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印象——武汉方言是闻名全国的西南官话汉腔(之六)

2022-6-20 10: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2| 评论: 0

湖北省地势三面环山,武陵山、巫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与幕阜山自西向东环绕排列,仅向南敞开通向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长江、江汉两大河流纵贯其间,在众多的江河湖泊的滋养下,塑造了湖北“鱼米之乡”的美誉。从地理条件来看,湖北山区丘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省内文化交流,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化区域。但武汉与周边区域水陆通道密切相连,其“九省通衢”的地理方位也为湖北方言增添了多样性和广阔空间。
一、湖北方言的形成及归类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湖北方言分为三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赣语区。武汉话是流行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及其毗连地区的地方方言,被归类为西南官话区湖广片。其他属于西南官话的湖北城市还有:荆州、襄阳、十堰、宜昌、恩施等。而属于江淮官话区(楚语)的湖北城市有:黄冈、孝感、黄石等。属于赣语区的湖北城市有:赤壁、咸宁、大冶等。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武汉方言与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及中南地区的湖南、广西的方言更接近,有移民方言之说,毕竟武汉有“九分商贾一分民”之说,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许多武汉人在外地,一开口说武汉话,就容易被误认为是四川人。就湖北方言内部而言,如果有来自黄冈、黄石、孝感一带,来自赤壁、咸宁、大冶一带的湖北人,与武汉人交流,他们可能说着对方不能完全理解的方言,也分辨不出对方是否是湖北人,只能通过普通话来交流。为什么素有荆楚大地之称的湖北内部方言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很多湖北人也不一定知道,这要从西南官话、赣语与江淮官话的形成说起。



湖北方言分布图
1、西南官话的形成
湖北处在长江中游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地形与交通条件促使这里始终处在南北方移民运动的前沿。战国以前,湖北曾经是楚国八百年历史的发源地与繁荣地,然而秦将白起“拔郢”之后,从湖北出土秦简来看,秦国完成了对当地的文化征服,作为楚国本土语言的古代楚语基本全部南下湖南,成为了今天湘方言的前身。在之后的岁月中,湖北大部分地区长期作为承接北方人口迁徙的主要地带。从黄巾之乱到永嘉之乱,再到安史之乱,汉唐之间的多次战争导致大量中原地区的士民沿着南阳盆地一线进入荆楚之地,逐渐在当地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的语言体系。靖康之变后,又有大规模来自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到来,持续上千年的南迁进程基本完全中和了当地的地方方言。元朝的征服过程中,湖北同样是南宋对抗蒙古军的主战场,享有“鱼米之乡”的湖北,自然成为了北方屯兵的主要场所。到明朝初年时,湖北西部与武汉一带已经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体系,并通过湖广填四川移民将这一方言体系又填入川渝滇黔等大西南各省。不过,由于文化的毗邻影响,襄阳一带的西南官话鄂北片明显有陕西与河南的中原官话风味,而宜昌与恩施一带则是浓重的“成渝腔”西南官话,只有处在中心的武汉是较为独立的“武天片”西南官话。
2、赣语与江淮官话的形成
明朝初年颁布移民令从江西大规模移民至湖广,史称“江西填湖广”,大量江西移民进入了鄂东南的咸宁、大冶、赤壁与鄂州在内的八县市之中,从而使这一区域在语言上江西化,成为了后来赣语方言的独立分支大通片。除此之外,以今天江苏大部与安徽为代表的江淮方言,在明朝时期因为安徽人朱元璋的推崇而大行其道,逐渐影响到了大别山区一带的黄冈地区,并与当地残留的古楚语、北方官话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音调的江淮官话黄孝片。
3、被称为“汉腔”的武汉话由来
“武汉人不讲武汉话,讲么事咧?”武汉人说武汉话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有人会去追问武汉话的起源。武汉话源于明清汉阳府黄陂话,现今的武汉话是在汉阳府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吸收周边地区迁来居民的方言,而形成的不同于原先汉阳官话的方言。上古时期的楚国语言,经过动乱和移民,融进了北方语,仅在湖北部分地区沿用,没有在武汉流行。而到了明代初期,汉江改道,汉口从汉阳分离出来,名为汉口镇,并崛起为新兴码头,仍从属于汉阳府管辖内通用汉阳官话。汉口镇交通的便利迅速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们来此经营、定居,武汉话逐步形成了以汉阳官话为基础、融进周边移民语言成分。武汉话是漂在长江里、系在码头上的,它在三镇贩夫走卒的肩膀上晃荡,随着武汉商业的兴旺而发扬光大,至上世纪40年代末,武汉三镇合一,原来的武汉方言在三镇内的差异逐步缩小,形成基本统一的、具有独特色彩的“汉腔”。
武汉是江湖之城,武汉人自然是江湖中人。就拿方言来说,武汉话中就有些常用语源自江湖隐语,比如:武汉话中称哥哥为“拐子”,就是洪帮中的隐语,是老大、头目的意思。武汉话中的“麦子”,“麦”字武汉音读作mé,指人的相貌,比如:“熟麦子”指熟人,“对麦子”指见面,“踹麦子”指受气包之类,这个词汇也出自洪帮隐语。武汉话“搞么斯撒”,表达的是“做什么”的意思,但说起来却别有一种江湖的狠气。码头江湖上的狠气慢慢成了武汉人的一种个性。心快口直的武汉人有话会当面直说,不喜欢拐弯抹角,一点也不做作、不虚伪。武汉天气热,言语中很容易带火气,搞不好就吵起架来。如果你乘坐公汽看到两个嫂子因为抢座位用武汉话一路对骂,还真不是什么稀罕事。性格火爆,说话直爽,市井气浓重,喜欢骂人,骂完又可以立马不当回事,这就是武汉人独有的江湖味道,带着一些豁达和侠气,别有一番风格的可爱。因为武汉话的火气过重,为了摆脱掉“汉骂”的恶名,这一颇有特色的方言在新一代武汉人那里已经留存不多了。如果说“打码头”的凶狠是商人逐利带来的江湖气,武汉人从内心深处在对这个江湖的历史有选择的继承和遗忘,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习俗风气也渐渐地在人们视野里减少乃至于消失。据调查,很多武汉中小学的学生已经都不会说武汉方言了。不论是脱胎重生还是矫枉过正,武汉摈弃了争功近利的价值观和打码头的江湖习气,建国后城市面貌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言谈举止文明,人际关系和谐,武汉每天不一样,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展现了昔日大武汉的恢弘气象。

