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媳妇——乡村往事

2022-7-16 21:5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4| 评论: 0



娶媳妇,是一个人的终生大事,在什么时候,都被家人重视。即使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也不例外。


那时,男女自由谈恋爱的还不多,都还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托熟人或媒人介绍对象。媒人遇有合适的,安排两个人到街上见个面,女方会喊上姑姑或嫂子,一块去当参谋,中午吃顿饭。两个人都同意后,男方向女方下了聘礼。定下亲的女方,遇到端午节或中秋节,男方还要接来过节,给女方添置换季衣裳。男方女方都有了想结婚成家的意愿后,男方请来媒婆选个黄道吉日,定下结婚时间,由媒婆告知女方,女方提出要的彩礼,也由男方去办。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条件好的家庭,件件都能置办到,条件一般的,只要一样、两样,也是有的。


喜事临近,一家人开始忙碌、兴奋起来。请来毛笔字写得好的,在请柬写上,某某呈上,兹定于某年某月阳历、阴历几月日,举办结婚庆礼,恭请莅临!然后送到主要亲戚家。


到了结婚这两天,主人家提前请来执客和厨师。执客全盘负责结婚时准备,迎亲,典礼,待客,送客的大小事情。厨师准备这几天的待客的酒席。主人又提前一天,把媒婆接来,商量第二天去接亲的事项。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会事先主动过来帮忙。


随后,大家按执客或主人安排的大小事情,分头忙碌起来。有上街坊采买食材、佐料,烟酒、红纸的,有劈柴烧火的,有打扫院子的,有去借蒸笼盘碗碟筷的,有去借桌椅板凳的,有布置新房、铺新床的。



铺新床还是有点讲究的,请个儿女双全的健壮媳妇或婶婶铺,边铺边念着四方八句:“我来铺床,说个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鸳鸯。”,“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夫妻恩爱,日子红亮。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女郎。”,“瓜子枣子都上床,儿媳今年就当娘,水果糖果撒满床,生活甜蜜又吉祥。”“我把铺盖煽一煽,儿女长大做高官,我把枕头挪一挪,日子越过越红火”.......铺完念了,又抱来儿子在婚床上坐坐或爬爬。


红纸上写有大喜字,贴在堂屋中央,门上都贴着对联。喜字一贴,登时增添了喜庆气氛。堂屋前墙还贴有婚礼仪程。院内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最忙的是厨房的厨师和帮手,得管几十号、一两百号的吃饭。里面有烧火的,挑水的,择洗菜的,切菜的,都由厨师指挥。厨师系个暗色围裙,叼支烟,边安排边干活。菜篮里,案板上,桌子上,蒸笼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熟的,未熟的菜品。灶膛里柴火烧得呼呼直响,灶台上炊烟狼烟大冒,厨房发出的阵阵扑鼻的香味,扑出厨房门,飘向庭院,和白色饮烟一块,弥漫庭院。一样样荤素食材,经过他的手,变成一道道原汁原味的美味佳肴。


第二天媒婆拎上礼筐,领着一行人,骑上几辆自行车去接亲。听说以前接新人,我们这一带,条件好的是坐四人抬轿子。解放初期,是用搭上鞍子的毛驴去接亲,后来又用牛车新褥垫去接的。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兴起骑几把自行车去接人。


到了女方家庭,给接亲的人,打尖。女方这边,早已安排那个几个去送亲,各拿什么陪嫁的东西。母亲告诫女儿:“到婆家后,要孝敬公婆,与伯叔姑嫂和睦相处,夫妻恩爱,过好小日子。有空了,就回来看看父母。”女儿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养育之恩还未报,就要远嫁,哽咽着,点头答应。临出门,又跪下给双亲磕三个头。然后,坐上来接的自行车,依依不舍地离去。
接亲的队伍刚进村,就有看热闹的一群小娃子们,边跑边喊:“新娘子来了!新媳妇接来了!”向主人家报信。



上午主人家的门前,陆续不断有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有远处的亲戚们,也有一个生产队来让礼的人。门前小方桌旁边,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执着毛笔,在红礼单上记账,一个心细账头清的年轻人,负责收钱。一个队的人们,有一块,二块的上礼。亲戚上五块、十块的。条件好的,另外还准备有礼物。


这边,新郎官穿着一身崭新周正的衣裳,由年龄相近的老表们陪同,来到新娘子下车的公路上,在众人的吆喝下,给新娘子鞠躬,说句:“欢迎你,辛苦了!”由新郎拉着新娘的手,在一群人的簇拥吆喝声中,向新郎家走去。有的叫新郎官把新娘背着或抱着走。有调皮捣蛋的小伙子推搡着,叫两个靠紧。更有好事者,用婆婆纳针洒在新娘身上,或用苍耳果揉在新娘头发里。搭着红盖头的新娘,也看不到是谁。若是个泼辣的新娘,扯下盖头,翻脸噘骂这个小伙子。要把苍耳果从头发里摘下来,扯得头皮生疼,要扯掉好几缕黑发。


