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援凉干部文达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Z5S9098PrSALw仔细查看资料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RZ5S90ZJLhAc6H
走访吸毒人员
他,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现在却因为脱贫攻坚与凉山州金阳县结缘。
他是四川举全省之力攻克凉山深度贫困堡垒,吹响凉山三年决战决胜总攻号的亲历者、见证者。
他处事低调,做事雷厉风行,力求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
他说他仅仅是选派的5700余名帮扶干部中的普通一员。
他是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挂职担任凉山州金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的文达。
1赴战场 助脱贫
战鼓催征,军令如山。
2018年6月20日,对文达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大会在西昌召开,文达作为省法院的选派干部参加动员会。会后,文达整理行装,背上行囊,告别亲人,踏上了援凉之路——奔赴凉山州金阳县,挂职担任金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苍青色的山峦一座叠着一座,无穷无尽地绵延至天际,道路在缥缈的云烟中若隐若现。
2018年6月29日,文达从巴中出发,7月2日抵达距离凉山州州府220公里的金阳县。
前往金阳前,文达没有听说过金阳,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资料。但从那时开始,他将在此地和他的帮扶队员,还有他的凉山兄弟一起工作3年,为夺取凉山州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让曾经“一步跨千年”的凉山彝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最后的冲刺。
金阳县,辖34个乡镇,居住着彝、汉、苗等12个民族,总人口21.5万人,彝族人口占81%,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当地人这样描述金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文达却有着自己的描述:“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但也独特。”
初到金阳,自然环境恶劣、物资匮乏、交通不便、通信落后的现状,让从繁华城市到大凉山腹地的文达受到深深震撼,两者间的贫困反差更是不可想象。
面临着深度贫困与禁毒、防艾、自然条件、薄弱基础、落后思想观念等相互交织的突出问题,文达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2学彝语 促交流
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是文达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但他认为,困难是相对目标来说的,目标明确了,就谈不上什么困难。
困难如何解决?工作如何开展?文达有自己的办法:语言不通靠学,工作开展靠走。
“身处脱贫攻坚主战场,就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文达说。
语言不通,拜师学彝语!狄色史狠是县委政法委综治中心的负责人,也是文达的彝语老师,更是文达与村民交流的“桥梁”。初到金阳,文达单独和村民在一起时,“手舞足蹈”式的比划成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实在懂不了,只好身体力行做给村民看。”文达说。
“文达专门学习彝语的时间很少,一周的时间有3-4天都在下乡,每次下乡都让我给他做翻译,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习和实践同步开展。”狄色史狠说。
“卡沙沙”是非常感谢,“阿木科”是干部……通过一段时间学习,文达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彝语。为了更好地向彝族同胞介绍文达,金阳县委政法委的同事还给他起了一个彝族名字:文古乌撒。
“学习彝语不仅能与彝族同胞拉近距离增进友谊,还能更加详细了解他们的诉求,提出合理的建议。帮扶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主动融入当地,凝聚民心,才能让工作见到实效。”文达说。
3沉下去 摸实情
接“地气”,工作才有“底气”。
为了细致准确了解到第一手资料,文达“走农户、访疾苦、看产业、算收支、谈发展、添信心”,一户一户地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第一次入户走访,看到群众简陋的居住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文达坚定了最初的想法:给他们注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利用自己对法律方面比较熟悉的情况,广泛宣讲法律知识,实实在在为金阳人民做点实事。
上阵就是冲锋,开局就是决战。扶贫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尽快摸清全县毒品情况,文达一安顿下来就快速转变身份,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跑遍了金阳县34个乡镇。
最远的谷德乡,来回一趟得七八个小时,一路上有数不清的山体落石、泥石流、山洪封路等危险隐患,险峻的山路上连基本的护栏也没有,着实让人心惊肉跳;小银木乡地处大山深处,盘山公路落差七百多米,一侧是摇摇欲坠的峭壁上的落石,一侧的谷底便是浪声滔天的金沙江。面对困难,文达一往无前。
依莫河乡的路途最为艰辛,从通村路下去,还需步行两小时才能到达。车行转步行,这是文达对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体现。下沉基层、详细了解、解决困难、提供决策,是文达对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自我思考。
“文达经常说,工作不是要做到最后一公里,应该做到最后一米。入户,就必须到家里去,最后一公里还不够。下去就要有收获,没有收获还不如不去。”狄色史狠说。
