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代价巨大
近日,自云南省发现、索源到湖南省益阳的大米重金属超标案(主要是镉超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目。
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重金属之一——镉,只要一旦污染土壤,超过国家标准,就不能够种植供人们食用的粮食作物。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规定大米中镉限量标准是0.2mg/kg,超过这个标准就不能食用。
镉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毒物之一,环境一旦遭受镉的污染,很难消除, 因此要坚持环境监测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加强对工业镉三废的治理,合理采矿和冶炼。
对受镉污染的土壤,目前的治理方法主要有:
(1)换土工程。日本镉污染引起“痛痛病”后,神通川流域换土工程1979年启动,历时33年,总费用高达407亿日元(约合3.4亿美元),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田换土工程。工程对象为希望继续从事农业的户主土地。政府采纳了研究人员提出的治理方法即:将污染土壤的表层土收集并掩埋到25厘米深的地下,并在其上覆盖未遭污染的土壤。复原土地根据收获水稻的镉浓度划分为三种。镉浓度在百万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被归类为1号地,治理完成之前不可种植水稻;浓度很可能增至百万分之一的为2号地;浓度在亿分之四十到百万分之一之间的为3号地,可以种植水稻。不过,这些土地生产的水稻将由国家统一收购,用作工业原料进行加工处理。
(2)运用生物治理技术治理金属污染。是借助于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来降低土壤中的金属含量或者金属毒性等,主要分为植物治理与微生物治理等两种方法。其中,植物治理技术是针对积累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培育可以吸附重金属的植物来治理污染,实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这种方法总体来看,成本投入较低,技术工艺较为简易,适用范围相对广泛,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土壤治理手段。但是,这种技术对于植物的要求相对较高,治理期限相对较长,甚至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3)化学防治。主要是针对重金属的化学特性进行针对处理。在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处理上可以采用重金属改良剂,针对重金属特性进行化学反应,使得重金属进行抑制滩化处理,使得这些潜藏在土壤之中的重金属可以凝结成土壤难以消化的物质,也是在减轻土壤等物质对重金属的吸收后造成的恶劣影响。另外还可以采用金属拮抗剂,这也是分析金属之间的作用和对于人体的影响之后采用的办法,金属之间存在很多相互作用,而金属的特性也不是都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反而也是存在一些有益的金属,所以在化学防治上也是可以利用这些有益金属的特性对重金属进行作用,产生一定的拮抗性,也是减低重金属的活跃性有效方法。
(4)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农业手段,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含量、耕作制度以及农药使用等方式,完成对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在农业生态修复环节,技术人员可以采取控制土壤中水分的方式,来有效控制土壤Eh值,一些重金属在氧化还原下其迁移性不断发生变化,而造成土壤氧化还原的主要因素在于水分含量,因此在修复环节,可以通过调控水分含量的方式,来有效增强氧化还原效能,从而来降低重金属的迁移,确保土壤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5)联合修复技术。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普遍都是成分多样的,而且不同地区的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及土壤程度都存在差异。所以想凭借单一的修复措施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已经开始了加强对于联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具体分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当前国内外对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较为看重,并且将其细化成植物和专性菌株联合修复以及植物与菌根联合修复两种技术形式,联合修复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决定于土壤的类型和其受污染的程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