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黑寡妇(6)换新衣服
现在,小金菊会跑了,还会叫“爷爷”“奶奶”“爸爸”“叔叔”“婶婶”“哥哥”了。这都是别人教给她的。她在二爷家吃,在二爷家住,每天和二爷的孙子一起玩,二爷的老婆便教她说话,让她叫二爷“爷爷”,叫自己“奶奶”,叫虎子“叔叔”,叫虎子媳妇“婶婶”,叫虎子的儿子“哥哥”。她也很聪明,嘴还特别甜,一教就会,一叫就对,所有人都特别喜欢。二爷家娃娃少,特别是没有女娃娃,她就成了所有人的开心果。金菊的父亲仍然和往常一样,每天早上起来赶着羊出山,羊吃草的时候,他就割榆条,编背篼,编篮子,编抬笼,后来还编粪筐,编粮囤,编油筕,凡是二爷家用得上的东西,他都编,二爷对他很满意,偶尔见面,对他很客气,他也很满足。
后来,二爷家用的都有了,他又把编好的背篼、篮子、抬笼、粪筐、粮囤、油筕,一件一件送给邻居,不到两个月时间,全村三十几户人家,几乎都有了他编的东西,慢慢地,他也融入到了村民当中,就连口音都和当地人差不多了。人们都对他赞不绝口,说“这河南人不但手巧,人品还特别好”。有的觉得不好意思,还隔三差五给他送一件旧衣服,或者送两个煮熟的鸡蛋。他再三推辞也推辞不了,只好收下了。这样,他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脸上开始有肉了,也有笑容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眼看就到了冬天,山里的草干了,榆条老了,羊也只能在中午赶出去放一会儿,早上和下午就不能出去了。他觉得这样闲着也不是办法,正寻思着找点什么活干的时候,虎子来了,说二爷让他晚上到家里去一趟。
晚上,他见了二爷后,二爷问他会不会织毛衣,他说“我可以试一试”,其实他在老家就跟着父亲织过,但他不敢把话说得太满。这时,二爷指着窑后的一个筐子说“我前几年攒了一些羊毛,你拿去,看能不能织几件毛衣”。他说“行”。他背着羊毛出门的时候,二爷说“现在天冷了,把这个披上吧”说着便把炕头放的一件羊皮袄给他披在了身上。他道过了谢,便背着羊毛回到了场房。
织毛衣,可比不了编背篼,这可是个慢工活。要织毛衣,先要把羊毛捻成线。第二天早上,他便把羊毛摊开,晒到场里,边晒边用竹棍敲打,散去上面的尘土和杂物,让羊毛更加松软。然后找了一个一拃长、锨把粗的木棍,用铁锨把上面磨光,把羊毛搓成细条,一头缠在木棍上,一头用左手提着,然后用右手转动木棍,一边转一边续羊毛,这样就会捻出毛线。过一会儿,就把已经捻成的毛线缠在木棍上。要织一件毛衣,需要捻三斤左右的毛线。
就这样,中午放羊,早晚捻线,到农历十月一的那天,他终于捻够了五件毛衣的线。他打算给二爷老两口、虎子小两口和虎子的孩子每人织一件毛衣。线够了,他就开始织。为了赶进度,他每天晚上就着月光,一直织到鸡叫头遍,才靠着墙眯一会儿,等天大亮了又接着织。等到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五件毛衣终于织成了。
那天早上,他在灶上吃了饭,便拿着织成的毛衣去给二爷交工,二爷看了十分高兴,就把他刚来时见过的那个小姑娘叫来,让拿回去洗一下,然后染上颜色。等那小姑娘走后,二爷说;“现在到年底了,马上要过年了,我让家里给你和孩子一个做了一身衣服。这是你的,孩子的已经给穿上了,等会叫过来你看看。”说着就把衣服从柜盖上递了过来。他接过了衣服,说了声“谢谢”。这时,窑门外传来了孩子叫“爸爸”的声音。
他朝外一看,金菊拉着一个小男孩,边叫“爸爸”边向这边跑来,他赶紧迎了出去。今天,金菊穿了刚做的新衣服,上身是一件浅蓝色面子的棉袄,外面还有一个碎花的洋布护裙,下身是黑色的棉裤,脚上还有一双棉窝窝,显得特别可爱。
他抱起孩子原地打了一个转,孩子也随着“咯咯咯”笑个不停,整个院子充满了欢乐。他把孩子放下来,抱着孩子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然后说,“你和哥哥玩去,爸爸有事要走了。”那个小男孩便拉着金菊跑出了院子。回去之后,他把自己的衣服也试了一下,不大不小刚好合身。
那几天临近过年,除了中午放羊,二爷也没安排啥活,他就和其他伙计靠在麦草垛上晒太阳,谝闲传。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晚上,虎子又来说二爷叫他,让他明天早上到家里来一趟。
这次,二爷又让他干啥呢?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