白天下乡收集资料,晚上加班整理归类,休息的时候往往已是深夜。这样的工作状态在文达看来已成为常态。
4用真心 换真情
在凉山治毒、治愚、治穷、治病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四治”里第一治就是治毒,吸毒对一个家庭的毁灭不言而喻。但在金阳县,村民受环境影响且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存在大量人员贩毒吸毒。通过长期走访,文达发现毒品能治病的观念在一些人身上根深蒂固,只有改变他们的观念,禁毒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
毒品危害宣传教育、亲情助力活动、小手牵大手活动……各种活动在金阳的县、镇、乡、村持续展开,用活动唤起他们血缘的羁绊,让吸毒人员间相互劝解。
居住在县城的一位老人是一名下岗职工,因大儿子吸毒被抓,小儿子和女儿在外面打工很少回来,现在这位老人和老伴、儿媳妇带着三个孙子一起生活,一家6口都靠他每月2300元的退休工资来维持生活。
文达在得知情况后主动作为,为老人家买了清油、大米补贴家用。在得知老人的孙子喜欢打篮球,又买了篮球送给他。因为儿子吸毒,老人想不通,经常不出门,在家里一坐就是一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次、两次、三次……经文达长时间的帮助和开导,老人思想通了,性格也变好了。
由于长时间没有见到儿子,老人想自行前往眉山戒毒所看他。文达得知后,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合长途跋涉,便利用远程视频满足了老人的心愿。老人说:“文书记比我亲儿子还亲,给我很多温暖,这是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
社戒社康工作站在文达来到金阳后换发了新的生机。
为了保证全县每一个乡镇的社戒社康工作站都有一名专职社工,做到人员全覆盖,2018年,金阳县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了34名禁毒专职社工,文达负责了此次考试。
文达说:“专职社工的招聘,同公务员考试的模式一样,目的就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变以前的面貌。更主要的是强化队伍建设,解决不会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谢忠焱是马依足乡社戒社康工作站的专职社工,因为一些人对吸毒的人和有吸毒前科的人有偏见和歧视感,她想用自己的一份爱,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们。谢忠焱说:“去年,我因患重感冒进行输液治疗,没有在康复中心的办公室。前来找我的戒毒人员在得知我生病后,短信、电话接踵而至,都在关心问候。一瞬间,觉得心里暖暖的。”
“专职社工的进入,改变了以前各自为政的情况,相对的人员固定让我和他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他们感受到了我的爱,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谢忠焱自豪地说。
5好习惯 记笔记
6月25日,文达到马依足乡下乡,一路走一路记。本子上的内容什么都有:下乡调研什么内容,这个地方的基本情况怎样,基本的数据掌握,村民有什么问题、意见和建议等。
“这个笔记本的作用就是做准备和做计划,然后是去实施,还有一些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这个笔记本是会议纪要,这个笔记本是学习内容,自己觉得需要记的就记下来。”文达指着几个笔记本说。
2019年6月4日,带队到芦稿、对坪两个派出所,到放马坪、青松两乡督促整治门徒会、扫黑除恶、禁毒工作,探讨乡村治理。在里呷、兴富同等地传达县政法联席会和政法委约谈会精神,听取情况介绍……
这是文达笔记本上的内容,像这样的记录,他已经有5本。文达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掌握了情况,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6用法治 禁毒品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早上8点30分,文达准备出发前往马依足乡参加禁毒活动。马依足乡距离县城仅28公里,由于道路条件差,短短的28公里越野车也要跑上1个半小时。上山、下河、破雾在凉山州已成为常态。
为全面推进禁毒工作,马依足乡在“支部+家族禁毒协会”的基础上,创新推行“十户联保”禁毒机制,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防范、自我约束、自我遵守”。同时,结合彝族传统民俗,举行拒毒活动,为村民筑牢一道禁毒心理防线。
“这叫‘中西医结合’,禁毒防艾也像治病,除了公安机关的严打斗争、党政部门全方位的管控,还需要对群众进行心理‘治疗’。”马依足乡党委书记白只曲说,毕摩在彝族群众心中有较大的影响力,请他们出面宣讲为村民筑牢一道禁毒心理防线,很管用。
目前,马依足乡外流贩毒人员为零,吸毒人员底数管控率达到100%,“净土(无毒)社区”创建率达到95%以上。
金阳县人民法院将庭审“搬”进县初级中学,公开审理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件,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法治课——
随着法槌下落,审判长宣布“现在开庭!”金阳县初级中学的操场顿时变成了威严肃穆的庭审现场。
根据设定情节,被告人陈某某故意持有国家禁止的非法的毒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当庭宣判,被告人陈某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文达说:“此次庭审进校园很震撼,学生在现场直观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举办这样的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律意识,更好感知毒品的危害,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毒品,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郑钧太)
原标题:为了让彝族同胞早日脱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