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沂蒙村庄故事——张家楼村
【沂蒙村庄故事】——张家楼村文图:尚红云
初冬时节,云蒙湖畔一派静谧,走进蒙阴县张家楼村的街头巷尾,流动的时光似乎放慢了节奏,千年古树、百年老屋、磨碾炊烟,似乎都在诉说着人生履迹、世事变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CQdys5cIlAa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828994&x-signature=PQdXw2wNs8k9RtYP3CR8PLHh6Ow%3D
一条宽阔平坦的环湖观光路将村子和云蒙湖隔开。山水相依、波光粼粼,冬日的云蒙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沂蒙山的怀抱里。自行车主题馆、鸟类展示馆沿湖而建,每年这里都成功举办国际自行车马拉松赛,让远道而来的自行车爱好者在紧张的比赛之余,还领略了云蒙湖的独特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亲们祖祖辈辈依偎在大山的怀抱,目光可及的湖水深处,就曾经是乡亲们世代繁衍生息的温馨家园。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作为沂沭河上游的蒙阴县,为了兴利除害,根治下游水患,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近十万民工奋战一年,修建完成了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具发电、城市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山东省第二大水库——云蒙湖,故乡家园和良田沃野被淹没在库底,100多个村庄、近5万乡亲搬迁到外地异乡或水库周围的荒山野坡上,张家楼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移民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CQdzO7y4BM3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828994&x-signature=xBmzZaCBnWHYnhTMOA3RC4u9Aqo%3D
寻根溯源、血脉传承。明崇祯年间,张氏一家辗转至此,发现这里地沃土肥、山清水秀,便定居下来。上个世纪初,村里显赫的大财主张建中为保护家族财产,在村头建了一座碉堡式城楼,村子遂取名“张家楼”,当时碉楼就是用很普通的石头干插墙垒砌。抗日战争时期,鬼子汉奸横行肆虐,为防止利用碉楼欺压百姓,张家后人决定将其拆除,并在原址打了一眼井,拆下来的青石板砌了井壁,现在井水汩汩流淌、甘甜清冽,乡亲们浣衣挑水、浇灌良田,井水依然润泽一方百姓。
和村子一起从库底迁移出来的还有乡亲们津津乐道的“节孝碑”,现矗立于村南山脚下,碑帽上雕刻着精致的盘龙造型。村里的老人告诉我,此碑立于清朝光绪年间,颂彰的是本村张姓老先生的妻子张宋氏。相传张宋氏娘家是现在的旧寨乡北楼村,家境殷实、书香门第、家风朴正。张宋氏从小聪慧善良,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媒妁之言,嫁到了张家楼村大户人家的儿子张发合,张家族大业兴,也算门当户对。不幸的是张宋氏嫁过来时日不长,张发合就撒手人寰,更没留下血脉子嗣。而贤良的张宋氏却没有再嫁,而是将小叔家的侄子过继在膝下,一心一意侍奉公婆,为二老养老送终,并将侄子培养成才,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张宋氏去世后,当地政府为表彰宣传她的节孝事迹,拨专款建立“节孝碑”,站立碑前,一百多年前的碑文仍然清晰:“殉节易守节难,殉节者义气在一时,守节矢志于终身也……”近观石碑,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张宋氏德孝兼备、备尝辛苦的一生。百年来,石碑历经风吹日晒,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在乡亲们看来,这不仅是世代相传的荣光,也是教化家族子孙的载体。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CQe0wACXinW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828994&x-signature=fBhe2BllCYF7fbdrzhlzXyGyj4c%3D
沿着平坦的水泥乡村道一路行驶,漫山遍野的桃林里,勤劳的乡亲正在修剪打理。待到来年春风吹拂,这里又将是花海烂漫,一处让城里人艳羡流连的世外桃源。在村东头的一棵酸枣树下,我停车驻足。酸枣树一般都是枝条恣意生长,这棵高大的酸枣树却独树一帜、令人称奇。酸枣属灌木科木本植物,一般生长到杯口粗便自然干枯,很难成树,再由根部生出嫩芽,像这棵粗壮高大的树型十分罕见,酸枣树斑驳嶙峋,树皮被一块块削去,露出累累伤痕,我还以为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树。同行的村主任告诉我,因为现在是冬天,枝条已经干枯,开春就会枝繁叶茂,至于树龄谁也说不清。他指着跟前一座废弃的老屋说,这是杨老妈妈的古宅,杨老妈妈十几岁就嫁给村里的杨树茂,生育一男二女,丈夫很早过世了,唯一的儿子也在二十多岁离开人间,她拉扯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直到前几年才以八十多岁的高龄辞世。据杨老妈妈生前回忆,她刚嫁过来时酸枣树就这么粗,直到自己年老,树也没见明显的生长,她的上一辈也回忆说枣树生长缓慢,一年一年不大变样,由此推断这是一棵千年酸枣树。乡亲们把它奉为神树,孩子感冒发烧拉肚子,老人头晕脑胀血压高,都来削一块树皮回家煮汤喝。说来神奇,病人喝了多会痊愈,一来说明酸枣树的确有药用功能,二来心理因素也很重要。杨老妈妈的老屋一直由后人保存守护,和古树一样成了乡愁记忆,古树老屋也变成一份游子的思家恋乡之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CQe1JFvKZLiL~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828994&x-signature=jXHfFlyr4GTZp5jtDKC%2Bs%2B%2BAU14%3D
冬日的正午阳光暖融,几位老人倚靠在墙根下悠闲地聊天晒太阳,个个红光满面、健康矍铄。村主任告诉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260多位,80岁以上70多位,90岁以上的十几人,最长寿的一位老人活到103岁高龄,张家楼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我问及秘诀,有的老人说,老祖宗留下的山好水好,但我认为人好也是重要原因,张家楼的村民自古崇尚孝道、邻里和睦、心态平和,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美德,自然颐养天年,带来人脉兴旺。
86岁的张立昌老人还讲述了战争年代发生在张家楼村的感人故事。1939年,日本鬼子在沂蒙山区烧杀抢掠、残害百姓,汉奸土匪也猖獗横行、嚣张跋扈,乡亲们恨之入骨。为了支援八路军打鬼子、除汉奸,乡亲们暗地里千方百计为八路军筹集军粮,藏在附近的黄斗顶山上,支援子弟兵打胜仗。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对盘踞孟良崮的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发起猛攻,敌我双方展开了阵地争夺战。张家楼村南的黄斗顶山成为东攻顽敌、西阻援兵的战场,战斗场面十分惨烈,枪炮声、厮杀声震耳欲聋。乡亲们亲眼目睹子弟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也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男人为部队当向导、抬伤员、运弹药、送粮草,妇女在家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胜利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FCQe1k6SJRrz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6828994&x-signature=5gXlShBj7sgUqZ7kw8XnonmSF%2Bs%3D
靠近环湖路有一汪围隔出的鱼塘,一套先进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正在运行,将村里厕所、厨房、洗澡三水合一进行净化,经过处理的水质完全达标、清澈见底,放养的鲤鱼悠闲欢快地游来游去。池塘边垂柳依依、小桥廊亭,寒冬也阻止不了几位垂钓爱好者的热情和执着,都在全神贯注地甩着鱼竿。此情此景,让人感受到的是张家楼村历经沧桑、发展变迁的时光岁月,还有乡亲们幸福安宁、和谐惬意的乡村生活。
壹点号 彩云飞
页:
[1]