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的转型与蹚路

2022-11-11 07:2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0| 评论: 0



云丘山景区康家坪民宿。



翅果油树育苗基地。



山西宇皓环保纸业有限公司的石头纸生产车间。



位于交口县的“吕粮山猪”养殖基地。

“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晋商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重要论述。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强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7月1日,山西省首个由民营企业家发起创办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山西晋商培训学院正式揭牌成立。省委书记楼阳生作出批示,希望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和弘扬晋商精神,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把握时代大势,坚定发展信心,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脚踏实地办好企业,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服务山西转型综改中建功立业,为我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镗出一条新路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转型”是山西发展的关键词。摆脱资源依赖,在转型发展上率先镗出一条新路来,山西被寄予厚望。

不能等到资源枯竭了再来搞转型。在率先上抢先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在镗出上下苦功,滚石上山、艰辛探索。今天,我们讲述张连水、郭兴银、师保平的故事,从中观察山西民营企业家转型镗路的探索、艰辛与收获。

在临汾市乡宁县,张连水的名字家喻户晓。2000年以来,他主动摘掉“煤老板”的帽子,发展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虽一路艰辛,但终有所获,美了山川、富了乡亲,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在晋中市平遥县,郭兴银十几年间将一个年产9万吨、资源面临枯竭的粗放型国有老矿,发展成为一家集煤炭采选、旅游餐饮、新材料生产等20多个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在吕梁市交口县,师保平从铝矿经营困境中脱身,转型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已经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高品质猪肉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带动当地和其他贫困县域农民脱贫致富;

……

开矿挖煤注定是不可持续之路。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在开发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同时,张连水、郭兴银、师保平他们逐步意识到,只有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企业发展之正道、坦途。他们先行一步,为转型发展的蹚路之举,值得全省民营企业借鉴。

山下产业转山上做文旅文章 种植开发翅果油奔小康生活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云丘山坐落在吕梁山南端河汾的夹角地带,总面积2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29米,处在临汾市乡宁县与运城市稷山县、新绛县交界处。这个风光秀美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掌舵人张连水,曾是个地地道道的“煤老板”。

记者与张连水的见面,在云丘山中一处窑洞前。采访中,这位老人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他细细安排工作、叮嘱事项,然后再将故事娓娓道来。

上世纪90年代,受益于产业政策和敢闯敢拼的性格,张连水成为先富起来的人。“当时公司账面上经常超过2亿元,但煤炭那时属于高危行业,对环境影响很大,事故频发,也让我深感内疚。”谈起转型的初衷,张连水陷入片刻沉思。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大调整,2003年,张连水下定决心开始云丘山风景区的保护开发,第一期投资就达2.3亿元。就在10年前,景区开发投资遇到困难,他还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和张连水相识33年的云丘山景区副总经理袁根盛回忆道,当时,煤炭产业正处于“黄金十年”,加之产业转型跨度很大,亲友们反对声很高,但张连水一心搞转型,2008年顺势退出煤炭领域,全身心投入旅游行业。

景区开发期间,张连水还请来古迹修复保护、园林规划设计、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家,组建起经营管理团队,科学规划、严谨施工。在移民搬迁、修筑道路、景点建设、人才引进、员工培训等方面,他都亲力亲为,全力打造云丘山文旅品牌。景区开发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完成核心景区20余处庙宇及人文景点修复、重建;保护开发塔尔坡、康家坪等多处古村落;完成养生食府、八宝食府、康家坪小吃、窑洞大院、云圣快捷酒店等餐饮酒店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开发了蹦极、空中飞人、鸳鸯桥(玻璃桥)等新项目。如今的云丘山,已成为山西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

“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评审,云丘山景区就已通过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今年正式进入创建期。”说起今年云丘山景区的规划,总经理张恒山信心满满。30岁的他去年从父亲张连水那里接过“接力棒”,全面负责5A级景区创建任务。有冲劲、更注重细节的他为云丘山旅游品牌带来一些变化。