二、汉剧、楚剧、曲艺属于汉派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优秀遗产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反思和重构”将会成为码头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中的思想主线。武汉市高度重视汉剧、楚剧、地方曲艺等地域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批方言艺术精品,成为汉派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优秀遗产

武汉的戏剧源远流长,剧种丰富,特色鲜明,尤以汉剧最具有原创性,是对中国戏曲有整体性贡献的一个重要地方剧种。大量史料证实,起源于湖北的汉剧影响全国几十个剧种,曾独领风骚成果辉煌,而且汉剧直接孕育了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汉剧剧目素有八百出之称,京剧的剧目大多数都是从汉剧里移植,至今的京剧唱白中还带有汉腔。




周总理观看陈伯华表演汉剧后亲切交谈






汉剧大师陈伯华
武汉实施汉剧百出工程,推出著名汉剧大师陈伯华排演的《宇宙锋》《贵妃醉酒》《状元媒》《穆桂英智破天门阵》《三请樊梨花》以及现代戏《江姐》《赵玉霜》《秋瑾》《太阳出山》等汉剧剧目。陈伯华的表演雍容华贵、清新大方、旋律优美、声腔委婉,饮誉海内外,既保持着浓郁的汉剧特色,又散逸着清新的时代气息,将古老的汉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丰富完美的陈派艺术体系。1960年秋,周总理备下家宴,邀请全国旦角名演员陈伯华、袁雪芬、红线女到家中做客。周总理对陈伯华说,“汉剧源远流长,对京剧和许多剧种都有过很大的影响。全国13个省有汉剧,这个古老的剧种是有发展前途的。”2006年,汉剧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陈伯华名列文化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老一辈楚剧表演艺术家



