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风新观察(一):树徐州形象 无形之风促有形之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持续掀起大兴"五种风气"热潮,激励全市上下主动担当作为,在2月7日召开的全市作风效能暨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兴"五种风气"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这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发展大局,聚焦作风领域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的一份管根本、利长远的重要文件。文件包括5个方面,17项具体内容,涵盖5大类30个项目。虎年的第一份文件,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徐州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今天起,徐州新闻推出系列述评《五风新观察》,我们一起来关注。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五周年。当下的徐州,坐拥"天时""地利","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更多战略机遇叠加,新时代、新定位、新机遇,徐州,应该树立怎样的新形象,又该如何去做?
记者 唐一民:人人都是城市的主人翁,人人都是城市的形象代言人。新时代,徐州的党员干部应该有什么形象,徐州又该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在《关于大兴"五种风气"激励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中,我们能找到答案。《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大兴"五种风气",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和能力大提升。推动"五种风气"融入徐州干部血脉、扎根内心深处,实现徐州干部队伍形象和城市发展面貌的系统重塑、彻底改观。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白现军:党员领导干部,对城市形象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形象好不好,首先要看本地的领导干部的形象怎么样。从某种意义来讲,地方领导干部的形象,就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一方面,作为城市发展的领导者和引领者,他们处于社会"聚光灯"下,可以说是万众瞩目,是最容易被关注到的群体。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对于城市的整体面貌、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产生重要影响。
一座城市的形象,是"硬环境"、"软环境"的综合体现,如果说,"硬环境"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那么"软坏境",就是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内部因素,干部队伍形象和城市发展面貌便是重要的体现之一。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五种风气",在新起点上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发,干部作风转变、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为实现"十四五"强势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持续深耕细作发展软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白现军: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它彰显的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有效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客商投资兴业、在外的乡贤返乡创业、外地游客参观旅游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要素最终都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反过来,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形象塑造,强化公众的城市形象认知。
树立徐州形象,大兴"五种风气",就要从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和能力大提升开始。为此,必须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身体力行,引领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弘扬"五种风气",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局面。还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项目清单,在《意见》中,就谋划探索了包括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机制、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素质培训、健全重点工作推进机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性举措,让大兴"五种风气"落在实处、见到实效。
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白现军:落实好17项举措,树立徐州形象,重在抓好领导干部群体形象建设。一是要形成理论自觉。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最新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精准掌握国家和省里的出台的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二是要养成行动自觉。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徐州发展的实际,转化成破除积弊陋习、治疗重症顽疾的良药。三是要强化外部监督。通过有效监督,来强化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和信心,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和能力大提升。
记者 唐一民:我们也注意到,《意见》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制度性抓手、行动性方案、激励性举措,通过建机制、强保障、促落实,推动全市上下将"五种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投入推动徐州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最终实现以全新的形象,努力创造在全国全省领先率先的新业绩。
徐视融媒记者:戚艺 张云 马得程 唐一民 胡忠权
编辑:徐浩
编审:张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