“果实膨大近成熟,叶面补肥促高产。做好采收细方案,‘战役’打响不慌乱。”这是山西琪尔康公司翅果油研究所编制的翅果油树管理二十四节气歌。乡宁县西交口乡翅果油树种植基地负责人任玉泽告诉记者,公司在此流转了3.9万亩土地进行种植,进入8月采摘季,十里八乡上千人都投入到了采摘中。站在园内极目四望,漫山遍野都是翅果油树。翠绿的叶子和八棱状的果实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是张连水带领大家一起奔向小康生活的一个农业项目。

1998年参加全省“两会”期间,张连水首次从山西师范大学闫桂琴教授那里,知道了翅果油树的珍稀性及其衍生品的保健功效与经济效益。正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事业机会的张连水顿时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000年9月,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张连水和公司员工在西交口乡种下一片元老林。从育种优选、流转500亩土地规模种植,到发展成为拥有10万亩翅果油树种植基地、三大科技示范园区、三大经济林基地、年生产能力300吨的CO2超临界萃取生产线,集科技研发、经济林建设、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张连水与翅果油树一结缘就是20余年。

经过多年发展,琪尔康立足翅果资源开发出了多元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饮料、压片糖果、健身茶等,拥有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优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诸多光环。2019年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亿多元,利润总额4800多万元。

如今,乡宁县已经被国家授予翅果油国家地理原产地认证,翅果油树则成了乡亲们的致富树。66岁的张方元研究翅果油树已有15年,担任山西琪尔康翅果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他告诉记者,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翅果油树的生态效益同样显著,对净化空气,防止雾霾天气的形成具有积极效果;而且该树种根系特别发达,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都有明显益处。

一颗颗翅果仁经过筛选、萃取、减压分离、过滤等几十道不同工序加工,最终成为软胶囊、饮料、日用品等,进入百姓生活。一片片翅果油树林托举起企业的发展之路,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向小康生活。

延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投建产业园找到经济增长点

9月10日,山西宇皓环保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制粒工段的制粒机内,煤矸石、碳酸钙石粉等原料与高分子材料在这里充分融合,进行造粒。“这些颗粒,经过再次高温加热后,由造纸机生产出各种厚薄的石头纸供给客户。这一批货,是西班牙客人的订单。”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强向记者介绍道。

“您看到的这一排箱子,里面装的是要供货给三星集团的显示器,目前我们新型光学材料项目采用的是国际领先的导光板生产工艺,光学挤压板生产能力全国第一,激光导光板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在山西宇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品质管理部部长宋志伟自豪地说。

新型光学材料和新型环保石头纸这两个项目均坐落于宇皓新材料产业园,属于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遥煤化集团)转型板块中的一部分。

平遥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郭兴银,十几年间将企业从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年产9万吨、资源面临枯竭的单一粗放型国有老矿,发展成为一家集煤炭采选、炼焦化工、天然气营运、新型建材生产、铁路运销、物流运输、房地产开发、农林生态开发、旅游餐饮、金融贸易、推光漆器文化产业经营、新型光学材料生产、煤矸石造纸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1994年,当时的平遥一矿亏损严重,欠发工人工资已6个月之久。一线煤矿工人出身的郭兴银,接过重担担任矿长。上任第一年就让企业摘掉亏损帽子,上缴税费超过了前3年总和,不仅还清了企业外债,而且补发了拖欠职工的工资。

前进永不止步。郭兴银说:“做强做优民营企业,首先要做好老本行。我们都是搞煤炭出身的,要想企业不垮掉,就要延伸煤炭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我们搞循环经济也是逼出来的。”2002年,在郭兴银的带领下,企业规划建设了一个集煤炭洗选、炼焦、化产品回收、三废利用、新型建材、煤气发电为一体的煤焦循环工业区。截至目前,园区内煤矿总数达到5个,企业煤炭产能为390万吨,精煤洗选产能400万吨,焦炭产能200万吨,发运能力200万吨/年,煤矸石烧结砖1.2亿标块/年,实现了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找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来转型,也必须由企业家来蹚这条新路,过程很痛苦,但只能坚定不移地往前走。”郭兴银深有感慨。平遥煤化集团积极拓展新型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建设了四大转型产业园。除宇皓新材料产业园,还有天然气新能源产业园、唐都推光漆器文化创意园、横坡古村农林生态产业园。四大转型产业园的发展,使平遥煤化集团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标杆企业、全省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山西省十大科技创新企业。改制后的平遥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倍,上缴国家税费增长超过了80倍,累计上缴国家税费总额超50亿元,职工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5倍。