生活气息浓郁的现代楚剧
武汉推出楚剧优秀剧目复排工程,楚剧是湖北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早期流传于湖北黄陂、孝感地区,称黄孝花鼓,1926年定名为楚剧。楚剧内容清新活泼、曲调优美典雅、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是其艺术特色。湖北省楚剧院原有沈云陔、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高少楼等知名的老一辈楚剧表演艺术家,建院以来,剧院创作、整理、移植上演了大小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100多出。其中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曲《追报表》,为省内外许多剧团移植演出,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具有剧种特色的传统戏《葛麻》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打金枝》《蝴蝶杯》《杨绊讨亲》《庵堂认母》等常演不衰。移植的现代戏《沙家浜》《江姐》《双飞燕》《不准出生的人》和改编的《许四姑娘的命运》等,多次被中央电台、电视台及省、市电台、电视台播放。近年来创作的《思情记》《悠悠柳叶河》《东方税官》参加1992年湖北省戏曲剧种调演获多项一等奖,参加1996年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获演出奖;创作排演的楚、京剧戏曲小品《一瓶茅台》获1996年全国小品比赛金奖,获1997年文化部文华新节目奖。



武汉说唱团何祚欢老师谈湖北各地方言
武汉说唱团利用“湖北地方曲艺保护传承基地”都市茶座曲艺剧场进行汉派文化传播,推出了《王昭君》《万里茶道》”和一些方言贺岁喜剧,随着《杠上开花》《信了你的邪》等剧热演,武汉方言的“岔巴子”、“嘎巴子”等舞台形象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何祚欢老师谈湖北各地方言、武汉小吃名堂的一些评书,太接地气,太有趣了,让你了解武汉方言的魅力和精彩,捧腹大笑不止。
经国家广电部门批准,湖北省武汉市广播电视台还开办了一批方言栏目,“好吃佬”、“武汉吃了冇”、“的哥乐园”等栏目,成为传播“汉派文化”的“有声名片”,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武汉方言的活动中来。武汉下一步将依据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及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方言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十四五”语言文字事业和教育事业规划统筹谋划、有序有效推进,进一步强化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和支持全社会“留存纯美乡音,记住浓浓乡愁”,为传承弘扬“汉派文化”,增强武汉文化软实力而不懈努力。

三、武汉方言的常用语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方言有400多个,武汉话与北方话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卷舌音。北方由于寒冷多风沙,说话时口型不宜太大,因此语音中多卷舌,鼻音重。而武汉江湖多,空气湿润,气候炎热,与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武汉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r这些卷舌音。如:男人划着木船下湖打鱼摸虾采摘莲藕,女人烤熟了一只野鸭,会对着湖面喊叫:“回来奇楼(吃肉)啰!”,“奇qi”和“楼lou”没有卷舌音。而且武汉话里,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但武汉话着力提高语言尾音,更有悠扬委婉、率直响亮。曾听说武汉的黄陂话差一点被法定为普通话,还有京剧里的唱白很多都带有汉腔。武汉人讲话只要语速慢一点,一般都能够听得懂武汉话,不会有太大的语言障碍,但若你不熟悉武汉方言,也难以沟通。为了方便外地人来武汉游玩能够听得懂武汉方言,现仅举100个常用的武汉方言如下:

(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

2.老俩或姆妈(妈妈)

3.太(奶奶)

4.老爹(爷爷)

5.家家(外祖母)

6.家公爹爹(外祖父)

7.老亲爷(岳父大人)

8.老亲娘(岳母大人)

9.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10.拐子(哥哥)

11.外外(外甥)

12.老几(指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13.青皮堕(光头)

14.老来苔(指三四十岁的女人)

15.火姐(伙计、兄弟)

16.屋里(家的意思)

17.火杆(男人)

18.老杆(老男人)

19.糙子伢(少年)

20.小屁嫩子(小孩、指不听话的小孩)

21.情况或皮判(情人的意思)

22.买粉的(妓女)

23.麻木(人力三轮车)

24.扁担(挑夫)

25.娃地脑括(摆地摊的)

(二)生活常用语

26.条子(身材)

27.麦子(长相,麦读作mé)

28.胯子(腿,胯读3声)

29.打赤巴(半裸)

30.打挑瓜(全裸)

31.浮子(毛巾、抹布)

32.叶子(衣服)

33.孩子(鞋子)

34.过早(吃早餐)

35.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6.改大手(解大便)

37.窝虽(拉尿)

38.拉瓜或塔沙(脏、邋遢)