到了新郎家院前,早有人放了一挂鞭,热烈欢迎新人的到来。一对新人在执客的指挥下,结婚典礼正式开始。一对新人,面对来客和众人,在执客的高喊声中,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四是伯伯、叔叔、姑姑、舅舅、姨们来上礼,披红挂彩。有的上的钱,有的买的花花绿绿的被面、衣料,斜挂在新郎和新娘身上。五是有老表们上台讲话,祝贺一对新人的结婚大喜。最后,执客高喊,婚礼圆满成功,送一对新人进入洞房。话音未落,一群年轻人和小朋友们,又推涌着两个新人进入新房。


新娘坐在新床上,新郎掀起盖头后,出去招呼各路客人和众多乡亲。那时农村不知从哪里来的“三天不讲大小”规矩,有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跟新人开玩笑,荤素都有。甚至有坏娃,趁人多,动手动脚,在新娘身上揩油。新娘无法,从身上掏出一把糖,往房屋门口一撒,一窝蜂似的都去抢糖,新娘才落得片刻的清静。这时候,有喊新婶、新舅妈的侄子、侄女、外甥,端来茶、洗脸水,新娘象征了喝一口,擦把脸,随后掏出封子,递给娃们。


外边,典把礼后,执客和新郎一块,从刚才下自行车的地方,接来送亲的几个人,坐在堂屋桌上,奉上好茶好烟。是拿脸盆,门帘等的小娃们,一个人给个封子。


开席后,堂屋里两桌,一桌是舅舅、姨夫、姑夫们,由伯伯、叔叔们陪,一桌是送亲的,找几个酒量好的家人或亲戚,陪他们吃好喝好。院门前,一次只能摆十来席,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乡里乡亲,因餐具和桌椅不够,一次待不完,两次待,也称流水席。


菜上后,执客领着新郎新娘,先从舅舅、姨夫、姑夫上席斟起,接着是斟送亲的,然后,到外面,敬流水席的酒。有时主人家,老两口,也拿起酒瓶,一席一度的斟,感谢大家的捧场和多年来对他们结婚儿子的关照。筵席结束,送亲的和新娘打声招呼,就告辞回去了。


晚上,主人家还要留几桌,一是感谢媒人、执客、厨师等人帮忙酒,二是待留下的主要亲戚,尤其是姑舅老表们,晚上他们还闹房。三是新郎或中午有事未到的客人。


晚席结束,主人家送走媒人、厨师和执客等,当然还有谢仪,和亲戚们在一起拉家常。年轻的老表们,开始了闹洞房。那时,闹房好像也是结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时没人闹房,主人家还得请人去闹,因为不闹好,喜庆气氛不浓,也会被人们笑话,这家人缘不好,是个老鳖义人家。


闹房多开荤笑和素玩笑,一两个能说会道的人,捉弄新娘子,看新娘出洋相和尴尬,惹得看热闹的人群,不时发出一阵阵欢笑声。



我小时候,曾看过几次晚上闹洞房,新郎新娘坐堂屋小桌旁,桌上放着几碟下酒小菜,两个能言善说的老表是主角,农村不知什么时候兴起,三天以内没大小,不管什么辈分都可随便来耍,闹房过程文明而纯朴,诙谐而搞笑,主要戏闹新娘。又分文闹和武闹。就是出几个迷语和顺口溜,叫她回答,答不上来,就要吃酒,或当众亲吻新郎,或谈自己的恋爱史。文雅的一点,南阳诸葛亮,坐在红纱帐,布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粗俗的有,一杆秤,两秤砣,秤杆没有秤砣多。武闹,用线绳吊个苹果,两个新人又嘴叼,若叼不住,罚新娘喝酒,或抱着新娘绕酒桌转三圈。又有新郎的嘴噙块喂到新娘嘴里。再各咬一半,共同甜甜蜜蜜。还有不能用手,用嘴喝交杯酒等。武戏步步是戏,处处是情,节节是看点,比文闹更使人情不自禁地发笔。


那时农村年轻人都还比较封建、害羞,新郎答不上来,任凭自己喝酒,也不当众亲吻新娘,或谈自己如何谈恋爱的。腼腆的新娘采取沉默是金或回避策略,不管你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搭腔,甚至连洞房也不出。有泼皮胆大的,和几个人一块把新娘连拉带抱地弄到堂屋里。不回答,好办,有人趁你不防备,猛地一推,咚的一声,把新娘头撞在新郎官头上,你疼得揪心,周围又是一片哄笑声。还有的叫你坐到新郎的怀里。


整个闹房过程,有说有笑,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加深了亲戚朋友的情谊,也去掉新娘当姑娘时的几分羞涩矜持。


因为主人家和帮忙的,忙碌了几天,都筋疲力尽,劳累不堪,闹房九、十点结束,所有人不管擦脸洗脚没有都去安歇。还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嚷着还没闹尽兴,还有一个节目等待进行,夜里听墙根,也是当时一种风俗。队长的花边新闻和黄色笑话,多来自偷听墙根。有些新婚夫妻,怕闹出笑话,克制自己,保持干柴烈火不碰撞在一起,吓得一夜不敢亲热。



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乡村灵异之迷路

下一篇:你在村头看风景,我在网上看你——农村网红唤起乡土记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4 07:52 , Processed in 0.54540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