如今,平遥煤化集团的非煤产业全部盈利,新产业达到20个。今年上半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加了20%,光学材料在全国布局,重庆、合肥、烟台、惠州都建了厂子。企业计划在3年到5年内,力争做全国行业“老大”。

好项目带动上万农民增收 好模式引领更多地方致富

4月29日,在石楼县龙交乡仁义村,“吕粮山猪”20万头生猪产业扶贫项目开工建设。

“这项总投资3.5亿元的生猪产业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出栏商品猪20万头,实现年产值10亿元,带动上万农民稳定增收,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吕粮山猪”品牌创建企业——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师保平告诉记者,“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力争当年建成、当年达效。”

师保平介绍,项目一期为1万头种猪养殖基地,占地150亩,二期为100个家庭猪场,由100个村集体、合作社利用扶贫资金1亿元和银行贷款建设,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猪场的模式,由公司提供10万只猪苗,实行“三固定”“六统一”管理,确保家庭猪场稳定收益。

事实上,石楼县仁义村是“吕粮山猪”在吕梁山安的第二个家。5年前,“吕粮山猪”在交口县最南端的南山村“安家落户”。这个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小山村,为“吕粮山猪”现代化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吕粮山猪”在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千家万户餐桌的同时,也回馈乡亲,为当地脱贫致富注入了源头活水。

如今,穷山沟告别贫穷,实现华丽转身。而在此背后,则凝聚着交口企业家师保平的转型心血。

在“吕粮山猪”诞生之前,师保平经营着一家铝矿。因为经营不景气甚至还面临亏损,师保平时常犯愁。他逐步意识到,依靠开采资源终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他一直在探寻新的产业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保平的儿子师国栋找到了一个好项目。为此,师国栋还辞掉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和父亲一起搞生猪养殖。

他们的生猪养殖可谓“高大上”,选择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构建现代化的养殖基地,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安装运行,全程由专家监督指导。不仅如此,设备设施一流,采用国外全自动化水料、自动化环控等系统,建立了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和排泄物沼气发电等系统。

站在南山村的山上向下张望,一排排蓝顶白墙的板房十分壮观;站在企业视频监控大屏前,养殖基地内的产房、育肥室等各处设施一览无余。

在师国栋的带领下,现在的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已成为集规模化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种畜生产经营、饲料加工销售、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18年还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已申请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注册12个商标,积极推动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

企业精心培育的“吕粮山猪”猪肉,由于坚持“四零”标准,品质优良,一经打入市场便得到消费者的喜爱。截至目前,“吕粮山猪”已经开设门店200余家,主销我省各市以及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市场。去年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销售收入近1.28亿元。继2018年获得我省首家直供港澳资质之后,今年7月,成功认证为“世界上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猪肉”,首创福布斯世界纪录。

产业兴则农民富,农民富则经济活。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不忘带动当地乡亲脱贫致富。他们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玉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仅如此,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更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致富门路。他们还以订单帮扶、金融合作、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多种模式,带动了280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我们计划在石楼县形成一定的扶贫带动模式,带动当地人均增收1000元,每个合作社年均增收100万元,带动农户直接增收1亿元。”如今,师国栋已是吕梁市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这位当初义无反顾辞职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正把“立志养好猪,不负吕梁山”作为他的使命,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品质把控,让更多的百姓吃上安全健康而又美味怡人的猪肉食品。

本报记者张临山 刘瑞强 杜鹃 晋帅妮本版图片:本报记者刘瑞强 杜鹃

(责编:温文、马云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直销与市场:琪尔康再遭扒皮 大肆搞挂靠报大单无视法律法规

下一篇:2017年直企战略规划统览 逐渐呈现多种模式为一体的营销模式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0 18:58 , Processed in 0.37534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