39.条举(扫帚)

40.灶妈子(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41.么斯(什么)

4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43.是说唦(表示赞同)

44.晓得(知道)

45.铆起、铆倒或喔涩(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46.车舵(离开)

47.是/不是那个事(是/不是那回事,‚象/不象样)

48.豆里(里面)

49.刮气(有气质,好看的意思)

50.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51.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52.灵光(聪明、灵活,“光”读4声)

53.迪多(啰嗦)

54.裹筋(啰嗦、琐碎的意思)

55.遛耍(速度快)

56.有版眼(有能耐)

57.苕或嘠巴子(傻子)

58.苕头日脑(很笨)

59.蛮扎实(厉害)

60.耍拉(麻利)

61.蛮合一(关系很好的意思)

62.造业(可伶)

63.正满(现在)

64.及满(什么时候)

65.滴嘠(一点点)

66.三不支(偶尔)

67.嘠事(开始)

68.自嘎(自己)

69.洗了睡(休息的意思,也指没有什么作为了)

70.醒倒媒(开玩笑)

(四)其他常用语

71.你莫跟老子翻(你不要惹我)

72.老子呼你两哈的(要打人了,“呼”不是叫人来的意思,“哈”读4声)

73.你不识黑是吧?(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74.你要么样唦?(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75.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6.婊子养的(武汉人的习惯口语,有用来骂人的,也有关系好的人打情骂俏)

77.搞么斯唦?(搞什么名堂?你想干什么?)

78.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79.谍务(故意)

80.心里冒得数(心里没有数,“数”读瘦)

81.跟老子等倒起(你等着瞧吧)

82.板沙(不停地运动)

83.敲死(找死)

84.不中神(不行了)

85.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

86.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87.岔巴子(多管闲事)

88.掉得大(出丑、吃亏)

89.掉底子(丢人)

90.胚子(做了得罪人的蠢事)

91.下课(完蛋了的意思)

92.做笼子(合在一起骗人)

93.夹生(不圆滑、不好打商量)

94.斗活子(几个人串通在一起)

95.毛痞(耍赖、搞小动作)

96.瞎岔(到处说别人的事情,有时是指不懂装懂的人)

97.服撮(服了气)

98.假妈(假装、假设)

99.喔涩(使劲的意思,“喔读”2声)

100.信了你的邪(相当于受不了你的)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很多人认为湖北佬中数武汉人最有“板眼”,爱“抖狠”,脾气大,语速快、嗓门高。若你深入武汉了解后,觉得武汉人的性格与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市井文化、码头文化息息相关,造就了武汉人脾气急躁、性格直爽,却也磨砺了武汉人的心胸开阔、勇敢顽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性情。武汉人的性格就是这座城市的性格,当你看到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不是武汉人努力奋斗打造出每天不一样的城市,不愧是“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的充分体现。
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有些外国媒体将武汉“妖魔化”,武汉采取应对措施,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进行高级别的封锁,引起了全世界报以高度关注。他们都在问:武汉老百姓现在怎么样了?武汉大街上是什么情况?《武汉战疫记》这部纪录片如实记录了这座城市此刻的状态和情绪,让全世界更加直观地看到,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百姓是如何在封城状态下顽强坚守,携手抗击疫情。武汉为全中国、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武汉人民用他们的献身精神阻止了病毒进一步传播,为我们提供了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一位来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女记者在武汉“封城”前离开,当她回到这座城市后感叹说:这里复苏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这里的生活看起来出乎意料地正常,唯一能看到过去疫情迹象的是一座设有抗疫展览的博物馆。NBC记者还采访到一位封锁期间留在武汉的美国人,他庆幸当初做出了不撤离的决定,“如今我们看美国,我们为他们疫情蔓延逝去的人感到难过。”在美国彭博社记者的镜头下,如今武汉的闹市人头攒动,早已重现活力,面对“还担心疫情吗”的询问,居民们回答说:“感觉很安全,但我们不会放松警惕。”在武汉的外国人告诉记者:“武汉人很有韧性,他们是英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感谢武汉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化茧成蝶 无问西东——康力电梯上市十年发展回眸

下一篇:60万人点赞!十堰刑警抓捕逃犯时的这句话,感动全国网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3 23:37 , Processed in 0.36507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