,重立现有墓碑。还为宗祠整理很多历史资料,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文体记载。


农业生产带领人王大秀



王大秀生于晚清,长于民国,卒于1950年。他出生在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成年后,不问政治,不求读书做官发财。他颇有经济头脑,凭一身气力,潜心探讨农业生产致富之路。他年轻时,从实乐村走出外界,观察外界新事物,寻找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作物引种。他在广西柳州地区看到当地种植甘蔗,认为这是一项很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他决定从柳州引进甘蔗种,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种植甘蔗产业,并与村民合资开办土糖榨,以此带动村方经济收入提高。
他在实乐村带动村民种植甘蔗,不但增加自己和村民的经济收入,还成为恭城县有名的土特产“实乐黄片糖”。由他引进种植的甘蔗,用古法土糖榨加工成的黄片糖,中间夹砂。其产品优质,畅销面广,经济效益很高。甘蔗这项农作物在实乐村种植发展接近一个世纪。
为了在实乐村发展多种经营,他从广西平乐引进沙田柚。实乐村最早种植的柚子果园——蒋家垒柚子园,是他亲手栽培的正宗沙田柚。为了使实乐村大量发展种植沙田柚,他给村民代购和赠送许多柚子树苗。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广范种植起来,他还带动村民植树造林,广种杉树、油茶、油桐,使实乐村成为杉树、油茶、油桐的产区。
王大秀不但是实乐村农业生产的带领人,还是实乐村维护农业生产的带头人。
有一年,村民们忙碌了一个冬天,把所有的农田种上茹菜,为来年打好生产基础,希望来年有个美好丰收。时过三九,春天来到了,春暖回阳,农田里的菇菜正在茁壮成长,将是一个丰收年景。
按实乐村村规规定,每年清明节前不许在农田里放养耕牛,清明节后,耕牛可以随便放养菇菜田,村民的习惯叫“牛放菇菜田时期”。却有些村民还不到清明节就把耕牛泛滥起来了。王大秀看到正在生长期的菇菜就被耕牛践踏,太可惜了,心痛至极。他是实乐村的老好人,是遵守村规的人,他不喜欢得罪一个人,不愿意亲自抓获别人的牛罚款赔偿。为了维护村民的农作物和村规,他心生一计,宁愿自己付出一点少代价,也要顾全大局。他就把自己的耕牛放到某人的菇菜田里去,回村告知某人去抓获,交村管理人员处理。村管理人员按村规处理,当晚鸣锣向全村人宣告,某人的牛吃了某人某地方田里的菇菜,被某人抓获,罚款多少,赔偿多少,全村人都知道了。第二天,再也没有耕牛在菇菜田里泛滥了,制止了耕牛早放菇菜田的现象,为维护村民生产起到了带头作用。
王大秀一生勤劳苦干,勤俭持家,专注农业生产,探讨农业发展新道路,易于接受外界新事物引进种植各种新的农作物。他在蒋家垒和二九源大面积植树造林,在实乐村对门河的地方建有土糖榨、榨油房和其它加工作坊,扩大再生产。在当时社会变革的进程中,由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为赫赫有名的大财主,同时还带领村民走向富裕之路。







与实乐村有关的战事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遭到清军和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只得东奔西突。在转战中,太平军一支队伍由栗木横穿龙虎东进湘南。太平军军纪严明,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取道而行。经过实乐村地段时,从畔子塘边的一块水田路过,这块一工多田的泥土给太平军士兵的草鞋粘走完了。两年后,太平军由湘南转战进入广西,在恭城龙虎关(古称桂门关)被一支地方团练和地主武装队伍封堵。
带队伍镇守此关的首领是万民魁,万民魁是恭城北乡栗木大营村人,武举出生。因平时好赌博玩乐,没有招兵训练,把政府拨给他办团练的粮饷挥霍无几。上级下达命令,战事告急,他慌忙招来一批瑶民、流氓烂仔前来应战。这些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被所向披靡的太平军打得大败。万民魁带着败溃的队伍向西逃窜,被太平军追赶到实乐村的五屹四垒,太平军把万民魁的兵包围在此地杀得血流满地,万民魁最后单枪匹马突围往灌阳逃去。太平军两次经过实乐村都没有殃及实乐村民。
1944年秋,日本侵略者由湖南入侵广西。桂系军只派一支学生军镇守龙虎关。起初,日军在湖南桃川、粗石江一带滞留,不敢冒然进入广西恭城。粗石江维持会会长、大汉奸王彪领着几个日本兵乘小船,扮装成渔民沿河到黄沙湾察探虚实。得知守关的是一支学生军,日军在粗石江向黄沙湾轰了几排大炮。学生军被迫沿着河岸向恭城方向撤退,同时电告上级,日军已进入广西恭城。日军飞机轰炸龙虎,龙虎街几乎被日军炸平,实乐村被殃及炸毁的民房也有二十多间。
飞机停止轰炸后,日军屯兵黄沙湾,四处抢夺烧杀,抓挑夫,奸淫妇女。实乐村有一个姑娘在逃难中被日军枪杀,还被抓去多个挑夫及儿童。有两个儿童冒着生命危险,蹚水过河逃脱。撤离黄沙湾时,杀害了被抓的挑夫和反抗日军的村民群众近百人。目不忍睹的是把杀害的人砍成四块,盛满四谷桶,尸首不认。这其中实乐村有两个被害者,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在实乐村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9年春,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国民党白崇禧部队南撤,屯兵实乐村和九十工(地名)一带。为方便交通,国民党军拆去全村民宅的门叶,搬去村民木料,在实乐村义渡河搭桥。后该桥被洪水冲走。当时,许多士兵向村民购物不给钱,还强行夺取,随意殴打村民。后来,战火结束,四处逃难的实乐村民返回家园,逐步恢复重建家园。


武举王宝仁



王宝仁幼年时肥头大耳,身粗力壮,天生的武人相貌。童年时,喜欢看村里人舞狮弄拳,村里舞狮队请来拳术师传授拳术棍棒,王宝仁聪颖敏慧,一目了然。为了学到更多好拳术,他十八岁远出家门,到外地拜师学艺,数年后,练得一身好武艺。清咸丰年间,在平乐府应试中举武举状元。
当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农民起义掀起一场震撼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王宝仁被任命带领地方团练、地主武装队伍镇守恭城,抵抗太平军。
在实乐村六百多年历史过程中,王守仁是实乐村第一个武举状元。郑智敏 王国富 2018年编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乡村灵异之迷路

下一篇:民间故事:神秘的杨响马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3 13:00 , Processed in 0.19993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